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早春拜游南阳医圣祠

早春拜游南阳医圣祠

2013-10-17 15:43 作者:四月的风 阅读量:33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早春时节的春寒料峭,似乎是冬天的寒意不愿快快离去的缘故所致,阳光懒懒的把光束洒向大地,大地上到处都在潜溢着春绿的萌动,一切的一切,都在自然的转换着角色。这时的我,和许多人的愿望一样——外出走走。

农历正月十八,是医圣张仲景的生日,那天上午,我和我的许多乡亲一样,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今天南阳市仲景南路东侧的张仲景医圣祠拜游,医圣祠是医圣张仲景墓所在地,其建筑风格为仿汉建筑,坐北朝南,东侧是由北向南流淌的温凉河,而医圣张仲景就酣然长睡在这条小河旁,与其相伴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医圣祠属于仿汉纪念性建筑,始建于何时?今天并无缺考。现存的医圣祠是明、清时期的仿汉纪念性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又几经修茸,雄伟的大门前有两座汉阙分离左右,站在大门前的石阶下,经常会给人带来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大门正中的门楣上镶嵌着大文豪郭沫若的手迹“医圣祠”,而医圣生日这天,按照千年以来相传下来的习俗,大门前的台阶上正在由本地文艺团体唱戏为张仲景庆祝生日,因此,我和我的乡亲们只得从西边侧门进入医圣祠内,祠内大门后的影壁墙上镶嵌着名冠海内外的中医名著《伤寒杂病论》序,我驻足于前默读:“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慨然叹其秀也……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由此可见,医圣之风范就在于大医精诚。

祠内西侧和东侧各有碑廊南北相向,西侧的碑廊里镶嵌着扁鹊、孙思邈、华佗、李时珍、王叔和等我国清代以前100多位知名中医的生平与画像,东侧为国内外医学界知名人士的题词碑刻,我先后游走在东西两个碑廊,熟稔每一个碑刻,顿感心潮澎拜,泱泱中华的中医药文化如此厚重和人才辈出,怎能不让我们自豪。在前往张仲景墓的道路两侧分立着扁鹊、华佗、李时珍、王叔和等10多位古代知名中医的石像,道路中间为张仲景石像,张仲景石像后亭子里的石碑上,镶嵌着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题词手迹和碑刻,及1959年,时任卫生部长的李德全,为当年重修南阳医圣祠所题写之碑记。沿着中间的路,我径直来到张仲景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所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先生之墓”的高大石碑,而此时墓前已香火缭绕,枭枭蓝烟,冲霄直上漫天空,随着风儿把当代乡亲们对医圣张仲景的景仰之情飘向了遥远的东汉时代。

祭拜之后,我又依次游离了墓后的一座小院,院内的北厢房里,是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坐堂行医的塑像,西边的屋梁上高悬着胡兆明题写的匾额“大医精诚”,东边的屋梁上高悬着“民生在功”匾额。瞻仰完后,我又依次游历了分立在墓前东西两侧的清代纪念性建筑——春台亭和秋风亭,登亭眺望远方,令我心旷神怡,流芳百世的医圣张仲景,及他的崇医而尚于德之精神,将会永远与我们相伴,并走向永远……..

(吕兆航)

相关文章关键词

《早春拜游南阳医圣祠》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