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春意张滩

春意张滩

2013-10-19 02:52 作者:清风细雨 阅读量:30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景色宜人,正是出外吐纳大自然纯净新鲜空气、感受家乡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的大好时光。

迎着张开双臂随时都准备拥人入怀的和煦春风,沿宽敞平整、绿树成荫的大道出城东约5公里,抬头远眺,满眼金黄金黄的油菜花一直绵延到视线尽头。清澈透明,鱼翔浅底的黄洋河水,宛如一长发飘逸的少女,在八公岩与汉江相会后留下这方肥沃的良田奔长江而去,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成了一河两岸春天调色盘中的主色调。群山环抱中,一座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村落,若繁星般争相辉映点缀在这万亩平畴的花丛中,如同一幅花黄柳绿草色新的水墨丹青令人心驰神往。此乃陕南安康城东重镇张滩。

张滩镇自古就有南接新城,北连关庙的“舟楫之便”,境内308、207两条省道和十天高速穿镇而过。历来是麦浪滚滚,稻谷飘香的富庶粮仓。特别是蔬菜在安康市场二分天下,为安康农副产品半边天。

安康八景之一奠安塔,巍然屹立在汉江边高峻陡峭的八公岩顶。远观该塔,神圣威武,俨然如一壮士,忠诚地守卫着安康东大门。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被簇拥在一片花海中的奠安塔,周围弥漫着浓烈的油菜花香,蝴飞蜂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该塔建于1914年,分七级,高约30米,面西而立,第一层正对安康城的一孔石门上方嵌有青石镌刻的“奠安塔”楷书匾额。塔名取“长安永康,奠定宏基”之意。上面六层四方均留有圆形或拱形门洞,可从内中高处欣赏不同美景。在第四层的四壁上有紫蓝琉璃瓷块镶成的“博厚高明,中天一柱,永奠安康,亦孔之固”楷书大字。各层翘起的四角为石凿吉祥如意,七级飞檐皆用砖石浮雕装饰,图案鲜明,形象各异。塔顶七彩莲座上鬼斧神工地垛着两个3000斤重的铜球。昔日,球下莲瓣上曾长有一株枝繁叶茂的石榴树。

奠安塔与八公岩互相映衬,更显挺拔高峻。在陆地交通不发达岁月,汉江水运乃安康最优越的运输条件,无论是西行汉中还是东下丹江,大小舟楫皆从此经过。遥想当年,从安康泛舟东行,八公岩上奠安塔挥手送行,出征的感觉是何等豪迈,气概是何等的踌躇满志呀!逆水行舟时,当背搭纤绳,步履维艰,终于把船拉上立石滩,此时此刻,船工们抬头仰视高耸的奠安塔,和着汉江号子高喊一声“回来喽!”那种溢于言表的喜悦和自慰之情是何等快哉呀。

通过塔内修复一新的楼梯攀登至顶,俯瞰八公岩下,碧水青山,天光塔影尽映江中,让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以西的长滩渔火,遥想当年江上往来流舟,人如豆,船如梭,韵味无穷。眺城区栉次鳞比的高楼,五彩缤纷尽收眼底;以东的石梯远渡下汉江蜿蜒数百里,峡谷重叠。真可谓:“江山无限景,皆收此塔中”。岩下有一数丈长岩石直剌江中,形似门坎,固称门坎石,上有黄龙洞,鹰嘴石,下有仙人洞,龙王泉等,嶙峋怪石,一洞一泉,皆有一段美丽传说。岩上悬崖峭壁,陡不可攀。若遇夏日大雨后,汉江携黄洋河水撞击岩石,掀起数丈巨浪,浪花堆起层层波澜,险峻异常。

择此造塔,据说原因有二:一曰此处风水不好,不聚财富,不出高官,非浮图莫改;二曰八公岩下江底,潜伏着一条蛟龙,致汉江常发洪水,黄洋河汇流处愈烈,给安康民众生命财产危害甚大,建塔镇之。不过,倒是它本身的古建筑艺术魅力对张滩乃至安康城的绝好点缀不容忽视。

