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母亲的笑料

母亲的笑料

2013-10-13 10:21 作者:汉是江山 阅读量:22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的姐姐曾在QQ空间里以母亲与花母亲的小菜园为题撰文,生动而细腻的描写了母亲一生的爱好与勤奋,读来如行云流水,春暖花开。自叹没有那样的如椽之笔,就此做罢又有所不甘,遂另辟蹊径,记录了一些平时发生在母亲身上几个真实而有趣的故事成为我们的笑料。节日期间家族聚会时妹妹重提旧事,虽说是故事却没有一点刻意的编排,都属于原生态,由此又增加了我们好多的乐趣,甚至笑得我们前仰后合。

女儿的女儿应该怎么称呼

我们哥几个常常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母亲住处搓几圈麻将,有时候是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有时候是中午12点到晚上7点不等。现在可玩的地方很多,为什么非要到母亲那里去玩呢?其中的道理不说也明。

母亲今年虽然90岁了,可身体好着那,拎着两棵山东大白菜能从她当年住的铁东11道街走到铁西的二儿子家。平时去菜市场买菜,上楼下楼的都不喘大气,正像那则广告语说的那样: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大约10多年前吧,气管不太好,最近这些年不但没有发展,老慢支的症状还消失啦。

我们子妹7人,父亲去世的早,母亲一直住在妹妹家。一是妹妹家住的是复式楼,母亲住一楼,妹妹住二楼。母亲图的是进出方便,夏天还能在窗前的空地上种点黄瓜呀豆角呀西红柿什么的,听说今年还要增加点蘸酱菜的新品种。二是妹妹在保健院做主任医师,老人家有个头痛脑热的可以随时随地就调理了,不用麻烦我们都到场。三是妹妹的女儿铮铮母亲给照看着,这样不但妹妹下班早一点晚一点都没有后顾之忧了。平时一老一少,呼来唤去,憨态可掬,还增添了不少生活上的乐趣。这本来是两全其美相得益彰的好事情,突然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闹起了矛盾,母亲和妹妹各不相让。要说事还真不大,就是各说各的理,俩人还都觉得委屈。

俗话说的好:“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亲人之间还是同事之间大抵也是如此。好事没做好,好事险些酿成坏事也是有的。

双休日,我们如约来到母亲家搓麻将,正玩着呢,妹妹与她们单位的一个朋友来了。妹妹给我们做了介绍,我们招呼声刚落就听母亲冲着里屋喊:“闺娘啊,闺娘!出来看看是谁来了?”

母亲本来是坐在我们旁边观战的,同时看谁的杯子里空了就续上点热茶水,还拿出自种自炒的葵花籽一捧一捧的分到东西南北。别看母亲的年龄大了,一点都不糊涂,这麻将谁和谁不和心里清楚着呢。这时母亲看到自己女儿回来了,自然也就想到了女儿的女儿,毕竟有两天没见面了嘛。

“叫铮铮。”我们已经感觉出妹妹的声音有些压抑。

“闺娘!你妈叫你那,怎么不答应啊?这小闺娘。”母亲一边叨咕着一边起身往里屋走,“这小闺娘,这小闺娘。”母亲继续重复着。

“叫铮铮。”妹妹的声音有些高了,母亲吃惊的转过头来看着女儿,“你喊啥呀?吓着闺娘呢?”

“叫铮铮。”

“这不在叫吗?”

这娘俩就像演双簧似的一来一往的,我们都听明白了,只是母亲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哎呦喂,我的妈呀,你能不能不叫闺娘啊?”

“这不是你让我叫的吗?”

“我啥时候让你叫闺娘了?”

“你刚才让我叫的嘛,怎么转眼就忘啦?年纪轻轻的倒不如我这老太婆的记性好了呢。”

“谁让你叫闺娘闺娘的了?”

“哦?那不叫闺娘叫什么呢?”

“叫铮铮。”

“我的娘哎,闹了半天是这出啊。”

母亲是河南生人,来黑龙江这么多年了河南话早就忘的差不多了,这节骨眼竟冒出了浓浓的河南腔听着还挺有味道。我们哥几个就数老三是最能取乐子的了,一听母亲的河南腔便学起了豫剧朝阳沟里的唱段:“前腿那个弓,后腿那个蹬,扑腾,这下给它判了死刑。”也不知道唱词对不对,我们哥几个也都忙着帮腔,其实就是为了给这娘俩打打圆场呗。可是在妹妹的心里,觉得这样的叫法不妥,还是要纠正过来。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也不好,妹妹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想叫名就叫铮铮,你不想叫名就叫姑娘也行啊,总叫什么闺娘闺娘干啥呀?”

