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日记 >并非群众素质问题 ——探析陕西神木县免费医疗模式困局的原因

并非群众素质问题 ——探析陕西神木县免费医疗模式困局的原因

2009-05-18 16:53 作者:marsenshing 阅读量:391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陕西神木陕西省神木县今年3月1日起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定点医院病床因此而爆满陷入了困局。对此,众说纷纭,当地政府官员产是政策的推行没有顾及到公众的素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拿公民的素质开刷。实际上无论那一方还是在拿公民的素质来说事,因为是也、非也,都离不开公民素质的问题。其实呢,都没有看到问题的真正根源。

医改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实事,也是一件大事、要事。无论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都要受做事的人主观想法制约,今天能这样,明天能那样,好了可以这样去解释,坏了可能那样去找理由。所以常听领导说要“把好事办好”。不要以为这是个套话,其实提示了一个普遍性的现象,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好事办不好是存在的,而且并不鲜见。如果非此,就不会有领导这么个反复的叮嘱和强调。要知道领导强调的和特别指出的都是常见的和易犯的错误,并且已经有了一定影响,这是一种非约定的俗成。好事能不能办好,关键要看具体的办法。这句官话也好、套话也好,道出了办好事普遍存在着办坏的风险,而且风险在于办事的人,这就给好事办成坏事的原因给出了一种权威性的答案——在于办事的人,而非受益的人。

医疗保障是公民生存的最具根本性的一个,也是民生问题的一个最为突出的方面。解决看病难,实施医改,推行医疗保障,被看作是一项民生工程,这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将其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种理念就走向了事情本质的反面,而事实上正是这样,这也正是把神木模式的问题说成是群众素质和道德问题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个工程即使是系统化的,也只是在从外部解决问题,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尽管很必要,但解决民生的大问题仅有此显然是不行的,而且仅依靠这个工程也是不可靠的,因为工程毕竟是人工合成的,主观因素的东西太多,更为重要的是工程的维护和扩展都要时时决定于个人好恶的意志,从而使依靠工程保障的人时时处在一种忧虑之中:做了,会有充足的理由;把工程废了,也会有一大堆道理,因为本来就是个人意志的产物。说到底,把医改或医疗保障仅作为一种民生工程,是一种恩赐式的给予和保障,被看作是一种恩典,而不是受益者的一种权利。既然不是权利,当你要求太多的时候便被认为是一种贪婪,是一种不道德的,即对恩赐式的道德给予没有回报以道德式的感恩,而是代之以不道德的更多索取。不仅神木模式如此,在许多的模式上,在其他的各种惠及民生的保障上总存在着这样的思维,并且因此而推卸办事者的责任,殊不知是自己的理念出了问题。

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制度,所有的工程式解决民生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相对稳定的模式,没有制度作为保障都是不可靠的。群众的民生需求如果能全部得到相应的法律、政策层面反映,所有的好事都是按照这种制度来推行的,受益的人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什么不能要,办好事的人知道自己该办什么、如何办,把个人的意志屈从于制度,在制度的干预下,按照反映群众民生需求的制度的办事,还要“把好事办好”的提醒干什么呢?没有制度作为前提和保障,也就是群众的民生需求是什么、底线是什么没有任何渠道的表达和反映,凭着恩赐者的一时热情去办事,十有八九是会把事情办坏的,同样的可能是把问题推给群众的素质、道德。

其他人在看啥

    《并非群众素质问题 ——探析陕西神木县免费医疗模式困局的原因》的评论 (共 0 条)

    • Guest:No question this is the place to get this info, thakns y'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