前几年,每当看到因缺乏保护残破不堪的宝塔扼腕痛心。好在2012年,塔被修葺一新,四围还新植了玉兰、桂花等诸多名贵花木。据说“奠安塔公园”纳入安康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评审已经通过,三五年内将付诸实施。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对哺育安康人灵魂的汉水文化做出的挽救之功。

车过张滩黄洋河大桥后,即抵达该镇新街口。由于地处关家、坝河镇及毗邻平利、旬阳部分乡镇进入安康的必经之地,所以来来往往的人们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狭窄的地势显得有点拥挤。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方言较为繁杂,若非久居此地人士,你一时半响可能还听不懂他们的交流。好在这些芸芸众生们却能做到兼蓄并容、和睦相处。一个个做事上皆豪爽正值不小气,做人上豁达开朗心地宽广。既有城里人的开放和精明,又不乏山里人的诚实与憨厚。如果与他们打交道,你大可不必瞻前顾后,担心遭到算计,热情的张滩人定会帮人帮到底。在市场买菜时,倘若你忘了带钱,那些嫂子、叔伯们会客气地说:没关系,都是自家产的,先拿回去吃,改天再说。

张滩镇素有尊师重教之风。兴许是因这儿极富典型江南钟灵毓秀风光之缘故,张滩自古以来素有耕读之风且人才辈出。集镇最高处,是当地最高学府——张滩高中。始建于1956年秋,半个世纪来,栉风沐雨,数万桃李遍布神州大地,践行着自强不息精神,造福于华夏桑梓。走出学子既有政界要员,也有治学大师,亦不乏商界精英、军中骁将。因是母校缘故,对她近年来巨大变化显得格外关切。校门口“弘毅、笃学、厚德、力行”校训清晰醒目。校园内,昔日破旧不堪的青砖平房校舍早已不见踪影,伫立在尚德、尚知、尚行、尚志等新楼前,静心聆听,嘹亮激昂的校歌声、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黄洋清韵等原张滩区八景石板雕刻画生动传神;仰视55周年校庆时学子捐赠的孔子青铜雕塑,面容是那样慈祥,目光是那样睿智,仿佛从古老的神州中原大地走来,从悠悠历史的深处走来,风尘仆仆,长髯飘逸。回首2500多年前,孔子思想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广阔情怀;崇尚道德,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乐群贵和,推己及人的行为准则,得到全社会敬仰。我想,这可能正是孜孜学子们的夙愿吧。雅园等多个小花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安康当地文艺界名流们题写雕刻的楹联长廊联苑,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塑胶铺面的操场宽敞整齐;院墙石柱上一幅幅篆刻古朴大气。母校处处流露出一股股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教书育人的氛围已是浑然天成。然而,回想过去老校园青砖黛瓦平房里朗朗读书声的历史遗存,今天已全无踪影,倒是让我们这些怀旧的学子们,增添了几分遗憾来。

坐落在黄洋河边的老街,往昔里,曾是原张滩区11个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地漆麻耳倍、白茧、桐油、药材等山货特产及柴炭的集散地,经黄洋河下汉口商品流通的重要码头,因而商贸非常兴盛和发达,曾给昔日穷乡僻壤的南山乡民们带来过多少喧闹与繁华,也曾产生过以袁姓等为主多家资本雄厚的商贾。一条古老的小街自南到北绵延1公里有余。老街中心原火神庙对面,曾有座闻名方圆百里的亭台楼榭、雕梁画栋会馆式老戏楼,它记载着这里数百年间鼓乐喧阗,香烟缭绕的岁月,可惜那些色彩斑斓玲珑剔透的景象,随着工商所的拆建已不复存在,院内独留一对石鼓雕雕塑,让人好生缺憾。街道由两排木板门面房子沿河岸撑起,街面虽然单薄,但街上的食堂、旅社、商店及医院等一应俱全,这方乡民至此都会歇脚买东西。街道饭馆里,泡一杯青茶,炒两碟小菜,打上二两包谷酒,再来碗饺子扯面蒸面皮,好生逍遥悠哉。