“怎么了?现在嫌你妈说话土啦,我就是这么叫着你长大的,怎么了!你不是也出息啦?”老太太也动了真气。

“这,这……”妹妹一听愣住了,脸憋的通红,这了半天也没说出下个字来。

“哎呦,我说大娘啊,还是您老厉害啊,我刘姐在外面那可是有名的铁嘴钢牙,啥时候卡过壳啊,都说姜是老的辣,这下我是见着了。”

我们明白,妹妹的同事也是在打圆场,老人家一辈子宁折不弯,就是愿意听奉承的话,母亲一听转怒为喜了。

“死闺娘,当年我们高家庄、马家河子一带都这么叫,今儿怎么了?”

“嗯,妈,妈,高,高,实在是高,实在是高啊。”妹妹也不再坚持叫什么名字了,赶紧伸出大拇指顺着母亲的话说起了地道战里的台词。

屋里一片笑声。

感谢政府

母亲90岁生日那天,知道信的亲戚朋友都来给老太太祝寿,席间自然少不了祝贺词的。一会是儿子辈的祝,一会是孙子辈的祝,一会是重孙子辈的祝,老太太满面红光的应接不暇。忘了当时是谁首先提议的说了一句话:“我说老寿星,你别光顾了乐呀,是不是也得表示表示啊。”

“好,我也祝你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干杯!”老太太端起杯酒就要喝,被坐在旁边的大女婿拦住了说:“哎呀妈呀,你可别喝,这是白酒。”

“不就是白酒吗?没事啊。”

“不行不行,那可不行,要喝就喝点饮料吧。”

“呵呵,我心思着喝点酒壮壮胆,你这不让喝我也不敢说呀。我也不会说个啥?先前我倒是准备了几句,这一紧张全忘了。”母亲一边高兴一边现出很无奈的样子。

“你看看,大家伙为了你都高兴着呢!不用你说啥。你就听我们说,让我代表在座的再一次祝福老妈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说话的是老弟弟单位的同事,他们是战友又是发小,临时请他做寿宴的主持人,虽然临时抱佛脚,主持的是相当的精彩,赢得一阵阵掌声。

“好好好,多好啊,这么冷的天,你们又很忙,我过个生日还麻烦你们到场,真的是过意不去,谢谢啦!”母亲说着站起来给大家弯腰行礼。

“哎呦喂,哎呦喂,使不得使不得啊,您老是今天的主角。”主持人忙扶住老寿星坐下。

“现在可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天天都好像在过生日,这要感谢政府,感谢政府啊。”

大伙一听都乐了,笑声中不知道谁说了句:“不能这么说。”

“不能这么说?那怎么说呢?”

“不能说感谢政府的话。”

“不感谢政府感谢谁呢?就是要感谢政府嘛。没有政府哪有我老婆子的今天啊,我说错了吗?”

“没错没错,你说的对呀!”大伙一听都不想做更深的解释了,再说了老人家说的也确实没毛病。

感谢政府,感谢政府,大伙一边重复着一边乐的互相直拍手。

怎么这么多人同姓又同名啊

老太太在人面前出了几回笑话以后,明显看出说话是谨慎多了,可是生来争强好胜的她,到这把年纪了非但没见改,还变本加厉了。经常在我们几个面前叨咕:“我这一辈子啊,就是没文化,我要是有文化啊,哼……”老太太一脸的不屑,那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言外之意就是说我要是有文化啊还真不服你们。可是犟归犟,老人家认理,没文化就是短处嘛。为了弥补这些短处,母亲一度迷上了电视,看电视上人家怎么说也跟着怎么说,跟着跟着老太太生气了。

有一天,我妹妹回家早了点,心想先到一楼看看母亲再上二楼吧。母亲一看女儿回来了,急不可待的说:“我说萍啊,你说现在这电视剧也真没啥看头,越看越气人。”

“怎么了?”我妹妹叫萍,“电视剧怎么惹着你啦?”

“你说现在编电视剧的那些叫什么导爷的啊,也不知道是犯了哪门子的邪了。”

“到底怎么了?”妹妹也是个急性子。

“你说说啊,百家姓里那么多的姓,你是变个姓姓姓不行啊。姓张,姓李,姓刘,姓王,不都挺好吗?是不是?嘿个龟孙,他们偏不,还就认准一个姓了。”

“认准哪个姓了?”

“就认准姓董的了,哎哎,姓董你就姓董呗也就凑合着看吧,可气的是连他妈的名字还都叫一个。”

“都叫什么名字啊?”

“董事长呗!不管男的女的,哪个电视剧里都有人叫董事长这个名的,你说,这气人不气人吧。”

妹妹乍听一下子愣住了,继而缓过神来明白了,老太太是误会了。

“我说妈呀,你可别逗我们乐了行不行啊?那不是名字。”

“不是名字?”母亲瞪着眼睛有些不解的问:“那不是名字怎么都叫他们董事长呢?”

“这董事长啊是职务,是领导,相当于厂长啊经理什么的。”

“我的娘哎,原来是这样子啊,净他妈的整洋式子,就叫厂长经理得了,叫什么董事长啊!”

相关文章关键词

《母亲的笑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