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一桩遗憾
几天前,途经长沙,在火车站附近过地下通道,从通道的一头进去,便听到一曲笛声,像一阵风似的飘过来,开始以为是有人开的电器,放的音乐。将至另一头时,在几个小贩旁,方发现是一个小伙子鼓着腮,暴起筋,在使劲吹。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我不清楚,应该是一曲民乐。
由于我们在长沙只拥有三四个小时,想到湘江河边看看,所以听了也就听了,既没有停下脚步,更没有给予“施舍”,甚至连小伙长得怎样也没细瞧。但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却紧紧地跟着我,从身后拉着我似的,一直对施舍就心硬的我,当时不知是假意或是真心,提出是不是该给这小伙子一点钱,乐善好施的妻子就要返回去。我说,时间来不及了,也没这个必要了吧?于是,便拉着她直赴湘江河边而去。
事后,我的脑子里,老萦绕着通过小伙子吹出的那首悠扬动听的曲子。随着笛声,想起曾看到一幅唯美的画:在如龙腾的山峦之间,一匹水从山涧中慢慢溢出,顺着山壁直泻而下,拂起一张轻簿的纱,积起一潭墨绿的水塘。与周边的山林和飞鸟汇成一片的美,在山峦与水之间。每当想起这幅画,便感受到了我们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就觉得我应该给那小伙子一些钱。
现在人卖艺乞讨,不再像过去,喜欢动用二胡、小提琴等,更罕有人吹笛子,因吹笛很累。据说,久吹笛,让它自然风干,便会发现一些的血丝,可窥其付出非同一般。人们之所以不再这样,我想,极有可能同那些搬弄一套能唱卡拉OK的电器,到大街之上的人相比,得到的施舍并不一定多,更多的情况,还差许多。后者不需通过什么刻苦的学习与反复的练习,也就是说,用不着去干那些技术的活,只要装着可怜,或真的可怜,什么也不需要,言不由衷地,只要能附和几声流行音乐,只要听起来能撩人心扉,令人动情就行,稍细心听,则一半,或大半放的是明星的原音。
如果我要给吹笛子的小伙子的钱,虽然一定不会给较多,但至少通过他的笛声,通过他传递给我的美,使我得到了美的享受,我应该就这美,给他一些的回馈。于是,我就觉得,我应该和妻子一道回到通道之内,回到小伙子旁,听完他吹完一曲又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当然,也就不会忘掉给他一些的钱。至于看没看到湘江,已所谓。这样想来,我就为自己实际的选择感到非常之遗憾。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湘江河滨并没有给我太多的回味,无意中的一曲笛声,却叫我难忘。没有给吹笛声的小伙子一点钱,使我感到内疚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