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更应该改变“留守”现状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与时剧增。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问题。近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此次排查,涉及到家庭组成、生活照料、教育就学等基本信息,“全面”“清晰”作为排查工作的总体目标,已经说明其重视程度和准确程度。
根据排查要求,父母外出打工、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生活的16周岁以下孩子,都在排查范围内,情况相对更复杂。因为需要统计的信息系统而复杂,这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牵扯到很多地域协调,要保证摸底排查工作全面准确真实,需要一套更加系统的联动机制,更需要严实严谨的工作态度,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区域间流动的产物,留守儿童更多的出现在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落后的农村区域,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使不少老百姓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当看到新闻里看到父母与孩子分别的那一刻,心里动容。谁不愿意与孩子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呢,其父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一直以来,都在提关爱留守儿童,可是社会上关爱,亦或是关爱一时,社会的关爱不外乎给点物资或者金钱帮扶,而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爱却不是社会关爱能弥补的,一时的关爱也许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摸底信息是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第一步,那么完善信息才是让这种关爱更持久的关键所在。应该看到,“流动性”是现代人口变迁的重要特征,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完善留守儿童信息库,了解留守儿童现状,有针对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让关爱成为常态,让留守儿童的成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爱留守儿童,不能只是关爱,要改变“留守”现状,让孩子的成长有父母的陪伴。分析其“留守”原因,根本的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收入低,这些导致人们不的不前往经济发达的城市去赚养家钱,所以如何发展经济成为关键,也是当前精准扶贫的重点,做好扶贫工作,也是解决儿童“留守”现状的重要措施之一。
“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回顾之前屡次发生的一些“留守悲剧”,透过留守儿童的目光能看到监护缺位、教育缺失、关爱不足,也能看到对爱的渴望、对情的依恋。要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需要学校、家庭和政府等多方面协调合作,要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作者:沉水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