由于老街地理位置优越,三、四米宽的街道上,摆摊设点屋里屋外都是满当当的。每天清晨麻麻亮,街道两侧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叫卖声、机器加工声就响成一片。地摊前,看的、问的、买的、卖的,走一拨、来一拨,络绎不绝,皆大欢喜。大家虽然都忙着赚钱,但却始终保持憨厚正值的秉性,经营中也不会太过于冷落人情,倒是非常地热情和客气。见有客上门,忙招呼:来得早!不管你买不买店里东西,走时都会打声招呼:你慢走。所以,摆摊的、开店的、卖小吃的多为老字号,生意一直蛮为红火。瞧,那刚出锅满街飘香的蒋家豆腐,因没抽取豆油皮而面带奶黄,做工细腻、肉质白嫩、瓷实。满脸和气笑盈盈的店家,麻利地给你拿一块放在手里称上,颠来倒去绝不会破碎。回去放在锅里,不论你是煎、炒还是炖煮,方是方块是块,完完整整,吃起来好不爽口舒心。

老街房后是好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河滩坝地,由于是安康城区的主要泄洪区,夏日间时常肆虐的洪水就在坝地上淤积下了厚厚一层污泥,甚是肥沃。只要你把蔬菜、粮食种子洒在地里,稍事耕作,根本不用喷药施肥,就可获得好收成。担到街上叫卖,肥硕鲜嫩招人喜爱,绝对的纯天然。特别是这儿的韭菜、苦瓜早在2005年就获得了国家绿色无公害认证呢。

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老街南头黄洋河大桥飞架东西,不仅成为连接城乡的交通枢纽,而且也成为此地一道靓丽风景线。桥头随之与老街并列方向新建起了宽阔而平坦的街道,雨后春笋般鳞次栉比的楼舍给张滩镇现代文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张滩老街,随着新街兴起,虽不如以前繁华热闹,却是一处难觅清净修身之地。轻松、悠闲、胸怀豁达的老街人,年轻人多已走出家门去谋求更大发展,带回来鼓囊囊钱包及先进理念和技术。老者们则留守家照顾上学的孙子们,或提着鸟笼,惬意地漫步在祥和、宁静的街巷、河边,处处都充满着一种厚重、纯朴、老而不旧的感觉。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张滩这地方,别瞧他不大,但刚好有一仙一龙两处景观,不仅名列张滩八景之中,且在安康当地亦赫赫有名。从老街南行约三公里,远远瞧见座落在黄洋河畔鸡公崖绝顶上的二郎庙。当地人在此建庙,传说为纪念刚直公正的二郎神杨戬,惩治了乱叫致河水泛滥殃及安康民众的一对石鸡之功。走在一里八盘山的小道上,山谷清净异常,路虽有些陡峭但不难走,脚下台阶早已被来往游人香客们踏出了深深地印痕,可见此庙时代久远和朝山者众多。沿途有藏龙卧虎、八座禅台等雕塑点缀。路边小草、灌木已经露出了浅浅的笑脸,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和油菜花竞相开放。河畔青翠的柳树、高大的白杨树也都绽露出了嫩绿的叶尖和串串柳絮。

驻足间,回眸山下电站形成的湖水碧波荡漾,一里八盘山和河谷两边树木的俊影倒影其中。几只白鹭蹑手蹑脚在浅水区心无旁骛地专心觅食,偶尔也煽动煽动翅膀轻歌曼舞。湖畔三五人正忙着抛竿垂钓。鸟儿捕鱼为了生存,我们捕鱼又是为了什么呢?环顾左右,传说中的石鸡早无踪影令人缺憾。半空中,凉亭下垂崖塑造的“子牙垂钓”,让人感悟走近大自然,坐在河边和鸟飞鱼跃、风淡云清的天地融为一体,乐在盈盈一水间,与山水对话,在花香鸟语、风吟浪声中感悟心旷神怡的魅力。处浮华而心如止水,困世风而心若空灵——“友爱、平和、自然、享受”。其愉悦其旷达自然让人深切感受到了处变不惊的沉稳,得意时的宽厚平和,受挫时坚毅和隐忍的“钓胜于鱼”、“不钓而钓”之最高境界!

