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二月二 料豆香

二月二 料豆香

2013-10-19 00:33 作者:河边柳 阅读量:28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小时候,常听娘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谚语,当时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长大以后,才知道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尽管节日的气氛和隆重程度比不上春节和元宵节,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过二月二的情景却记忆犹新。

在儿时,农历二月初二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在院子、场院、大门外和胡同内,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小不一、形似粮囤的摸样的圆圈,然后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上面压上一块砖头,称作"打囤",其寓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朴实的农家人就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心中的美好愿望,希望家里“内外是囤,囤囤有粮”,祈求五谷丰登,粮食满囤!

在二月二我印象最深的是还是吃料豆。关于二月二吃料豆的习俗,我查阅了资料得知其缘由。相传武则天当皇帝时,玉帝下令三年内不准降雨,以示惩罚,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压在一座大山下并立碑写道:“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凌霄阁,金豆开花可回归。”受惠百姓想搭救玉龙,可不知金豆为何物。有一天,一个老婆婆背一袋黄豆去卖,不小心撒了一地,看到地上的黄豆粒粒金黄,心头忽然亮堂:这不就是金豆吗?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奔走相告,并约定二月初二这天各家各户都炒“金豆”。玉帝看见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只好传谕,召玉龙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二月二炒料豆的习俗便流行开来。

虽然这个传说带有迷信色彩,但二月二作为古代民俗的一个节日有着特有的文化内涵,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料豆今天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当年对于吃地瓜面窝窝头、喝地瓜干稀饭长大的我来说无异于山珍美味,留下了对这个节日的无限向往。那个时候,娘在二月二前,就把精心选过的豆子用水泡开,放进调料泡制好、然后捞出晒干,再挑选上好的黄粘土碾碎压细,用细箩仔仔细细筛过后,就用筛好的粘土和豆子放在一起用锅炒。那个时候觉得,娘炒的料豆最好吃,亮晶晶,黄灿灿,外香里脆,吃到嘴里,咸香适口,香香的,酥酥的,让人永远忘不了。有时我也把料豆带到学校,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换品尝,比较谁家做的炒豆香,学校的教室里时常飘出阵阵清香,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了,小小料豆也在这个传统节日里越来越被人们淡忘,我也再没有在二月二这天回到老家吃料豆,只是在与同事朋友闲谈时提起。今年的二月二,我似乎闻到了娘炒出料豆的香味,可炒料豆的娘已去天国多年,吃娘炒的料豆只是梦中的回忆了。可在我的心里,只有娘炒的料豆才是二月二这天最好吃的上等食品。

在蛇年二月二这个龙抬头的季节里,让我们常怀宽容感激之心,常抱尊重理解之意,珍爱家人,珍爱友情,用感恩播下真诚和友善的种子,让快乐充满家园,让友情的花香芬芳自己的心灵,芬芳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关键词

《二月二 料豆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