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印象之三:欣赏那地,那人
25日下午,稍事休息了一会后,我们便出去买其它零碎的生活用品,像撑衣架、洗脚盆、暖水瓶、枕芯。因为正是热天,我们还多带了一条毛毯,买了个被套罩上当被盖。
在买东西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机会比较深入地了解这个城市。走在人行道上,嘉峪关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不像北京、兰州这些城市,随地的纸屑、烟头、唾液、塑料袋等垃圾到处都是,在这里却很难看到。
第二是马路很宽,普通马路都是双向四车道,如果是主干道就是双向六车道。特别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其宽度达到了我们兰州主干道的宽度!因此,除了遇着红灯外,很难看到有堵车的现象,这在兰州是不可想象的。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格外好。
第三是商品丰富,购物、饮食很方便。从大学生公寓出来向东走,街道两旁都是商铺、饭馆,过第一个十字路口就是富强市场,各种蔬菜、副食、小五金、小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旁边正在新建一座高大的购物商厦。到了这里,我感觉就像到了兰州的某个市场一样亲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口、车辆比较少,这里竟然还允许马路市场的存在,多的卖瓜果、蔬菜、日常用品,装载瓜果的三轮车停在树下,主人悠闲地摇着扇子,一副安然自乐的样子。
第四是市民的素质高,生活时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过十字路口,只要遇着红灯,都主动停步等待,哪像兰州那样不走斑马线,乱闯红灯,甚至翻阅隔离栏杆。还有就是说话和气,与人交流多说标准的普通话。就在这天中午我们吃饭时我问什么是汤面,老板很耐心地作了一番解释,并送了两只熟鸡蛋,让人心里很舒服的。再就是人们的生活时尚,特别女同志,衣着丝毫不比兰州的逊色,非常注重外表气质。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除部分小汽车外,多的是电动车,没污染,很环保。
我的所见所闻,让我这个骄傲、自负的兰州人在这里深感惭愧,真是出门长知识啊!仅半天时间,留在我心里的原来嘉峪关的不好印象就荡然无存了。
回到宿舍大约是下午的4点,按照提前的约定,我给在酒钢做生意的三表哥打了电话,直到6点多时表哥才来,一进门便连连道歉,说实在太忙,没能及时赶来。然后巡视了一圈住房,喝了两杯水,拉了会家常,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吃饭,顺便看看嘉峪关城。盛情难却,我们只好接受邀请,到市中心的“苑中苑酒店”就餐。
吃饭的过程中,我们聊了很多话,饭桌山的气氛很融洽。三表哥今年60岁,在弟兄五人中文化最高,上过师大,早年当过民办教师、村干部。20多年前,表嫂意外去世后背井离乡追随在酒钢工作的二表哥来到嘉峪关,起先做餐饮生意,待有了些积累后开始搞运输和服务生意,这些年事业顺风顺水,日子红红火火。以后在市中心买了房,又成了家。现在儿子也买了房成了家,两家离得很近。三表哥的经历,代表了许许多多嘉峪关外来人员的形象,他们吃苦耐劳,渴望被这座城市接纳,最后如愿以偿!
三表哥虽说年纪已高,但精神很足,很健谈,可惜二表哥今天正好回老家探亲,否则不知会有多愉快。除了叙旧外,三表哥说的最多的就是对儿子的告诫,这也正是我想见三表哥的主要目的。他告诫儿子要珍惜工作、遵守厂规、勤奋工作、不断学习、待人礼貌、团结同事,并特意强调以后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告诉他和二表哥。我想,儿子到酒钢工作,能有两位表哥的关照真是幸运,这让我们全家对儿子在那边的工作、生活、学习放心了不少。
晚10点多些,我们决定回去。临别时,表哥再三挽留到家里去住,我们考虑到儿子在公寓住,谢绝了表哥的好意,回到儿子的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