接待室里,王道长一边热情地给我们倒茶,一边忙着给我们播放有关道观重修的录像。二郎庙始建时间不详,清时曾恢复过后被毁,2008年他经手重修,工程虽然繁大且充满艰辛和困难,但坚强执着的王道长仍是信心十足。雄伟壮观的三间正殿内二郎神杨戬一身正气,执戟而立;两旁的财神殿、药王洞腾空而起;正在筹建的大雄宝殿内千手观音栩栩如生,供奉儒家圣人的殿堂地基已快完工。道、佛、儒三家在这里和谐相处,共享香火。

离开二郎庙,恍惚间,想起宋代禅宗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的心里不由得清新透亮和坦然了许多。人并不是拥有良田千顷、广厦万间就能快乐满足,真正的快乐是:心里有智慧,胸中无挂碍!一个人即使钱财再多,名位再高,若有人我的挂碍,有人我的是非,有对名利的百般计较和奢求,心理压力就会太重。钱财越多,名位越高,徒然越放不下,又有何意义?回想几十年来,虽历经过坎坷风雨,但因自己始终淡泊名利,爱而不贪,恪守底线,学会了知足常乐,保持了一棵宁静之心。才拥有了今天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才有了继续干事创业的劲头。

日过正午,在同事小陈老家,我们高兴地吃了顿正宗的农家饭。虽没有酒店宾馆里的奢华,但我们却都吃的特别香。因为我们找回了久违的朴素乡情和平淡舒适的回家感觉。

“安康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市上将启动黄洋河东坝湿地保护项目。张滩镇将承载中心城市的生态疗养、商务旅游等主体功能。按照全区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加大集镇建社区,山上建果园,川道建基地(蔬菜)力度。良好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招商引资发展空间,给张滩带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和希望。还有何理由不去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办实事、办好事呢?”镇领导高兴地说。

今日的张滩,宛如一位体魄健壮、精明能干的青年小伙子,正鼓足了劲在甩开膀子大干,同时也翘首期盼着哪家漂亮姑娘的青睐呢。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景色宜人,正是出外吐纳大自然纯净新鲜空气、感受家乡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的大好时光。

迎着张开双臂随时都准备拥人入怀的和煦春风,沿宽敞平整、绿树成荫的大道出城东约5公里,抬头远眺,满眼金黄金黄的油菜花一直绵延到视线尽头。清澈透明,鱼翔浅底的黄洋河水,宛如一长发飘逸的少女,在八公岩与汉江相会后留下这方肥沃的良田奔长江而去,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成了一河两岸春天调色盘中的主色调。群山环抱中,一座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村落,若繁星般争相辉映点缀在这万亩平畴的花丛中,如同一幅花黄柳绿草色新的水墨丹青令人心驰神往。此乃安康城东重镇张滩。

张滩镇自古就有南接新城,北连关庙的“舟楫之便”,境内308、207两条省道和十天高速穿镇而过。历来是麦浪滚滚,稻谷飘香的富庶粮仓。特别是蔬菜在安康市场二分天下,为安康农副产品半边天。

安康八景之一奠安塔,巍然屹立在汉江边高峻陡峭的八公岩顶。远观该塔,神圣威武,俨然如一壮士,忠诚地守卫着安康东大门。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被簇拥在一片花海中的奠安塔,周围弥漫着浓烈的油菜花香,蝴飞蜂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该塔建于1914年,分七级,高约30米,面西而立,第一层正对安康城的一孔石门上方嵌有青石镌刻的“奠安塔”楷书匾额。塔名取“长安永康,奠定宏基”之意。上面六层四方均留有圆形或拱形门洞,可从内中高处欣赏不同美景。在第四层的四壁上有紫蓝琉璃瓷块镶成的“博厚高明,中天一柱,永奠安康,亦孔之固”楷书大字。各层翘起的四角为石凿吉祥如意,七级飞檐皆用砖石浮雕装饰,图案鲜明,形象各异。塔顶七彩莲座上鬼斧神工地垛着两个3000斤重的铜球。昔日,球下莲瓣上曾长有一株枝繁叶茂的石榴树。

