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旷世名园圆明园(续)

旷世名园圆明园(续)

2013-10-12 19:24 作者:郝哥 阅读量:76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法国维克多.雨果)

四十幅精美绝伦的艺术画卷,具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

帝王雍正的精神家园。

以牡丹闻名的藩邸赐园,由初兴、增胜到焚毁,是大清帝国从辉煌走向灭亡的缩影。

附:圆明园四十景名录

正大光明殿 勤政亲贤殿 九州清宴殿 镂月开云 天然图画楼

碧桐书院 慈云普护 上下天光 杏花春馆 坦坦荡荡

茹古涵今 长春仙馆 万方安和 武陵春色 山高水长楼

月地云居 鸿慈永祜 汇芳书院 日天琳宇 澹泊宁静

映水兰香 水木明瑟 濂溪乐处 多稼如云 鱼跃鸢飞

北远山村 西峰秀色 (花港观鱼) 四宜书屋 方壶胜境

澡身浴德 平湖秋月 蓬岛瑶台 接秀山房 别有洞天

夹镜鸣琴 涵虚朗镜 廓然大公 坐石临流 曲院风荷

洞天深处

大宫门风景区

圆明园位于圆明三园的西部,是三园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约有3000亩。周围有18座门:南边有大宫门,左、右门,东、西夹道门,东、西如意门,福园门,西南门,水闸门,藻园门。东边有东楼门,铁门,明春门,随墙门,蕊珠宫门。西边有随墙门。西北有北楼门。

圆明园山起西北,水流东南。园中之水发源于玉泉山,由西马厂流入进水闸。圆明园有水闸三座:西南是一孔进水闸,支流派衍,至园内“日天琳宇”、“柳浪闻莺”等几处响水口,园水分流。西南高而东北低。东北是五孔出水闸,在“明春门”北。一孔出水闸在“蕊珠宫门”北,园水流出苑墙,经“长春园”,流出七孔闸,在东边流入清河。

圆明园以水景为主,园中水域占全园面积1/3以上。山是造园的骨骼,水则是它的血脉。圆明三园,规模宏大,景点多达100多处,相互间则几乎用水相连,“桂楫兰桡处处通”。(多为游览路线,而一部分小溪,当年则是园内的后勤供给线,用小船运粮运炭等)。园中的水体多种多样,有三个广阔的湖面(前、后湖,东湖),有狭窄的溪流,有山间深涧,有飞泉瀑布,有一湾清流,或伏于亭榭之下,或穿行石洞之中。活水长流,泉水涌出,或湖心,或水滨,点缀着亭廊台榭。大小河渠之上,“长虹卧波”,各式桥梁200余座。

圆明园的大宫门建在一座宽大的月台上,面南,面阔5间,飞阁流檐,卷棚歇山,门额悬挂雍正御题“圆明园”匾额。匾是由雕銮作制做,用紫檀木雕九龙边、钩泥金云、铜镀金字匾。门前是一个“凸”字形大广场,周围环流着金水河。一对巨大的鎏金铜狮分踞大门两侧,基为汉白玉须弥座。佛教传说中,佛与众菩萨统居于须弥山,切磋研讨经文,借须弥而名其座,寓意权倾佛教,独尊和稳固。在中国民间,传说狮子可以驱邪避崇,旧时,各宫殿衙署以及大户人家门外两旁大多蹲放着石狮,卷发巨眼,张口施牙,本用于镇宅驱邪,后因狮子在百兽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石狮便成了权势的象征,而作为皇家建筑的装饰品——铜狮,则更意在显示宫廷的豪华气派,皇权的高贵与尊严。

大宫门前辇道东西,皆有湖,是为“前湖”(亦称扇面湖)。乾隆年间,因辇道两侧多积水,遂历三冬疏浚成湖。南端建有一座巨大影壁。影壁古称萧墙,五彩琉璃,上饰飞龙,壮观华丽。站在大宫门前,抬眼望见,青山环绕,蓝天白云,远山树木青葱,烟云溟朦,阳光初照,很有紫气东来的意味。

