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康新年
天公作美,一场瑞雪为新春增添了几分祥瑞!孩子们在欢呼:过年啦,过年啦,过年长大啦!过年是孩子们的期盼。有副对联写的好:老者点头不觉重添一岁,少儿拍手欢呼有过新年。
我也经历过孩童时期,可如今我有三个角色: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了。每个新年我一点也不轻松,可也乐呵呵地忙过年。
新年一早我、妻子和女儿早早起床,按分工各自做事情,女儿负责拖地和准备茶点;妻子负责做菜;我呢,负责张贴春联和后勤。因为陪父亲过年,我的妹妹、妹婿和侄子和侄女也来凑热闹,一家三代人好不热闹,几句温馨的话语,几杯祝福的美酒,几个勉励的红包,新年其乐融融!一桌美酒佳肴,妻子功不可没,她为了这桌年饭还特地上了省城的超市,感觉小康就在眼前,真正是新年一家亲!吃年饭时,父亲说起我们小时候的新年,那时的过年真叫一个难,爸爸妈妈张罗了好长时间,才凑成了10个菜,但其中有几个菜叫“看菜”,是不准吃的,必须留着用来招待家里的客人,每年的年夜饭无非就是一碗红烧肉、两碗咸菜、一碗粉丝、一碗大葱炒干子、一碗青菜豆腐、一碗看鱼、一碗看肉、咸鸡和咸鸭。小时候的新年吃喝远不如我们现在的节日,父亲说:“那时没办法,按理说鸡鸭鹅鱼应该有,可那时是不准放养的,可家养又没饲料,况且那也是在搞资本主义。”我清楚记得,那时人们的春节也过的津津乐道,每年大年初一就有民兵连打着红旗干活,那时我虽然很小,也感到生活向上的热情,也因此盼望着新年,初一串门拜年也往往只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更不可能有红包的收获。
父亲说:“现在的生活是在天上,他要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他叫我们好好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都给老人家敬酒,给老人家夹菜,给老人家红包。再看看我的父亲,他每年总是先仔细看红包的图案,再让他孙女读红包上的祝福语,父亲微笑时像个“孩子”!此时,我忽然觉得,人们的生活并不在于物质,精神愉悦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几个小客人一直围着女儿转,因为女儿在大学读书,自然是孩子们的崇拜者,饭桌上女儿带头敬酒并祝福爷爷、爸爸、妈妈、姑父、姑妈新年好,几个孩子也跟着敬酒,可称呼也偶尔说错了,逗得我们一阵好笑,孩子的童真给新年平添了许多情趣!也是,孩子们在新年之际多多接触读大学的大孩子们也的确有好处,榜样的教育力量无处不现。但我想:在新年中对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忆苦思甜的教育也非常必要,让孩子们了解生活,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学习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春节应是教育孩子学会生活的生动一课!
是的,这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和谐之家,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小康新年!在这美好时刻,祖国上下,大江南北,岂不是一个“乐”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