奠安塔与八公岩互相映衬,更显挺拔高峻。在陆地交通不发达岁月,汉江水运乃安康最优越的运输条件,无论是西行汉中还是东下丹江,大小舟楫皆从此经过。遥想当年,从安康泛舟东行,八公岩上奠安塔挥手送行,出征的感觉是何等豪迈,气概是何等的踌躇满志呀!逆水行舟时,当背搭纤绳,步履维艰,终于把船拉上立石滩,此时此刻,船工们抬头仰视高耸的奠安塔,和着汉江号子高喊一声“回来喽!”那种溢于言表的喜悦和自慰之情是何等快哉呀。

通过塔内修复一新的楼梯攀登至顶,俯瞰八公岩下,碧水青山,天光塔影尽映江中,让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以西的长滩渔火,遥想当年江上往来流舟,人如豆,船如梭,韵味无穷。眺城区栉次鳞比的高楼,五彩缤纷尽收眼底;以东的石梯远渡下汉江蜿蜒数百里,峡谷重叠。真可谓:“江山无限景,皆收此塔中”。岩下有一数丈长岩石直剌江中,形似门坎,固称门坎石,上有黄龙洞,鹰嘴石,下有仙人洞,龙王泉等,嶙峋怪石,一洞一泉,皆有一段美丽传说。岩上悬崖峭壁,陡不可攀。若遇夏日大雨后,汉江携黄洋河水撞击岩石,掀起数丈巨浪,浪花堆起层层波澜,险峻异常。

择此造塔,据说原因有二:一曰此处风水不好,不聚财富,不出高官,非浮图莫改;二曰八公岩下江底,潜伏着一条蛟龙,致汉江常发洪水,黄洋河汇流处愈烈,给安康民众生命财产危害甚大,建塔镇之。不过,倒是它本身的古建筑艺术魅力对张滩乃至安康城的绝好点缀不容忽视。

前几年,每当看到因缺乏保护残破不堪的宝塔扼腕痛心。好在2012年,塔被修葺一新,四围还新植了玉兰、桂花等诸多名贵花木。据说“奠安塔公园”纳入安康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评审已经通过,三五年内将付诸实施。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对哺育安康人灵魂的汉水文化做出的挽救之功。

车过张滩黄洋河大桥后,即抵达该镇新街口。由于地处关家、坝河镇及毗邻平利、旬阳部分乡镇进入安康的必经之地,所以来来往往的人们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狭窄的地势显得有点拥挤。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方言较为繁杂,若非久居此地人士,你一时半响可能还听不懂他们的交流。好在这些芸芸众生们却能做到兼蓄并容、和睦相处。一个个做事上皆豪爽正值不小气,做人上豁达开朗心地宽广。既有城里人的开放和精明,又不乏山里人的诚实与憨厚。如果与他们打交道,你大可不必瞻前顾后,担心遭到算计,热情的张滩人定会帮人帮到底。在市场买菜时,倘若你忘了带钱,那些嫂子、叔伯们会客气地说:没关系,都是自家产的,先拿回去吃,改天再说。

张滩镇素有尊师重教之风。兴许是因这儿极富典型江南钟灵毓秀风光之缘故,张滩自古以来素有耕读之风且人才辈出。集镇最高处,是当地最高学府——张滩高中。始建于1956年秋,半个世纪来,栉风沐雨,数万桃李遍布神州大地,践行着自强不息精神,造福于华夏桑梓。走出学子既有政界要员,也有治学大师,亦不乏商界精英、军中骁将。因是母校缘故,对她近年来巨大变化显得格外关切。校门口“弘毅、笃学、厚德、力行”校训清晰醒目。校园内,昔日破旧不堪的青砖平房校舍早已不见踪影,伫立在尚德、尚知、尚行、尚志等新楼前,静心聆听,嘹亮激昂的校歌声、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黄洋清韵等原张滩区八景石板雕刻画生动传神;仰视55周年校庆时学子捐赠的孔子青铜雕塑,面容是那样慈祥,目光是那样睿智,仿佛从古老的神州中原大地走来,从悠悠历史的深处走来,风尘仆仆,长髯飘逸。回首2500多年前,孔子思想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广阔情怀;崇尚道德,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乐群贵和,推己及人的行为准则,得到全社会敬仰。我想,这可能正是孜孜学子们的夙愿吧。雅园等多个小花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安康当地文艺界名流们题写雕刻的楹联长廊联苑,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塑胶铺面的操场宽敞整齐;院墙石柱上一幅幅篆刻古朴大气。母校处处流露出一股股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教书育人的氛围已是浑然天成。然而,回想过去老校园青砖黛瓦平房里朗朗读书声的历史遗存,今天已全无踪影,倒是让我们这些怀旧的学子们,增添了几分遗憾来。

