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布鲁塞尔的静与动(欧洲记行之二)

布鲁塞尔的静与动(欧洲记行之二)

2013-10-15 15:31 作者:老邓 阅读量:28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必经比利时。不知从何时开始,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了欧洲的政治中心,欧盟、北约及数百个国际组织的总部驻扎于此,热闹非凡。

这种热闹在布鲁塞尔大广场上体现得尤其充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游人把这里填得满满当当,加上由于今年8月中旬为即将在广场举办传统的节日盛典铺设花毯而禁入的中心区域,可谓水泄不通。

但大广场的确令人震撼。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在拐弯抹角穿过狭窄小街最后会有一个如此庞大与豪华的古代广场矗立于一片普通平民区的包围之中。正因为有这种强烈的对比,广场给人的惊叹就更加特别。

惊叹是一种发乎内心的震颤。据说这样一圈极致的建筑,最早的可以追溯至600年以前,最年轻的也有近300年的历史,而且完全没有风烛残年的样子,这不能不使人佩服古代欧洲人运用坚固花岗岩与大理石的建造工艺和设计理念,特别是墙面与屋顶上难以计数的浮雕与石像,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任凭数百年风吹雨打与战火纷飞,依然傲视着历史的正道沧桑。

尽管古代的君王们在此留下了他们现在依然看得到的曾经伟岸的身影,但我们大多已记不住他们的名字,而这个广场中还有两个不散的幽灵在那个有着天鹅标志的建筑中无时无刻地到处游荡,令全世界的人们记取,这就是共产主义幽灵卡尔·马克思和文学幽灵维克多·雨果。

也就是当年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马克思穿着张了口的皮鞋在广场天鹅咖啡馆写下了《共产党宣言》,而雨果因为反对拿破仑三世流亡于此在这个天鹅公寓里开始构思他的伟大杰作《悲惨世界》。

对于比利时人来讲,大家更愿意纪念一个传说中当街撒尿的小孩。因为他的一泡尿,拯救了一个民族,因此人们授予他“第一公民”的称号。

原本以为这样一个英雄形象应该立一个高大的塑像,并且矗立一座纪念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一个小街的拐角处才好不容易经人指点找到这个世人皆知却仅仅不足半米的“撒尿小于连”,看来外国人的想法总是和我们不一样。

布鲁塞尔的街头总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样子。从广场到小巷遍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露天酒吧与咖啡馆,而且总是人满为患。有的索性奏起乐曲,有几个业余歌手忘情地演唱,而大多数顾客和路人也翩翩起舞,其中包括上了年纪的老太太。

当离开闹市进入一座乡间小镇的时候,又领悟了布鲁塞尔的另一番风情。

这个不知名的乡镇,应该说非常袖珍,两三条街,清净得出奇,以至走完这些街道,见到的当地人不足一打,但景致却异常的美。如果说在阿姆斯特丹感受了雨中的空?,在这里则是沐浴了余晖的温暖。

晚上8点过,阳光已经变得橙红,几乎与地面平行,由于四周没有山的阻挡,可以看到夕阳直接落入地平线。阳光照在教堂和民居的坡顶,升腾起一股柔柔的温情;在一片绿荫之中,有高大的树木,还有清清的水塘和茵茵的草地;在街道的转角处,有寥寥的几个人在车站悠闲地候车,甚至席地而坐,并友好地与我们这些异乡人打着招呼。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好像是某一部怀旧电影中的场景。

也许这个小镇没有灿烂的历史,甚至或许就是新建,但和我们看到的所有欧洲传统小镇保持了完美的一致,这一点使人唏嘘不已。

布鲁塞尔的热闹与宁静,仿佛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但一种人文与自然的交流,完美的交汇在这个欧洲的十字路口,十分贴切。伟大的政治家们或许在他们政治中心的圆桌上研究着应对经济危机的重大策略,而平凡的市民永远希冀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相关文章关键词

《布鲁塞尔的静与动(欧洲记行之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