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的红色传奇(俄乡心旅之七)
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来讲,列宁仿佛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除了“爹亲娘亲没有毛主席亲”外,列宁同志与卫兵和墨水瓶的故事至今印入脑海。
如今国内时兴所谓“红色旅游”,无数共产党的遗迹都吸引着无数参观者的朝拜。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前苏联时代被命名为“列宁格勒”,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专政的源头,最大的红色圣地。如果说圣彼得堡传诵着彼得大帝的英名,列宁格勒则记载着列宁同志的举世创举。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如今这艘当年炮轰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权象征——冬宫的英雄舰艇“阿芙乐尔”号,就静静地停泊在荡涤了数百年历史的涅瓦河上,接受着来自冷战时代共产主义半壁江山的各国怀旧者们的一亲芳泽。
除了作为工人阶级的武器打响革命第一炮外,阿芙乐尔巡洋舰还分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功勋卓著,时至今日,炮筒的温度已不再滚烫,但百岁的年华并未遮住曾经年轻的容颜。
那年十月,向冬宫发起攻击的策源地是遥遥相对的斯莫尔尼宫,如今仍然作为政府的行政机关,继续行使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它的周围,矗立着几尊熟悉的头像,仍然以共产主义者十分敬仰的面孔注视着眼前曾经的辉煌与没落,也体现着当代俄罗斯的宽厚与包容。列宁把马恩两个德国人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理论彻底变为了俄国的现实,用血腥染红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半壁江山,用那富于激情的演说和有力的手势,完成了他个头不高的巨人形象,并且使这个形象至今还在斯莫尔尼宫的大门处指点江山。
虽然圣彼得堡已经恢复了它本来的名字,但列宁格勒在短暂的革命历史中依然缔造了史诗般的神话,那就是在1941年至1944年间被希特勒围困两年半而不死的奇迹,尽管这个城市付出了数百万百姓生命的代价。
饥饿和寒冷纵然可以夺取人们的生命,而信念和意志却可以使人更加坚强。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列宁格勒的故事把这个传奇演绎到了极致。
战争给了列宁格勒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洗礼,同时也完成了苏联人引以为豪的英雄壮举,于是一座共产主义的英雄城市牢牢地树立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无论是属于沙皇时代的圣彼得堡,还是属于社会主义苏联的列宁格勒,这里的文化和人们的精神都足以为这个世界所记取,在居住在彼得堡市郊的几个刚刚度过白夜的短暂夜晚,我看到一轮硕大的明月照耀在这一片令人骄傲的土地上,显得一派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