坐落在黄洋河边的老街,往昔里,曾是原张滩区11个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地漆麻耳倍、白茧、桐油、药材等山货特产及柴炭的集散地,经黄洋河下汉口商品流通的重要码头,因而商贸非常兴盛和发达,曾给昔日穷乡僻壤的南山乡民们带来过多少喧闹与繁华,也曾产生过以袁姓等为主多家资本雄厚的商贾。一条古老的小街自南到北绵延1公里有余。老街中心原火神庙对面,曾有座闻名方圆百里的亭台楼榭、雕梁画栋会馆式老戏楼,它记载着这里数百年间鼓乐喧阗,香烟缭绕的岁月,可惜那些色彩斑斓玲珑剔透的景象,随着工商所的拆建已不复存在,院内独留一对石鼓雕雕塑,让人好生缺憾。街道由两排木板门面房子沿河岸撑起,街面虽然单薄,但街上的食堂、旅社、商店及医院等一应俱全,这方乡民至此都会歇脚买东西。街道饭馆里,泡一杯青茶,炒两碟小菜,打上二两包谷酒,再来碗饺子扯面蒸面皮,好生逍遥悠哉。

由于老街地理位置优越,三、四米宽的街道上,摆摊设点屋里屋外都是满当当的。每天清晨麻麻亮,街道两侧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叫卖声、机器加工声就响成一片。地摊前,看的、问的、买的、卖的,走一拨、来一拨,络绎不绝,皆大欢喜。大家虽然都忙着赚钱,但却始终保持憨厚正值的秉性,经营中也不会太过于冷落人情,倒是非常地热情和客气。见有客上门,忙招呼:来得早!不管你买不买店里东西,走时都会打声招呼:你慢走。所以,摆摊的、开店的、卖小吃的多为老字号,生意一直蛮为红火。瞧,那刚出锅满街飘香的蒋家豆腐,因没抽取豆油皮而面带奶黄,做工细腻、肉质白嫩、瓷实。满脸和气笑盈盈的店家,麻利地给你拿一块放在手里称上,颠来倒去绝不会破碎。回去放在锅里,不论你是煎、炒还是炖煮,方是方块是块,完完整整,吃起来好不爽口舒心。

老街房后是好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河滩坝地,由于是安康城区的主要泄洪区,夏日间时常肆虐的洪水就在坝地上淤积下了厚厚一层污泥,甚是肥沃。只要你把蔬菜、粮食种子洒在地里,稍事耕作,根本不用喷药施肥,就可获得好收成。担到街上叫卖,肥硕鲜嫩招人喜爱,绝对的纯天然。特别是这儿的韭菜、苦瓜早在2005年就获得了国家绿色无公害认证呢。

