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在威尼斯不谈水(欧洲记行之十四)

在威尼斯不谈水(欧洲记行之十四)

2013-10-16 12:47 作者:老邓 阅读量:34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也许使人有点奇怪,在大名鼎鼎的水城不谈水,还有什么好谈?在众多有关威尼斯的符号当中,水似乎是唯一的主题,甚至多得有点泛滥,因此已经失去了它最为柔美的神秘之感,完全不像当年从这里出发的马可·波罗到达元大都时的那种讶异神情。

从美术的角度讲,个人甚至以为威尼斯的水色比之我国的江南也不可同日而语。水的让人倾心在于灵动自然,而这个坐落在亚得里亚海中的群岛城市给人更多的却是厚重历史和穷极奢华。

圣马可教堂及其广场绝对是威尼斯的名片,这个基督徒的圣地在脚下布满森林的土地上已经挺立了一千多年,特别是当年那个在客西马尼耶稣被盗卖和捉拿时唯一跟随的披麻少年,他的骸骨就长眠于此,成为城市的守护神。

圣马可的塑像处处林立,这绝不仅仅因为他虽然不是耶稣12门徒却跻身于圣经新约四福音书作者之一,而是因为他与他的家庭在耶稣传教的过程中给予了最大的帮助,据说逾越节最后的圣餐就是发生于马可家里。

虽然威尼斯作为一个国家被拿破仑所消灭,但当年她的富甲一方随着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名声远扬,直至在十字军从圣马可广场浩浩荡荡地开进君士坦丁堡。如今拜占庭帝国的诸多宝物正静静地躺在大教堂的珍宝馆里,几乎每一件都可以诉说一段辉煌的历史,其中甚至包括圣者马可本人。

另外一个可以称为圣者的马可也是威尼斯的骄傲。这个叫做马可·波罗的孩子跟随父辈从码头登船去东方谋生的时候,完全默默无闻,20多年后回来变成了大富翁,如果不是一次牢狱之灾他也许就和所有威尼斯商人一样仅仅享乐终身,或者无聊得以割债户一磅肉而取乐,但他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国生活17年的所见所闻成为了整个监牢的天方夜谭,不仅有人详细记载了下来并以他的名字传播到了整个欧洲,还直接开启了哥伦布、麦哲伦等更为浩大的东方之旅。

但遗憾得很,如今的人们只顾惊叹教堂广场的华丽和逍遥在贡朵拉的悠闲,似乎彻底地忘记了这个曾经为世界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威尼斯人,以至于遍访了许多人,也最终没有找到马可波罗在此生活的痕迹。

乘坐“贡朵拉”小船在狭窄的街巷中穿梭,水也无非是一幅幅美丽图画不变的背景,而真正流动的是岁月雕刻过的房舍斑驳、石桥回声和残留的老人。自开发旅游以来,威尼斯的原住民急剧减少,除了部分生意人和船夫以外,真正的居民就所剩无几,基本上是上了年岁的老人。常常,你会发现这些老人们呆呆地趴在一扇孤独的窗口,漠视着深巷拥挤不堪的游船和此起彼伏的喧哗。如今的水城,就像一个繁华的国际超市,承载着每天变换不断的各种面孔,透支着千年历史堆积的老本,几乎没有片刻安闲。

当夕阳西沉,众船归港的时候,一切的喧嚣仿佛才暂时停止了下来,只有这个时候,水才真正属于威尼斯。其时,宁静的水巷才能真正听得见深流的回荡,还有门德尔松悠然弹奏的《船歌》。

然而这种美妙稍纵即逝,不可多得。在当未及沉醉之时,另一轮更大规模的夜游又开始了。此时此刻,我想,即使是迷离于爱恋中的法国多情女郎乔治·桑,也不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了:“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

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我的心中充满遗憾。

相关文章关键词

《在威尼斯不谈水(欧洲记行之十四)》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