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角青瓦故居
导读故居,昔日带来过无限美好的她们,终究被有所替代了。和大自然其它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一样。她们被突兀而起的钢筋混凝土房子取代了不少。稀瘦了。单薄了。我的,我们的江南故居呵。
江南的故居,原先大抵是清一色的翘角青瓦型的,屋身似空灵的甲壳,百余平方的面积丈把的高度蹲在土地上,是那么平实、玲珑、雅致。
故居一般座北朝南向的。
所谓翘角,是指东西俩壁墙的姿势呈然:在斜坡扉瓦的上方叠耸出“三”重翼翅的角来。
这样,屋的形体莫不如振翅欲飞之感了。
也许艺术从来是与古朴风貌不遗不弃的吧。设若那人家的屋旁边再拥有些竹柳浓荫的话,或者不必很纯净的水流,一些古怪的石头,高低的地基,粗糙的砖面,平面立体······也够了,如此,吸纳日月之精华灵气,沐浴风雨之吹薰洗涤,人家的风水岂不宁静祥和哉?
当然,也许主人更讲究,更洁净,更会梳理,更会侍弄——的话,你还可以想象夜阑人静,月明星稀,清风送爽,一张椅,一杯茶,一缕思绪······把我们的主人带入“高士”之境,你会惊诧吗?
屋舍屋舍嘛,本来就得图个清爽清净优哉游哉。所以,我倒乐意所有的主人们能揽此之境的。叫做“劳吾以昼,逸吾以夜”。
其实,从古至今,劳动人民总然是不乏智慧与热情的。劳动人民从来不害怕什么艰难困苦,总然能找到他们生活人生的乐趣趣味。劳动人民最匠心的是寓美好的希望于某种形式中,尽管缺乏相应的艺术的奢谈之类。
在故居前,我看着看着,便浮想了开来······
哦,原本是我看到了故居青瓦之巅“屋脊”的缘由——才生发这些想法的!
是的,“屋脊”上正中央的那顶俨然扣在状元头上的“状元帽”神气活现地映在余晖里呢,是微笑?是倾诉?是凯旋?
说期盼期望可,说幽默滑稽也未尝不可吧······
大门当然是“开门见南山”了!
南面墙壁应该算作“姑娘家”的一脸皮。左右两边的厢房必然要保证光线与通风的话,因而窗户便大小似的若红晕而生了。窗户也能够一丝不苟地把它像个艺术品样的做得“一丝不苟”,在“上沿”画几道彩线,嵌上个涂红漆的灯泡······可见你还得承认房屋的工匠是不乏“艺术细胞”的啊。
门楣的上方,约莫都悬置了一面镜子的。这个我倒知晓,是谓避邪之类。
几乎齐之瓦沿的是门楣顶上方“飘”出了的“鸭舌”。应该想象得到,这种“装饰”有它的道理吧?江南雨、雨江南,遮风避雨、藏阴躲阳,总该有它的一番用武之地噢。
屋后,即北面,一般通常也是开一个小而狭的门的。同样,门楣也可施个“鸭舌”与你。
当然,左右两边墙壁更多的是选择了开若干窗户的。
所以,我的整体感觉是故居它空灵透亮,所谓四方贯通,清气流畅是也。城里的人在空调电风扇“出世”之前,该十分仰慕如此之住宅吧?即便现在,雅士们仍亦兴叹“还是自然风好呵”,诚然。
诚然,社会总是进步的。
进步总是包含着或告别或迎接的。
故居,昔日带来过无限美好的她们,终究被有所替代了。和大自然其它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一样。她们被突兀而起的钢筋混凝土房子取代了不少。稀瘦了。单薄了。我的,我们的江南故居呵。
既便如此,我们的记忆里会挥发消失掉她们沉淀下来的梦影吗?
当然近于杞人忧天。
电视里,仍然不乏诸如江南婺源风光的画面呈现:翘角青瓦的民居,起伏的山林,金灿灿的油菜花香,沟渠溪水······
相信,对于我们的故居,不仅是怀念而已。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