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老街南头黄洋河大桥飞架东西,不仅成为连接城乡的交通枢纽,而且也成为此地一道靓丽风景线。桥头随之与老街并列方向新建起了宽阔而平坦的街道,雨后春笋般鳞次栉比的楼舍给张滩镇现代文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张滩老街,随着新街兴起,虽不如以前繁华热闹,却是一处难觅清净修身之地。轻松、悠闲、胸怀豁达的老街人,年轻人多已走出家门去谋求更大发展,带回来鼓囊囊钱包及先进理念和技术。老者们则留守家照顾上学的孙子们,或提着鸟笼,惬意地漫步在祥和、宁静的街巷、河边,处处都充满着一种厚重、纯朴、老而不旧的感觉。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张滩这地方,别瞧他不大,但刚好有一仙一龙两处景观,不仅名列张滩八景之中,且在安康当地亦赫赫有名。从老街南行约三公里,远远瞧见座落在黄洋河畔鸡公崖绝顶上的二郎庙。当地人在此建庙,传说为纪念刚直公正的二郎神杨戬,惩治了乱叫致河水泛滥殃及安康民众的一对石鸡之功。走在一里八盘山的小道上,山谷清净异常,路虽有些陡峭但不难走,脚下台阶早已被来往游人香客们踏出了深深地印痕,可见此庙时代久远和朝山者众多。沿途有藏龙卧虎、八座禅台等雕塑点缀。路边小草、灌木已经露出了浅浅的笑脸,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和油菜花竞相开放。河畔青翠的柳树、高大的白杨树也都绽露出了嫩绿的叶尖和串串柳絮。

驻足间,回眸山下电站形成的湖水碧波荡漾,一里八盘山和河谷两边树木的俊影倒影其中。几只白鹭蹑手蹑脚在浅水区心无旁骛地专心觅食,偶尔也煽动煽动翅膀轻歌曼舞。湖畔三五人正忙着抛竿垂钓。鸟儿捕鱼为了生存,我们捕鱼又是为了什么呢?环顾左右,传说中的石鸡早无踪影令人缺憾。半空中,凉亭下垂崖塑造的“子牙垂钓”,让人感悟走近大自然,坐在河边和鸟飞鱼跃、风淡云清的天地融为一体,乐在盈盈一水间,与山水对话,在花香鸟语、风吟浪声中感悟心旷神怡的魅力。处浮华而心如止水,困世风而心若空灵——“友爱、平和、自然、享受”。其愉悦其旷达自然让人深切感受到了处变不惊的沉稳,得意时的宽厚平和,受挫时坚毅和隐忍的“钓胜于鱼”、“不钓而钓”之最高境界!

接待室里,王道长一边热情地给我们倒茶,一边忙着给我们播放有关道观重修的录像。二郎庙始建时间不详,清时曾恢复过后被毁,2008年他经手重修,工程虽然繁大且充满艰辛和困难,但坚强执着的王道长仍是信心十足。雄伟壮观的三间正殿内二郎神杨戬一身正气,执戟而立;两旁的财神殿、药王洞腾空而起;正在筹建的大雄宝殿内千手观音栩栩如生,供奉儒家圣人的殿堂地基已快完工。道、佛、儒三家在这里和谐相处,共享香火。

离开二郎庙,恍惚间,想起宋代禅宗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的心里不由得清新透亮和坦然了许多。人并不是拥有良田千顷、广厦万间就能快乐满足,真正的快乐是:心里有智慧,胸中无挂碍!一个人即使钱财再多,名位再高,若有人我的挂碍,有人我的是非,有对名利的百般计较和奢求,心理压力就会太重。钱财越多,名位越高,徒然越放不下,又有何意义?回想几十年来,虽历经过坎坷风雨,但因自己始终淡泊名利,爱而不贪,恪守底线,学会了知足常乐,保持了一棵宁静之心。才拥有了今天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才有了继续干事创业的劲头。

日过正午,在同事小陈老家,我们高兴地吃了顿正宗的农家饭。虽没有酒店宾馆里的奢华,但我们却都吃的特别香。因为我们找回了久违的朴素乡情和平淡舒适的回家感觉。

“安康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市上将启动黄洋河东坝湿地保护项目。张滩镇将承载中心城市的生态疗养、商务旅游等主体功能。按照全区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加大集镇建社区,山上建果园,川道建基地(蔬菜)力度。良好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招商引资发展空间,给张滩带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和希望。还有何理由不去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办实事、办好事呢?”镇领导高兴地说。

今日的张滩,宛如一位体魄健壮、精明能干的青年小伙子,正鼓足了劲在甩开膀子大干,同时也翘首期盼着哪家漂亮姑娘的青睐呢。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春意张滩》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