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大梅山
绵绵春雨半月,天公终于放晴。寻路大梅山探险计划束之高阁已久,霉锈俱生,今周末终得以前行,齐皆欢呼。
各路车马至横溪下,九点于正始中学聚齐,但见小镇校前黑压压一片,人声鼎沸,观之约两百余众。大骇,询之,原为东论另一乡村驴友群。整队集结,三月艳阳高照,群情激昂,人多愈发亢奋,嗅之路边无名小草皆沁人心扉,放飞心情,莫过此景焉。
大梅山,浙鄞东南四十公里,一曰山上多产大梅树,是故此名;另有一曰为昔日汉高士梅之真隐遁之所,又因禅宗第九代传人法常法师号大梅,故其修禅之山谓为大梅山。闻及登至梅岭高处,放眼四望,青翠绵延,山峦重叠,佛舍隐约,尽显江南山之秀色。
镇舍渐没身后,两路人马汇至一处,旗帜招展,蔚为壮观。择梅领古道而上,台阶天成,无甚规则,道旁枝桠没过人顶,三拐两弯,瞻前探后,队伍竟是难见尾首。更有激昂者,呼哨声声,身后男声破空而至: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哗然哄笑。
有佛香入鼻,原是道旁山壁处有简易茅舍供奉几尊佛相,红烛残泪,青烟未熄,里远之隔皆有此景,果然此山受高僧佛说影响甚深。信者躬腰娓娓而拜,无信仰者作壁上观,边有小处平地,攀爬到得此处,皆是额头见汗,一众人等,大多去衣摘帽,重整背囊轻装上阵。
群有靓女名猴,年岁甚轻,异常活跃,当真是人如其名。举旗首当其冲,吆喝兼顾队友勿滞勿落,其情可嘉。余今日背包轻盈,登山速度倒也始列第一军团。上至半腰空旷处,两队驻足休整择道,乡村驴友取左上,余等折右而行。
暖阳当空照,松林微风轻。无名花赏目,古道已然尽。接壤盘山公路,土胚初具成型,队伍行得其中,不疾不徐,尽赏自然春景。道旁有整树枝桠花开向阳,吐蕊芬芳,有曰:梅花,遭否;有曰:桃花,被否;余心生快意,脱口不容置否:野花!引来声笑阵阵。已近至梅岭,周边茶树漫山,远处青山绵延,沟涧隐现,群峰峥嵘,雨后空气端是新鲜,吸纳吐气,自觉胸襟开阔,心旷神怡。采茶时期未至,但见枝头新芽偶露星点,忽忆儿时随父,翻地种籽采茶制茶,田间地头农家,已然久远的温馨,怀念切切。
既为寻路,自是不甚熟悉,以至方向小有偏差,幸仗探子回报,及时悬崖勒马,终至梅领高处。此地建有茶园公司,观墙壁撰文茶园有千亩之巨。俯览群山,苍茫葱翠,环环绕绕,独秀峰高。山腰禅寺飞檐隐现,此山因保福寺,护圣禅寺位列禅宗发祥地之一,然余等宗旨就为爬山,是以避寺而过,只为攀爬征服之乐。
借茶园屋檐,进食打尖,生火取物,军粮一应俱全,年糕味美,面条透鲜。有手持烤鸭整只者,绕众一圈,任尔撕扯,油光鉴人,香飘四野,户外进餐,个中乐趣亦无穷也。
一时整,取道另一侧下山,目标童村。沿途多有溪水清清,淙涧潺潺,草随风舞,山雀入耳声尖。偶行地头小径,油菜花开正艳,不时有人滞留取景。道旁马兰头长势正欢,三两村舍倚山而建,犬吠声声。有驴友羡慕山人,愿搬此住,有人驳曰:三两日尚可,日久定不耐清寒。回曰也是,不论其他,离网三日,又怎生受得。
途经大片林地,集体合影。村落渐多,道路亦渐宽敞,路旁溪流似从天降,十分湍急,竟是形成诸多大潭,小潭。中有缓处,群鸭浮戏其中,大摇大摆好一个悠闲自在。拐弯处,见有驴友在溪边烧烤,香飘四逸,看来这享受自然美景,登山踏青爱好者甚众。
横溪水库在望,垂钓者众多,青山环绕,水呈湛蓝,十分诱人。盛夏若是下水遨游定是欢畅。一路行将下来,攀爬难度尚可,但行程跨度颇远,全程徒步约二十公里,是以也感腿软。
童村至,歇于亭中,不久车至,入座竟是十分困顿,悠然入梦,梦中,峰峦如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