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 >跟着儿子写日记

跟着儿子写日记

2017-04-25 23:27 作者:有责匹夫 阅读量:450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暑假,儿子一年级结束了。暑假时间长,老师布置写十五篇日记,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每篇不低于三百字。儿子有点发愁,不知如何下笔。我知道儿子有一定的识字量,上一年级后,我也尝试着要求他写话,逼急了能写上一二百字,虽然稚嫩,但也有不少童趣。于是我就帮着儿子找素材。于是今天早上,我就带着儿子下楼到街上观察,发现有趣的人和事。

坚强的老爷爷

我们一路看着车水马龙,看着人来人往,正闻蝉鸣,侧听水声。这时新城街到河滨路拐角处走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只见他头发花白,脸色清癯,身体干瘦,但显出硬朗和干练。他腿脚不方便,一瘸一拐的,拄着拐杖,一步步向河边蹭着。到了拐角,他停下来,看看左右是否有车,待车辆稀疏的时候,他再向前挪移。看着老爷爷平和、悠闲的样子,就知道他不是在赶路,而是在锻炼。像他那样的年龄,那样的身体,要是待在家里,不运动,肌肉一定会萎缩,骨架一定会僵硬,头脑一定会呆滞。那样,生命的旅程就会大大缩短。现在,他坚持着每天出来作户外运动,看风景,观世态,练身体,大脑一定灵活,身子一定健康,心态一定阳光。想着想着,那位老爷爷已经消失在人群中,不见了踪影——他已经移动了一段距离,再次显示生命的坚强。

专注的垂钓者

河滨路紧挨着泾洋河。河上修了拦河闸之后,小河变湖泊,鱼儿就多了、大了,于是吸引了大批垂钓者。河堤栏杆旁不时有钓鱼人。走到健身广场附近,一个垂钓者正专心志致钓鱼呢。儿子产生了兴趣,悄悄走到钓鱼人旁边,只见钓鱼人是个中年人,戴着草帽,手持钓杆,钓丝飘在水上,钓勾沉入水中,静等鱼儿上钩呢。儿子不敢作声,只屏声静气等着。钓鱼人则目不转睛,盯着水面,任何响动都会注意的。水面静静的,鱼儿还没有上钩,儿子却等得不耐烦了,手脚不安分起来,呼吸也粗壮了些。看看实在等不到鱼儿上钩,我就招呼儿子:“走!”。

儿子小声说:“那鱼儿啥时候才能上钩?”

我说:“爸爸也说不准,估计鱼儿饿了,咬鱼饵的时候,就可以上钩了。”

儿子还是不甘心:“那要等到啥时候嘛!”

我就说:“这需要耐心,需要韧劲。如果性急,那就钓不到鱼儿了。”

儿子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我又乘机说:“一个人要有出息,要走向成功,必须有毅力。意志不坚强的人是做不出大事业的。”

儿子信服地点点头。

辛勤的清洁工

走到东岳大桥跟前,遇到一位清洁工。只见她戴着红帽、穿着红马褂,在拣垃圾,扫路面。儿子自然也来了兴趣,停下脚步用心观察。

我问儿子:“这位阿姨是干什么的?”

儿子说:“扫地的。”

我说:“准确地说是清洁工。你看,我们这座城市若不是这些叔叔阿姨每天从早到晚清扫,不知会脏成什么样子呢。”

儿子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就专注地观察那位阿姨是如何工作的。只见清洁工提着垃圾铲,握着扫把,捏着铁夹子,一路观察,见到纸屑、塑料袋、果皮等就夹起来,路面有灰尘、泥石就扫进垃圾铲里,再倒进垃圾箱里。做得很仔细,很彻底。这时,一辆小汽车风驰电掣般驶来,一股劲风卷起灰尘一片迷漫。那位阿姨本能地躲了躲,待汽车过去之后,又赶着拣纸片、夹塑料袋了。她瘦小的身子在阳光下,在灰尘里坚强地寻找、奔跑,那一弯腰、一投足、一举手,代表着执着和艰辛,责任和担当,光荣和幸福。

不息的蝉鸣声

我们继续在街道上行走。有碧水荡漾,有白堤静立,有桂树婆娑。炎炎烈日暴晒大地,偶有微风拂面。这时,最热闹的就是桂树上的蝉鸣。这蝉从早叫到晚,“喃——喃——喃——”满树、满街、满城,无论在家里、户外,还是清早、深夜,那蝉声总是在周围响起。听惯了,就像在听美妙的交响曲。这就是夏天,就是七月流火的标志。我与儿子一路走着,没有说话,就听这蝉声,听这夏日的精灵的长鸣。走着走着,一只蝉飞到儿子臂膀上,粘着,没有走的意思。儿子有些害怕了,看那只蝉,黑色的身子,长而薄的翅膀,两只眼睛像两颗黑米粒。

我鼓励儿子:“快看,蝉就是这个样子。它那样黑,那样干,那样轻,却能日夜不停地发出盈耳的响声,是多么的奇妙啊。”儿子似乎没听明白,只是盯着肩上的蝉。我轻轻地拂去那只孤独的蝉,它飞去了,又飞到桂树上,突然发出震耳的鸣叫,县城复归于交响曲的演奏中。

就这样简单地走过街道,就这样平常地在人群中闲逛,就看到了如此多的世态,看到了如此多的美景,真的是获益多多。我们必须学会观察,学会欣赏,学会思考,领略生活的真谛。

儿子的四篇日记有着落了。

其他人在看啥

    《跟着儿子写日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