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正月十六跳火堆

正月十六跳火堆

2013-10-18 21:36 作者:杏花雨 阅读量:36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每到正月十六,在家乡人的心目中就意味着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小年、大年都过完了。于是,就在正月十六的傍晚都要举行一场隆重而热闹的活动——跳火堆,宣告春节过完,新年的劳作从此开始。

跳火堆由来的传说很多,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是,很久以前,统治家乡人的异族首领叫“鞑子”。统治十户人家的小鞑子,称为“十户长”;大一些的统治百户人家的鞑子叫“百户长”,甚至还有“千户长”。他们对家乡人进行残酷而又野蛮的统治,除了日常要交粮纳税供养他们外,他们还要割去所管辖人家生下的男孩的食指,让这些孩子长大后不能自如地使用武器;女的割去乳头,不能给婴儿喂奶,让孩子长不壮实等等。家乡人对统治自己的鞑子深恶痛绝,一直想除掉他们。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在一年的中秋节期间,家乡人开始秘密联络。把书写“三十晚上杀鞑子”的密信用蜡纸封好后夹在千层月饼中,利用过节走亲访友的机会秘密传递,一传十,十传百,消息严格而又保密地传到了各家各户。

终于到了那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利用招待鞑子的机会一起动手,杀了长期欺压自己的鞑子。但杀死鞑子后血流了一地,为了不影响过年的好心情,马上动手埋了尸首,又连夜上山割来芨芨草,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盖住了血迹。正月初一早上大家开始互相拜年,家里来的人多没地方坐时,晚辈们就干脆坐在地上的芨芨草上,更显其乐融融。

过完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于是,在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把三十晚上铺在地上的芨芨草收集起来点着,同时在火堆上跳过来跳过去,以驱秽气。这样,在我们当地就有了正月十六跳火堆的习俗。

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更增添了一些欢乐的情趣。到正月十六傍晚,各家用草扎好一个大大的火把,并在门前的空地上放好一排草堆,有五堆、七堆的,也有更多的,但堆数必须是单数,然后点响一挂鞭炮,宣告跳火堆正式开始。紧接着点燃火把,由家庭中年轻力壮的成员打着燃烧着的火把到各房间转一圈驱赶秽气,再跑出大门外依次点燃每个草堆,并迅速将火把送到一个偏避的地方,寓意送走了晦气。跳火堆时,按家庭中辈分、年龄的尊长、大小先后顺次跳过,大家有说有笑,全然不顾地上的烟熏火燎,至少连跳三次,象征送走一切灾难、当年大吉大利。

正月十六跳火堆的习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反映出了家乡人民勇于反抗奴役和屈辱,表达追求光明、温暖、顺意的愿望,合乎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祈求国泰民安、和谐共处的心愿,所以经久不衰。我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一习俗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传达出更多的文化内涵。

相关文章关键词

《正月十六跳火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