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巴黎2(欧洲记行之四)
拿破仑无疑是法国人心目当中绝对的国家英雄,曾几何时,法兰西铁蹄在这个小个子皇帝的亲率之下,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他的英名,和中国人怀念曾经所向披靡的成吉思汗差不了许多。
巴黎的大凯旋门就是为纪念拿破仑的丰功伟绩而修建的。当年拿破仑以弱胜强军威大振之际,巴黎人以编织胜利荣耀的建筑来迎接最后的辉煌,当凯旋门竣工之时,迎来的却是昔日皇帝孤独的尸骨,这期间,这个不可一世的霸王经历了投降、流放、复辟、兵败滑铁卢最终客死孤岛日落西山的悲壮谢幕。于是本身是胜利象征的凯旋门却成为了高唱挽歌的地方,据说雨果的葬礼也在此举行。
唯一一次真正的凯旋是二次大战中的希特勒。当这位同样身材不高的欧洲巨人统领他的日耳曼军队耀武扬威地穿过巴黎凯旋门高大的门洞以雪尽所有耻辱的时候,“元首”一定在感谢100多年前拿破仑的这一伟大杰作。
历史的发展当然不以一时的成败来决定最后的结局,凯旋门依然是属于法兰西的纪念碑,门壁之上名为《马赛曲》的著名浮雕依然光洁如新,同名国歌也在“那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 的旋律中豪迈高唱。
从凯旋门坐落的星形广场穿过滋养了无数文豪画杰也沦落了无数浪女酒徒的香榭丽舍大街,来到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如今祥和无比,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埃及方尖碑巍然屹立,碑身上神秘而遥远的象形符号,传递着一个古老文明的无限神圣;作为国民议会的波旁王宫凝聚了一个历史的缩影;巨大的中央喷泉转动着如诗的梦幻;而一轮日晕正好投射在广场雄伟的跃马塑像之上,充满了一种美妙的勃勃生机。
断头台已经不再,协和广场当年的血雨腥风曾经为全世界震惊。罗伯斯庇尔领导的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家族的专制,把国王路易十六及数千王室成员与保皇党人当众问斩于广场。那几天,可谓血流成河、尸骨遍野。没想到不久罗伯斯庇尔自己也以同样的方式命丧断头台,历史总是这样与这些伟大的人物开着黑色幽默的玩笑。
路易十四也是一个身形娇小的国王,在众多的肖像画里,这位头发蓬松的王者总是脚踏一双彩色的高跟鞋,在法国的历史上算得上是个明君,为王55年,堪比我国的乾隆皇帝。如今我们在巴黎城看到的大多数古建筑几乎都是路易十四时代主持修建的,法国的封建王朝也在他的执政时期发展到了鼎盛。
凡尔赛宫算是路易大帝的杰作之一,它的宏大与奢华,成为欧洲皇宫的经典范本,以至德、俄、奥等国均有临仿之作。
由于经过后来战争的消耗,宫内的家具陈设不多也不算奢华,主要的精彩之处在于每间宫殿四壁与天花板的浮雕和壁画,墙上大量的油画也是王室成员的肖像和帝王功绩的宫廷绘画,当然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中国古代官窑的青花瓷在这里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皇家御花园。这个一望无际的园林并没有高大的古木,但经过精心修剪和排列的灌木和鲜花呈现出十分规则的几何图案,喷泉池和道路居中而建,雕塑和路灯整齐坐落,这一被称之为“法式露坛”的花园建造形式一直风靡欧美,成为不变的风景。
历史的轨迹总是给人以沉重之感,无论是兴与衰,战争与和平,建设与毁坏,都是政治与伟人们的一面镜子,而精神与文化的传承才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源。在囫囵吞枣了大多似是而非的古迹最后,巴黎之行也行将结束,于是决定放松心情,去感受一下夜巴黎同样具有百年历史但至今不衰的艺术经典《红磨坊》。
蒙马特高地区域集中了巴黎大部分的娱乐场所,红磨坊就是这里的一个钻石级象征。远远看到霓虹灯闪烁的风车形象,这个标志代表了浪漫夜巴黎整整一个多世纪。
红磨坊洋溢着欢快也严肃的气氛,观众们衣冠楚楚,正襟危坐。座上有上好的法国香槟;台上五彩缤纷,俏姑娘与帅小伙们展示着精彩的歌舞表演,时时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以为红磨坊的表演低级和暴露,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其严肃的艺术性与服饰舞台的精美程度绝对是世界一流的,特别是被称之为“康康”热情舞蹈与巴西桑巴绝有一比。
入夜,巴黎的上空还弥漫着国际之都的时尚气息,曾经写过《忧郁巴黎》的波德莱尔一定不再希望盛开《恶之花》,“美酒、诗歌,还是品德,随你便,但是——快陶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