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的故事(补)
《写字的故事》那篇文章,写了我对母亲和桑老师王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其中也交代了自己写不好字的客观原因——没有毅力,贪玩,不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其实在文中我还分析自己字写不好字的主观原因。由于在向《》投稿的时候,觉得这一节冲淡了主题,就删掉了。现在补写出来,如果对关心我的朋友们又所帮助,那我就庆幸之至了。
桑老师是一个对学生很严厉的老师,我们那儿的大多数家长们,都以孩子是他的学生而高兴自豪。他们都相信不打不成才的古训。可那时我们不喜欢桑老师,因为他打我们。他一教鞭下去,身上就肿起一股,有的地方鲜红鲜红的,好像要流出血来。疼的你不敢挨不能碰,行动都不自由。如果哪一天看见一位同学,走路怪怪的样子,生怕衣服碰着身上的哪一部分,那一定是挨桑老师的打了。那一教鞭,挨打了的人一辈子记着呢。所以桑老师上课,我们最怕的就是听见他手里的教鞭发出的“啪,啪”声,听到那声音,我们幼小的心灵就禁不住的颤抖,后来学习一个词“花容失色”,我当时就想起了好多同学听到那声音时惊恐绝望,霎时失去了血色,惨白惨白的面容。那时候,好多同学简直就是恨他。我们还记得,有一回,桑老师要我们几个同学给他提一瓦罐酸菜,提到半路上的时候,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我们几个就商量了一个报复他的办法,将那一瓦罐酸菜,扔在石头上摔了个稀巴烂。到学校后,我们委屈地对桑老师说,到学校来的时候我不小心,把瓦罐摔了。说我摔是因为桑老师比较喜欢我,不会疑心我们故意摔掉的。看着他脸上现出的痛苦,悲哀的神色,我们心里别提多得意高兴了。那时候,桑老师家里人多,生活很紧张,买一个瓦罐要几块钱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以后桑老师就用一个大洋瓷碗让近处的同学端酸菜了。大多数情况下,端到他房子里酸菜就剩下半碗了,让我羞愧难当。后来那几个同学还说,那是他这一辈子干过的最解气的一件事。
桑老师对学生很负责,喜欢家访。当时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的家访就是找父母亲告状,所以都非常怕老师家访。好多同学都是因为老师的家访才挨了父母的打父母的骂。如果谁提前知道了老师要去家访,愁的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大概是我摔了他的瓦罐后的一个星期天吧,桑老师来我家家访。那时候我父亲是村支书,常去学校开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会,和桑老师很熟悉,桑老师也喜欢到我家来家访。工作后我还听父亲说过,他们两人还有点拐弯抹角亲的亲戚关系。我正和几个好朋友上树掏鸟窝,玩的开心的时候,一个伙伴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不好了,桑老师去你家了!”吓得我差点没从树上掉下来。在几个伙伴的劝慰下,提心吊胆地偷偷溜到门外听桑老师跟父母说什么。父母问的时候好做好准备,少挨些儿唠叨少挨些儿骂。我伏在门外,一动不动生怕发出一点响声,被他们发现了。那时候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我们这些小老鼠们在威严的猫面前永远是战战兢兢躲躲藏藏的。
我猜测着,从门缝里偷偷打量父母的脸色,不知道桑老师跟父母说了什么,好像不是很生气的样子。我稍微安心些了。这时候母亲正向桑老师唠叨我的字,请求老师以后对我严厉管教。不认真,不好好写字了就打,打伤了他们不怪桑老师。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吗?听得我一身冷汗。我暗暗责怪母亲的心狠,以后我那还有好日子过啊。犯错了桑老师一棍子下去还不打死我啊。
桑老师一边和父亲喝母亲煮的鸡蛋茶,一边对母亲说:“字写的不好对学习影响不大,考试考的是学习的内容,不是字。只要这娃改掉粗心的毛病,把玩野了的心收回来,能念好书的。”还说我脑子好反应快,叮嘱父母要加强管教,千万千万不能疯跑了。
我暗暗高兴,为了桑老师没说我的坏话,告我摔瓦罐的状;也为了他说的那句话,“考试考的是学习内容,不是字。”桑老师说过的很多话我都忘记了,这句话却像刀刻在我的脑子里一样,想忘都忘不了,影响着我的行动。以后每当母亲还有其他人劝我好好写字,我就想起了桑老师的这句话。那时候在我们心里老师的话就是永远颠仆不破的真理。心说字好看难看还不一样,写好字念不下书顶什么用。练写字,天天爬在桌子上,费力劳神的,还不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我好好看会儿书呢。在我考学的时候,母亲和老师都不大对我抱希望,因为我字写的差,粗心的在学校很少考好试。我记得那时候简单的试题,我就错的一塌糊涂,难的,我得了高分,老师也不相信是我考的。可是我就凭自己的瞎瞎(方言:难看)字,取得了全县第二的好成绩。这更让我坚信了桑老师说的,“考试考的是学习内容,不是字。”那句话。此后,在我的潜意识里就拒绝练字。在我写字的时候就没有往好里写字的念头。你说,我怎么能写好字呢?
没想到桑老师一句无意中的安慰家长的话,纠结了我半辈子的人生。我知道,如果我在他们的旁边,桑老师是绝对不会说这样的话的,打死也不会。后来当我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的时候,想起这句话,就告诫自己,作为老师的我,对学生说话无论什么场合下都不得不慎重。因为是老师,说不准会贻误有些人一生。有时候我也拿这个例子,告诉我的孩子说,无论什么人的话,老师的也好,专家的也罢。都不能盲从盲信,要用脑子去分析,辨别。那些话有些可能是善意的谎言,有些可能已经时过境迁,有些可能就是高明的陷阱。
桑老师前几年已经离世,我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他永远不会感受到。我知道他也不需要我的感激。他的所作所为在他看来只是尽着一个老师应该尽的责任,为的只是求得一生心安。中国人都喜欢为尊者讳,然而我却在这儿说了很多有损于他名声的话,我想和我同龄的人,或许都能理解一个在旧社会读过几天书的人,从来就相信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的人,无论怎样处罚学生,他的动机都是高尚的,他的出发点都是善良的。都无损于他美好的形象。如果桑老师泉下有知,也请他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