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品鲁迅小说语言与人物形象塑造

品鲁迅小说语言与人物形象塑造

2013-10-23 13:36 作者:王高辉 阅读量:42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鲁迅小说在语言和人物塑造方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指导性,为后来人们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同时也为我国小说甚至整个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彩隽永,一字千金是鲁迅小说的显著语言特征,同时也是整个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对鲁迅作品学习之后,特别是小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鲁迅作品在语言上极强的哲理性和文学性。看了他的作品后若隐若现的浮现出一个坚决、勇敢、刚直、朝气蓬勃的大文豪形象。

这一语言特征无论你是在小说集《呐喊》还是《彷徨》之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代表作《伤逝》,在“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开头中,“如果我能够”说明了悔恨和悲哀程度之深,第二个“我”字证实了手记的真实性。“悔恨和悲哀”用来照应标题《伤逝》,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深思。“为子君,为自己“表明了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接下来在正文第一段,用了“被”字暗示出了当时经济状况和旧社会里知识分子的卑微地位。连用五个“这样”揭示了鲁迅先生婚姻前程的暗淡等等。

……

总之,在鲁迅的小说中,字字精炼,句句精巧,极具个性化色彩。

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极具时代性、典型性和批判性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批判性是鲁迅小数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活的灵魂所在。无论是在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还是《伤逝》中,这一特点都表现的十分突出。

例如,《阿Q正传》中阿Q,最大特点就是“愚“胡涂,莫名其妙,简言之,就是“昏”。他的王胡之役是昏,恋爱悲剧是昏,错误把小D当“敌人”是昏,盲目革命是昏,糊里胡涂的被当作“示众材料”,甚至死刑判决书伤画圈未圆而“遗憾”更是昏。鲁迅先生通过描绘出个个精彩场景,将旧社会黑暗、腐朽、荒诞的时代色彩和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批判思想渗透于阿Q的血液中,从而将典型的个性化人物形象绘制在《阿Q正传》佳作和读者的心灵之中。王冶秋的“警报器”说,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说法。

看第一遍,我们会笑的肚子痛

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

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

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

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

第六遍,阿Q还是阿Q

第七遍,阿Q要向你身上扑来,要和你“困觉”

第八遍,合而为一

第九遍,又化为你的亲戚故旧

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

第十一遍,扩大到全国

第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国土

第十三遍,你觉得他是一个镜子

第十四遍,也许是个“报警器”

……

总而言之,鲁迅小说在语言和人物塑造方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指导性,为后来人们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同时也为我国小说甚至整个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指明了方向。

月华

相关文章关键词

《品鲁迅小说语言与人物形象塑造》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