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长江七号》:用孩子的视角,感受穷人的温情与尊严

《长江七号》:用孩子的视角,感受穷人的温情与尊严

2013-10-23 21:27 作者:长风万里 阅读量:44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整部影片所营造的大氛围还是融洽的,也可以算是点睛之笔——在这份跨越宇宙的温情感召下,小狄更加爱他的父亲,更加努力读书,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看周星驰的电影,几乎没有流泪的经历;但《长江七号》是一个例外。周氏的“无厘头”风格,一直在笑声中充满了争议;但在这毫无意义的争议中,也成就了周星驰的影坛地位。

《长江七号》是周氏幽默达到一定高度后的又一次转型,这次转型,不同于之前的《少林足球》、《功夫》。之前的两次转型,可能是想让观众在笑声中严肃起来,从笑声中体会一些大道理;但在《长江七号》中,“无厘头”风格已消失殆尽,这种转变的突然,或许让大部分“老星迷”们有些不适应;因为观众还没有习惯于看周星驰的电影还可以流泪。

关于剧情,不作过多的介绍,只谈一下观后的感受。从周导自身的角度想象,《长江七号》中周铁的人生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周星驰自己的内心独白:“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说谎,也不打架;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顾周星驰的从影经历,从《射雕英雄传》中一个“死跑龙套的”,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其中的辛酸,只有周星驰自己能够真正体会;到今天,终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千家万户所熟知。奋斗的过程,是艰辛的、痛苦的,但越是在艰辛与痛苦中,越要坚守住“穷人”的尊严——“穷人,只要有骨气,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

在孩子的眼里,对于尊严的理解,可能不是很清晰,他所能感受到的,是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社会的温暖亲情。在苦涩的温馨中,《长江七号》讲述了一段笑中有泪的父子情。父亲对于儿子,始终带着贫穷的愧疚,始终言传身教,始终充满了期望;儿子对于父亲的付出与期望,有时满不在乎,有时撒娇任性,但始终不变的,是从内心深处对父亲深切的依恋与理解——当失去父亲的那一刻,哭出了自己的心声:“爸爸,你不要不管我。我以后一定听话,不吹牛,不打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段父子情的深刻,能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外星狗”。看到“外星狗”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能量,让这位“潦倒”的父亲起死回生,我们的心底,不禁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虽然,这样的情节可能有些落于俗套,但与整部影片所营造的大氛围还是融洽的,也可以算是点睛之笔——在这份跨越宇宙的温情感召下,小狄更加爱他的父亲,更加努力读书,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不狄的“穷爸爸”更加自信,更加有尊严,敢于追求美丽、善良的袁老师;美娇不再害羞,和别的小朋友快乐玩耍;暴龙不再打架,变得柔情起来,向心上人表达爱慕;连“外星人”也被感动,将“七仔”救活,并送来了一大群“外星狗”……在充满温情与童真的氛围中,观众的心灵,不断被震撼,不断被净化。

也许,如果在导演、演员的名单中,去掉“周星驰”的名字,《长江七号》只能算是一般的、可以看的、能煽情的电影;但是,有了周星驰这块“金字招牌”,使影片的品位大幅提升,跻身于“大片”、“佳片”的行列;并且,有了周星驰这片“绿叶”的大力衬托,观众自然对这份充满童真的人间温情有了更多的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从商业的角度,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票房。

[]

相关文章关键词

《《长江七号》:用孩子的视角,感受穷人的温情与尊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