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萨尔斯堡的音乐之声(欧洲记行之十一)

萨尔斯堡的音乐之声(欧洲记行之十一)

2013-10-16 04:29 作者:老邓 阅读量:33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想必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们都熟悉曾经在奥斯卡大放异彩的电影《音乐之声》,即使忘记了其中的情节,但阿尔卑斯山的旖旎风光和惊世城堡却长留脑海,那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也总是在全球各个角落无休止的传唱。

这就是萨尔斯堡的魅力,处处流淌着音乐的旋律,还有一个永远与音乐同在的名字,莫扎特。

顺着萨尔斯堡盐河过大桥,桥头不远就是莫扎特生长的地方。这个酷似上海滩狭窄弄堂的小街叫“粮食街”,其9号门牌悬挂了一面红白相间的旗帜,世界上也许是年龄最小就能够弹奏美妙音乐的神童就是在这里的某一个窗口飘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支曲子。

据说莫扎特4岁就表现出了惊人的音乐创造力,在大师云集的奥地利要想获得赞誉相当困难,但小小的精灵却赢得了大大的荣耀。

上帝有时真的很捉弄人,少年才华横溢的莫扎特在他最为光辉灿烂的时候竟如流星般陨落,30多年光阴留下了超过他的年龄十数倍的经典作品,并且培养了青出于蓝的乐圣贝多芬。

难怪粮食街9号门前集聚了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也许他们并不一定都是莫扎特的乐迷如我,甚至说不出莫扎特任何一部作品的名字,但音乐的光辉总是照耀着人的内心世界,景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米拉贝尔花园应该就是当年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修女玛丽亚作为家庭教师在这个庄园带给7个孩子音乐的快乐也与男主人缔结了爱情的良缘。但真正意义上这里也是一段情感的见证,那是将近300年前政教合一时代的大主教为其心爱的情妇修建的信物。时光流逝,如今已经是市长们的办公场所,但依然处处彰显着音乐的元素。

花园的花朵被修剪成高低音符的模样,一支身着传统服装的乐队正在忘情的演奏着和谐的曲调,猛一抬头,远处的山坡上矗立着城市形象的黄色萨尔斯古堡,一回身,又见到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卡拉扬。

一直把卡拉扬看成是音乐演奏的灵魂。记得第一次看外国乐团的演奏,就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让我完全忘记了那些大小调唯一记住的面孔和优美的身姿,我想,即使是听不见任何声音,只要是看到那一双抑扬顿挫的手,就完全可以陶醉在音乐的魅力之中。

虽然被誉为“巴洛克建筑之城”,但萨尔斯堡的风景和欧洲任何一座古城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多出来的就是浓厚的市井艺术气息。漫步街头,随处都是自娱自乐的演奏者们摆弄着各种乐器,都是普通老百姓或者甚至就是流浪汉,在奥地利这样一个极度富裕的国度里,他们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一种发乎内心的精神表达。

在大教堂里静听神圣的唱诗又是另外一种音乐享受。在庄严肃穆与四寂无声中,突然众人齐声高歌,随着管风琴的伴奏,如涓涓细流,娓娓动听。即使听不懂歌词,但在这个高旷的穹隆下和巨大的十字前,任何人都不禁灵魂安宁,口称“阿门”。

市郊的萨尔茨卡玛古特是古城别样风景。这是阿尔卑斯山下的又一座天然湖泊,当地人叫她“月亮湖”。湖水蓝得难以形容,和云天相映生辉,当年国王与王后茜茜公主恋上了这个地方,在湖区深处建有爱巢。湖边的草地茵茵一片,在草地上小寐一会儿和在临湖的咖啡馆来上一杯“卡布奇诺”,真是一种极度的快意。

离开湖区进入森林,耳边响起了小斯特劳斯的名曲,于是,另一个音乐之都近在眼前,《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即将登场。

相关文章关键词

《萨尔斯堡的音乐之声(欧洲记行之十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