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卖报的儿子与“光鲜”的母亲

卖报的儿子与“光鲜”的母亲

2013-10-12 19:40 作者:老沉 阅读量:23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晚报、晨报与时报等散铺在地上,一个大约只有五六岁的小男孩,整个身子倚靠在桥的护拦边,十分羞怯地坐在报纸的后面的地上,前面围有几个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其中一个穿着虽不娇艳,但从质地与大致的款式上看,有着另外一种“光鲜”的女人的话最多,她是他的母亲。

显然,这是一场有钱人带着“欲壑难填”孩子到街头体验生活的一场教育课,但不管怎么样,拿我们重庆人的话说:是搞起耍的。

这是一件事实发生的事。时间在三月五日午时,地点在重庆江北大湾桥面上。

当时街桥面上还有许多卖小菜与其它东西的人,行人也不少。为了让大家能较清晰地想象其情景,我不得不先介绍这桥的特别设计:一半为车道,一半为人行道,人行道特别宽,宽得两面同时摆摊,中间还能留下三四个人排起,甩起手走。所以小孩占一定位置,前面放有两行八开的报,母亲和其它人再站在报前面,对面还有个摊,中间仍不阻碍行人。小孩卖报的位置大约在桥的中央。初春的太阳正懒洋洋地照在地上与每一个人的身上,一般都穿得较多,有的还没脱掉厚实的冬装。燥热,而生勃发,较快地围起一堆的人。一位年轻的女土,不知出于好奇、好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真掏出一元钱买下小孩的报。

说来,出现这样的街头景象,没什么稀奇,自然,还有更多的,有过之而不及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与周围。我认为,关键的不是说,这件事有多稀奇,是这样做,有没有这个必要?孩子毕竟只有五六岁,就是出现母亲所说的,一天闹着要乘飞机,要乘高铁,要到这里玩,那里耍,也是非常正常的。就是要求更过,要这样,或那样的高档玩具,也没有超出一个仍处于发展期的孩子的正常的心理要求。满不满足,能不能满足是家长把握与家庭实际消费水平的事。没有必要把他拉到大街,让他接受如此深重的教育。

小孩子还算机灵,一眼就瞧见,并叫着,桥下也有人卖报,大人们开始不相信,后来确实看见,因车塞得严重,一个女孩正向司机们挨着推销报纸。孩子的心意,不是说又出现了竞争的对手,而是想告诉母亲,到处都有人卖报,我能卖掉?还是收摊罢。另外,别人问他报纸多少钱,他总不喜欢按照母亲说的一元钱,而是说五角,母亲认为他不会做生意,其实他还是想早点结束这场,不管是非常有意义,还是搞起耍的游戏。

别人孩子,别人自己最清楚;别人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她自己的事。我有什么资格和权力去说三道四的,站了一阵后,我离开了。即使想到,也不愿意把这一情景完整地拍摄下来。

一是真的不稀奇,更主要的,不想让孩子更羞怯。

相关文章关键词

《卖报的儿子与“光鲜”的母亲》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