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兰州牛肉面店堂文化
牛肉面,外地人叫“牛肉拉面”,因为那根又长又匀的面是用手拉出的。而兰州人喜欢叫“牛肉面”,去掉了一个“拉”字,显得直截了当,更符合兰州人直率的个性。改革开放初,家乡的路边出现了一家牛肉面馆,我第一次知道面食中还有这样的杰作。不过,那时我还是一个初中生,根本没钱让我满足牛肉面有多好吃的好奇心,吃碗牛肉面,似乎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时的牛肉面馆里的情形究竟如何,只记得它的外形跟普通的农家住房差不多。面馆不大,只有一间门面房,外墙用白灰刷过,粗糙的墙面就文雅了不少,正好可以用红颜料在墙上写“牛肉面”三个大字,字在白墙的映衬下就很神圣地摆在那里。我每次路过那家牛肉面馆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来看看它,然后在头脑中不住揣摩那三个字的含义,并且极力想象盛满牛肉面的碗里牛肉块炖得有多烂,仿佛字里行间全是牛肉的清香。每当此时,脑子里早已满是花花绿绿的牛肉面了。待强制自己离开时,一边偷偷咽下不知啥时已经流出的口水,一边在心里重复早已立下的誓言:以后有钱,要把牛肉面吃个够!
第一次坐到店堂里边很惬意地吃牛肉面是在高三那年。周日的一天,我们好几个同学都没回家,一个跟我很要好的同学慷慨地要请我吃牛肉面,怕没能力回请他,我推辞了好多次,但终于没能推辞掉,最后还是跟他去吃了一回。面馆就在学校附近,门面也只有一间,只是红颜色的“牛肉面”三个字写在了门头顶的墙上。走进店里,看到墙面有些灰白,地上支着三、四张简易的木方桌,方桌的周围配以长条凳。待从窗口端过碗,只见白花花的一团面像白线编成的一朵莲花静卧在清清的汤里,上面漂浮的翠绿的香菜和蒜苗以及鲜红的辣椒油真让人馋得流口水。学着别人的样子调了一些醋,搅匀,沿碗边咂了一口汤,真觉得有一种从未尝过的无法形容的香味,随着全身为之一颤,从此就一辈子记住了那种味道!
以后的日子里,怀揣少时的梦想,为上学而游走在兰州市的大街小巷。这时我才发现,本来在面馆门面墙上的“牛肉面”三个字,有的写成了“清真牛肉面”,有些字做成了彩色的,但大都还是红色的,贴在门或窗户的玻璃上,店堂里边也没有多少变化,但外边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景象。有时吃饭的人多没位子坐,有人就干脆蹲在路边吃;而有时明明有空闲的位子,有些人也要手端大碗,蹲在马路边,一筷头挑起碗里的面,一头在碗上,一头还在碗里,嘴对着面吹一口气,再挑着面在汤里上上下下涮几下,待汤里醋、蒜苗、香菜、辣椒油的味道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就开始“咻……咻……”地吃面、喝汤,全然不顾面前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流。那阵势,真像勇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样义无反顾,更像运动员百米冲刺般酣畅淋漓!
工作后想吃牛肉面时才发现,所挣的工资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吃就吃,一个月能吃几回还是有数的,实在馋得不行时,才会去吃一碗。尽管此时的牛肉面馆跟我上学时的差不多,还是不大的门面,简陋的桌凳,有些发暗的白粉墙。不过,能在那样的环境里吃过一碗后,早年要把牛肉面吃个够的愿望还是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不知什么时候,兰州市从城市到乡村,满大街的牛肉面馆的招牌好像一夜之间都做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字体、装潢工艺都极具艺术性,经营者似乎猛然认识到营造雅俗共赏的店堂文化的重要性。于是,记忆中家乡小面馆的模样便成了夕阳下围墙低矮的农家小院,原始、淳朴,又不缺乏温馨,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在了我的脑海深处。
店堂里边,优雅的环境已难觅早年木条凳、方桌的影子,身着整洁工作服的服务员穿梭于各处,雪白的墙上悬挂着装帧精美的字画,氛围宽松、高雅。我在好几个店里就看到过经过装饰的“?”字斗方悬挂在店堂最显眼处,落款特意强调题写者是“八十老叟”或“八十五叟”等。看着那块斗方高悬在墙上,让顾客由衷产生一种信任感,仿佛一下子懂得了牛肉面强筋健骨、延年益寿的功效和店老板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
雁滩有一家牛肉面馆的装饰突出了牛肉面在兰州的悠久历史。装饰古朴、典雅的墙面上很有规则地安装上一排古色古香的壁柜,壁柜里摆上一个个花纹精美的陶罐。在彩灯的照射下,陶罐反射出一道道幽幽的光,仔细欣赏时,好像把人带到遥远的过去。在壁柜之间,悬挂着反映兰州上世纪初生活风貌的黑白照片,有中山桥、白塔山、西关十字等,将历史的沧桑感与牛肉面漫长的演变过程衔接、融合在一起,更突出兰州牛肉面的地方特色和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这份美食,仿佛置身于牛肉面的博物馆里,在吃面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感受牛肉面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历程,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同样是介绍牛肉面的制作工艺,但方法却不一样。西固合水路一家的牛肉面馆匠心独运,店主人把一组精心装裱过的画挂在大厅的主要位置,画面上形象、生动的牛肉面制作过程尽显眼前,每幅画里又配以通俗押韵、诙谐幽默的诗,更突出了其制作要领。其中一首这样写道:“正宗兰州牛肉面,蓬灰调制很关键。入口劲道爽且软,面案小伙几身汗。”突出了牛肉面入口劲道的两项关键技术:和面要蓬灰调制,和好的面要反复捣揉。而另一首则强调了调制牛肉面汤的重要性:“牛肉面,味道香,关键技术在调汤。几代名师呕心血,汤鲜味正靠秘方。”
西站一家牛肉面馆的装饰却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气息,除内部的装修材料和风格彰显现代特征外,最显眼的是正面墙上的一面巨幅液晶显示器,从早到晚的整个营业时间里不停地滚动播放介绍牛肉面制作和兰州风光的视频,画面直观形象而又热烈欢快,尤其对帮助外地客人深层次了解牛肉面很有帮助。这样的装饰,表现出艺术风格的另一类,更突出了宣传意义,不能不佩服店主人的品牌意识。
悠悠百年岁月,兰州牛肉面从它诞生到现在,无论在过去简易的土灶房,还是在今天气质高雅的厅堂里,经营者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品牌意识,人们钟情于这碗面,其实在眷恋不了的家乡情。现在,不论我身到何处,心里的那碗牛肉面总是盛得慢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