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对“赵锡永事件”,网民或许真错了

对“赵锡永事件”,网民或许真错了

2013-10-13 05:04 作者:吴墨 阅读量:38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最近网上热点话题原本是“两会”,孰料“两会”尚未闭幕半路上杀就出个程咬金,一个暂时被叫做为“赵锡永”的同志腾地一下冒了出来,夺了众多网民的眼球。

事情不复杂,一个叫赵锡永的人自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司长”,从2010年开始,在湖南娄底,云南昆明、玉溪等地行骗。赵锡永所到之处,既有当地官员聘他为政府顾问,邀他作报告、参加挂牌仪式等活动,还有当地媒体跟踪报道。

赵锡永在多地官场畅行无阻,与受骗官员合演了许多闹剧,以致惊动国务院研究室,专门发通知请云南省办公厅“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揭露赵锡永的诈骗行为”。

事件本身的消息过于简短、简单、笼统,不只是不得真相还是刻意含糊。尽管不少网友对此发表了不少高见,但事情本身依然是云里雾里稀里糊涂的感觉,似乎是个半截子新闻,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原委依然是个谜团。比如说,这赵同志究竟是何方人士,与湘滇两地是怎样挂上钩的,两地党政机关是怎样被蒙蔽的,那些“受骗”单位除了误认为他是国务院副司长外,还有什么损失……

对这云山雾罩的新闻,网民对赵某口诛笔伐,更多是讥讽调侃,有说赵某人功夫遥胜先贤,超过了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钦差大臣》中的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也有说逾越了假扮皇帝的清末戏子崇福,横竖都说赵某人在信息发达迅捷的今天能有如此精湛的演技,能耐非凡了得。另一方面,网民也极尽讥讽挖苦之能事,对那些热情接待过赵某的政府和单位给予了极大地赞颂和高评。

网民正义感值得钦佩,勇气可嘉,但尚未看见主流媒体公开评论此事。但细细咀嚼一阵子,还是觉得不对味怪怪的,仿佛感觉网民有种皇帝不急太监急,抑或喧宾夺主的味道。从现有消息看,被喻为受骗的当地政府也罢,相关企业或学校也罢,并无一人向警方报案上当受骗举报赵锡永是骗子,而所谓“被骗”单位回应媒体说“并未受到什么损失”云云。“骗子”是国务院办公厅指明和认定的,而非当事者自我感受。究竟是骗子钓鱼屡屡成功,还是被骗者主动热情诚邀,只有天知地知他们知了。

赵锡永已经被国务院办公厅证实属骗子无疑,从另一方面说他也是新时期绝佳表演高手无疑。一般手里倒腾着几张扑克牌的街头小骗子也就能蒙蒙不知门道的小百姓,能蒙住唬住党政机关、媒体和企业、大学的,没有几下子行么?不是国务院办公厅认定,接下来赵某人还不知要充当多少次、多少时“国务院副司长”呢,尚不知有多少地方还热烈欢迎国务院副司长莅临和视察呢。

上述是看官们都能想的来的,想不通的是,这些单位真的受骗了没有?如若受骗,为何不报案?

有网文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怕丢人怕挨上级的?……或许,这几种猜测还不尽然。不妨掰扯一下,一探究竟。

其一,说受骗了,是国务院办公厅认定的,也是网民的说法,被喻为“受骗者”并没有自己说上当受骗。真正受骗与否谁说了算?

其二,被骗了什么?这是核心和关键。赵锡永在湘滇两地除用假身份招摇撞骗外,具体实施了哪些诈骗活动和内容,以及给受骗方造成了那些损失,未见报道,而网上能见的是赵某人“有当地官员聘他为政府顾问,邀他作报告……”这说明,赵锡永还是有两下子的,是受欢迎的,说的话可能起码听起来是一套一套的,是言之有理的,抑或具有一定的价值的。如果皆尽谎话空话屁话废话,咋能被聘为政府顾问呢?如若那样的话,就严重地侮辱了官员们,难道说当地官员都是大脑空空,或全是一水的青光眼白内障不成?如果说湘滇两省的“受骗”官员和企业大学的领导都是吃干饭的混混们打死我也不信,随便拉出来一个,看看哪个没有大学文凭,甚或是硕士博士文凭?哪个不是经过多少年培养和考验的领导同志?进个政府大门还需要查验进门证,你空口白牙地说你是国务院副司长,你就是了?把官员把领导当傻二了不成?这么必要的核实身份,不知怎地就让骗子蒙混过关了?一些被骗的单位说“没受啥损失”,有可能能是真的,是否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赵某人还不是太大胆,比较廉洁没有明目张胆地狮子大开口,是否只服务只奉献式的活雷锋?至于怎样规格的接待,给没给“经费”,送没送女人和礼品,没有报道,不能瞎猜贸想。

其三,“被骗者”并无被骗的感受。这是被骗与否的根本标志和区别。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然而受骗方并无有上当受骗之反映。除了网民所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周瑜打黄盖之外,也或许还有别的感受和想法。那就是,抛开赵锡永的假身份不谈,仅说赵锡永给当地政府、企业和大学的那些“建言”和建议,究竟是一通废话屁话还是具有建设性的不可多得的建议?这是关键。如是后者,在接待中“没什么损失”的前提下能得到真知灼见还算经济实惠,颇值得。今天甭说请大牌专家教授学者,就是名气不大的费用也不菲。当地如若真的为发展经济着想,无论谁的建议只要切合实际可行就当予以采纳,即便是骗子的也不应例外。倘若为了和京城拉关系巴结权势,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赵锡永为何要这样?官员何以这么好骗?网友们说道的已经很多,很精辟很透彻,愚不再画蛇添足了。只是好奇和费解,这事似乎该急的没有急,不该急的急得不得了。被骗的并未声言我被骗了,主流媒体也没说谁谁被骗了,网民们替被骗者纷纷抱打不平,更怪的是有权惩治骗子的部门闷不做声无动于衷,真正是出“你不告,我不究”的古装戏,尽力维护一片和谐。倒是这些一腔正义的网民们成了管闲事的好事者。

这不结了!皇帝不急太监急。是否网民有点太贱了?受骗与否谁说了算?

行文至此,想起网上曾有一则脑筋急转弯,说某妇女被人强奸,事后她没有报案,问为什么?答案可能千百种,别人再揣测再揆度都是外人之见,究竟为何只有那女人清楚。赵锡永事件,是否也有一番令人玩味的地方?

也或许,网民们这回真错了,你觉得人家被骗了,人家却不一定认可。说不准儿还以为是给他们带来了真经和裨益呢?

也或许,人家一台好戏就这样被搅黄了,非但如此,还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

要不然,喧嚣几天了,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神通广大的“赵锡永”是何方神仙呢?以往威力无比而神勇的警方为何不闻讯而动呢?

这事,有悖常理,颇怪,相当的怪,非常的怪!

但愿有关部门把此事给国人交个实底。

2013.03.18.15:40.

相关文章关键词

《对“赵锡永事件”,网民或许真错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