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巴黎1(欧洲记行之三)
在游历欧洲的旅程之中,最为期待的地方莫过于巴黎。
且不说巴黎在世人的心目里是传奇的浪漫天堂,就从个人的爱好来讲,从莫奈《日出·印象》斑斓的塞纳河、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快乐的人们、雨果《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善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芸芸众生以及绚烂卢浮宫中经典的绘画雕塑都曾经是那么熟悉与难忘。
塞纳河当之无愧为巴黎的缠腰玉带,而点缀于左岸的名胜古迹便是镶嵌在玉带上的颗颗珍珠。当波光粼粼的河水汩汩流淌的时候,无论是罗马帝国的高卢时代,还是旷日持久的百年战争,无论是波旁王朝的荣辱兴衰,还是拿破仑的一时称雄都随波飘逝,唯有那些砖头石块所堆砌的辉煌,还娓娓细诉着这只雄鸡的千年一叹。
在圣母院开阔的广场上,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入内参观。这座用180年时间建造的哥特式建筑范本,已经屹立了六七百年,仰望那一双高耸的钟塔,眼前忽然对应起一个名叫“卡西莫多”的丑陋撞钟人的形象,这是根据雨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就是在这个广场,美丽的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被教会审判。这也许是一个文学的虚构,但另一个真实的场景却极其辉煌,那就是拿破仑·波拿巴皇帝的加冕盛典。
圣母院内部高大的穹窿令人望而生畏,雕梁画栋讲述着有关玛利亚和圣子的故事。由于并不信奉“麦嘎得”,因此只能用文学与艺术的眼光审视这些伟大的杰作,并特别倾情于精美绝伦的片片玫瑰玻璃花窗。
坐在教堂前排的长椅上,静听“石头的交响乐”。虽然游人如织,也有一种四寂无人的片刻神圣。不为唱诗,不为祈祷,只为心灵纯净的安宁。
距圣母院不远就是卢浮宫。这座集世界之大美的艺术殿堂,其中诸多作品都眼熟能详,无论是美术画册或艺术教科书,大量的经典之作多有展现,尤其是一个完美魁首“永恒的微笑”和两个残缺之美“无头的胜利女神”和“断臂的维纳斯”被尊为卢浮宫的镇馆三宝,也体现了欧洲古代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的至高成就。
作为一个皇家艺术收藏宫殿到面向公众的观赏之所,是拿破仑的伟大创举。卢浮宫华丽的建筑本身也是一个完美的经典之作,可惜一个来自中国的东方人破坏了这种完美,他设计的现代玻璃金字塔横亘在入口处,无异于漂亮女郎脸上的一颗恶痣。奇怪的是,法国人居然容忍了这种破坏,足见欧洲人对各种理念的包容。抑或是贝聿铭的抗议,对当年法兰西强盗掠夺中国文物的一种另类的控诉。
随着人流参观卢浮宫,当然不如一个人静静的品味来得深刻,但在如此浩瀚的艺术海洋里快船似的飞驰也充分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巨大震撼。许多作品曾经无数次的临摹,许多名字无数次的念叨,许多场景无数次的回味,如今都一一得到了验证,于是有些释然。
《蒙娜丽莎》无疑是所有来卢浮宫的人聚焦的热点。在二楼的油画馆,人们可以不看其它任何一幅画,这幅作品无论如何不可错过。所以,大家把这幅画围得密密层层。正因为如此,《蒙娜丽莎》也进行了特殊的保护,除却众多的保安人员的维持以外,画上还罩上了一层玻璃窗,这是所有作品中唯一的待遇。虽然没有能够近距离地享受这个微笑,但能够游刃有余地仔细观赏其他的杰作,也是塞翁失马的意外之得。平心而论,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委拉斯开兹、安格尔、鲁本斯、戈雅······这些画家比之芬奇也各有各的精彩,只是不为旁人道而已。
当巴黎夜色阑珊的时候,埃菲尔铁塔耀眼的灯光齐明,塞纳河水倒映着五彩斑斓的波光,时尚姑娘们飘散着香奈儿的芬芳,街头的酒吧摇曳着卿卿我我的幢影······
这就是巴黎,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梦幻相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