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 不容易
导读素质教育,其中很重要的是文化素质,是人的品质教育,是教育的返璞归真,提高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前提,淡化知识,谈素质,是对素质教育的歪曲理解,所以在今天我们应该固守着“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原则。
教育大潮,声势浩大,气势恢宏,一年一张脸,一月一个论调,天天新面孔,让人看了只感觉“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华大地到处是鲜花簇拥,竞相争艳。可谓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外地的新的教学,如洋思,杜郎口,东都等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就像是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带着异地土腥气息,来到了我们的校园,欲在这里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惠及广大师生,但是却忘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来了水土不服,气候不适,病病怏怏,轮流驻扎半年,就偃旗息鼓,寿终正寝,我们在责怪它们生命短暂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引进者的举动意图,为了赶上潮流,为了争勇激进,生搬硬套盲目而为,实在可叹、可悲。
在这种潮流中,语文教学也难脱劫难。语文更是首当其冲,因为语文的成与败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所以她来的更是凶猛,更是张牙舞爪。如今的语文教师谈“讲”色变,唯恐讲多了,成了落伍者,成了别人的笑柄,如此这般,老师们只好放下了传统的优良的教学,从教学的台前走进了幕后,教师摇身一变,变成一根根短棒,在教室里被动地乱舞着。课堂上没有了教师洋洋洒洒的讲解,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没有了学生掩卷沉思的情景,没有了在文字中闭目陶醉的神态,出现的是学生团团相坐的讨论,是此起彼伏的交头接耳,是在那里慢慢的探究,是歪曲了的理解,语文教学真的成了学生的天堂,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园地。语文的学习应该是读背写说,书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写得多了自然就会说了,语文的内在修养就高了,语文教学不能够舍本逐末,语文教学是咬文爵字的消化吸收,是历史文学的积累,如今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你看学生们所学的知识都朦朦胧胧,没有了鲜明的答案,教师也在模糊之中,还说什么个性思维,真是奇谈怪论,更有甚者,把课堂完全放纵了,大喊着学生讲课,一夜之间学生成了知识渊博的高材生,教师成了唯唯诺诺的应声虫,语文失去了应有的色彩,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大花脸,那种凝神静思的情景没有了,那种争相识记的竞争不见了,那种轰轰烈烈的大讨论,那种视学习为儿戏的观念悄然升起,在萌芽的时候就有了壮大的土壤,难怪今天的学生少了纪律观念,多了自由的任性,语文的课堂如今是没有了语文味。
在这种情况下又高喊着“高效。真难,是高效的汲取知识,还是高效的发展着自以为是的个性,就前者而言,实在难为,后者而言,不言而喻,明明白白,语文教学走进了一个魔圈,走进了一种迷茫,素质教育,其中很重要的是文化素质,是人的品质教育,是教育的返璞归真,提高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前提,淡化知识,谈素质,是对素质教育的歪曲理解,所以在今天我们应该固守着“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原则。只要是有实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利于学生知识掌握的课堂就是时髦的课堂,教师当讲是,应尽情的讲,讲的淋漓尽致,讲的痛快酣畅,讲的忘记自我、忘记学生,置身书中。学生要听的入迷。不当讲时,要哑口无言,给学生一块自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