到基层应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修课
5月18日,龙江先锋网发布通知,选调2016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是立足长远发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战略举措。
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如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参加工作以来,基本上学习到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到基层进行锻炼后,才能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理论,学习农村知识,才能更好地与老百姓交流思想。就算你是人人羡慕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口成章,说些书面语,老百姓能听懂你的语言吗,连语言都不能正常的沟通,怎能去做老百姓的工作呢?我们共产党的事业发源于基层,基层无疑是咱们中青干部成长成才的沃土。
毛主席有句名言:“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真正地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只有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田间地头,零距离地与老百姓接触,与他们同感受劳动的艰辛,倾听老百姓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所怨、所盼,了解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力度等,掌握第一手的情况,才能让将来制定相关的惠农政策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试想,让一个对农业基本常识一窍不通的人甚至“韭菜和麦子都傻傻分不清楚”的干部来制定相关惠农政策能适用于基层吗?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反映了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机关有着站位高、信息灵、视野广的优势,但也受部门和专业限制,从把握全局、工作统筹谋划和处理具体问题上讲,不一定有基层干部那样得心应手。比如,机关一名科长,他只要完成好科室的业务工作就能年终评个称职或是优秀。而同样级别的乡镇长和书记,则要考虑整个乡镇经济如何发展、基层党建工作如何抓、综治目标如何实现、安全生产有没有漏洞等等,工作量更大、压力更重。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基层老百姓讲的是实在,重的是实效,要想赢得群众的支持,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实践出真知,基层造就人。
世间有多少条路,就有多少种方向,而那唯一的方向牵束就在你的选择。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有抱负,有志向,落根于基层,不愿做浮萍,而是做根系。作为中青干部就应该选择基层,选择历练,选择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塑造自己。以后走上领导岗位,也才能体会基层工作者的艰辛。
作者:敬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