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每当这个季节来临,我就常常想起一幅画:三五牧童骑牛扬鞭,徜徉在垂柳掩映、鱼翔浅底的清澈小溪边,嘴里叼着一枚竹笛,轻快的节奏便响彻山野。袅袅升起的炊烟,绽新吐绿的新芽,在河边浣洗衣服的农妇,荷锄归来的老农,汇聚成一道蜿蜒的音符,乡间的小道上便充满故乡的情调。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正是这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我?瞳初开,结识了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感触到了田野的旖旎和宁静。无论在学校的舞台上,还是在放学回家的半山腰,总能听见幼稚的歌声在山谷回响:“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作愁。年少时,总以为有多少落寞惆怅,其实都是青春躁动与迷惘。一场春雨,满屋相思,化作万卷豪情,湮灭在如海的典籍与成长的烦恼中。寒窗十年,方知一年之计当春也,而三月三那场心愁,竟如彩云飘过一般,只留下些许模糊的记忆,撷取不来,拂之不去。
春天,或许是最好的离别季。浓浓的米酒散发着乡土的气息,淡淡的离愁别绪挂在鬓发花白的老父亲脸上。当汽车启动的一刹那间,车尾一股白烟,似乎给送别的故土一条长长的短信,安好便留在异乡的祝福里。这是新一轮牵挂的延续,也是新一轮思归的开始,只有三月三那个日子,镌刻在春水的浪花里,翻了过去,断无回去之理。
天空中的水分渐渐浓厚起来,阴雨雾霾成为气象的主题。在多云转阴的季节里,偶见一束阳光,温暖地洒在广场中央那棵高耸入云的大王椰树梢,驻足的人群中便感受到阳光的无私与坦荡。一团积雨云一层层聚拢起来,缓缓地压向山头,如酥的春雨正如大自然的梳子一般,眼前的景致如家乡小溪边挽髻的村姑般梳洗得格外妖娆。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哗啦啦啦流不停,小雨为谁飘,小溪为谁流,带着满怀的凄清。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哗啦啦啦流不停,小雨陪伴我,小溪听我诉,可知我满怀的寂寞。请问小溪,谁带我追寻,追寻那一颗,爱我的心。”隔壁手机店里,正播放着这首老歌,像是翻版的,干瘪而缺乏生气,嘶哑而全无节奏。而音乐传递的感情,却如南国的春色一般,贪婪地呼吸着三月的深情。大学期间,我一位学长唱着这首歌,成为通俗歌手。当时我就很纳闷,这首《三月里的小雨》,他唱来何以那么动情,竟然让诸多评委泪湿沾襟。如今,身处异乡,蓦然警醒,如帘丝雨,并非润如天街小雨,绝色烟柳,也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只有心里那场乡雨,才有水滴石穿的魔力,穿越历史的烟云和世俗的繁华,回荡在乡间小路:
“……风筝懂得我的心,朝我把头点,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永把我陪伴”。
又是一年三月三,梦里依稀是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