大宫门的布局和构筑充分表现出这座大型皇家园林的宏伟气魄,而建筑的配置,按帝王需要,几乎包罗了封建朝府的全部内容。门前左右朝房各5间,在朝房之后又建有曲尺形的转角朝房27间,东为宗人府、内阁、吏部、礼部、兵部、督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銮仪卫、东四旗的直房;西为户部、刑部、钦天监、内务部、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房、武备院、西四旗的直房。东夹道内为银库,东北为南书房,东南为档案库,西夹道之西南为造办处,南为药房。

二宫门叫“出入贤良门”,面阔也是5间,左右有直房。门前有河,形如偃月,中架三座石桥。中为御路桥,专供皇帝行走,桥身、护栏板,望柱,一色洁白。度桥,东西朝房各5间,房后又建有顺山朝房19 间,茶膳房、潘书房、清茶房和军机处等设在这里,二宫门东西两侧设有罩门,各衙门奏事由东罩门递进,茶膳房、太监由西罩门出入。

在出入贤良门以内是正大光明殿,殿东为勤政亲贤殿。这是圆明园的“外朝”部分。这一组严整又均匀的建筑群,仿照北京紫禁城宫殿,严格按照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中轴线为影壁——大宫门——出入贤良门——正大光明殿——殿后寿山,层层递进。这规整而有节奏、等级格外分明的空间序列,无处不在突出皇权的尊严,显示皇家的气派。根据雍正的旨意,圆明园的设计要处处体现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帝国的庄严神圣,这个渴望权力的皇帝将自己的理想深深地烙印在了圆明园上。

□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是圆明园四十景中的第一景。进入圆明园的大宫门和出入贤良门,便看到了宫廷区庄严宏伟的“御园正衙”。7开间主殿,5 间东西配殿,后为寿山殿,东为洞明堂。前庭虚敞,殿后是峭石壁立,玉笋嶙峋的寿山,院墙外林木阴湛,花时霏红叠紫,层映无际。清幽淡雅,又庄重严整。

主殿“正大光明殿”建在高约1.3米的宽大月台上。单檐歇山卷棚灰瓦顶,楠木为料,不加雕饰,没有彩画,朴雅自然,俨如松轩茅殿,院落围墙为石基粉体灰瓦顶。因为是园林建筑,毕竟不同于“大内”(紫禁城),风格要与园林区相联系,所以这里采用了“不雕不绘”等手段,以增添自然的庭院气象。

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在园林艺术方面的成就。与庞大而封闭的皇宫相比,圆明园更为自由开阔。这里的宫殿小巧,外观朴素,与周围的山水十分协调。

这里是清朝皇帝举行朝会、宴请外藩(每年上元日“赐宴外藩”及各国使臣;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寿诞受贺(赐宴凯旋诸将士)以及科举殿试等重大活动的地方。殿内正中悬挂雍正帝手书匾额“正大光明”,两旁悬有两副楹联:

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 寓求宁观成无远弗届;

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雍正) 以对时育物有那其居。 (乾隆)

“正大光明”匾额为雍正手书,语出宋时朱熹:“至若范公(仲淹)之心,正大光明,故无宿怨,而绻绻之义,实在国家。”(《朱文公集*三八答周益公书》)意为正直无私,光明磊落。

在圆明园、大内乾清宫、景山观德殿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的勤政殿都悬挂“正大光明”匾。“悬之殿中,圣训绳承,实我国家万年所奉为法守也”(乾隆语)。

同殿外的朴素无华相比,内部装饰陈设则极尽豪奢。位于殿正中是皇帝的宝座,雕饰金龙数条,形制仿金銮宝座(金漆九龙龙椅),背后立着雕龙金漆屏风。楠木做柱,金龙盘绕,龙头望向中央的宝座。

正对皇帝宝座的天花板上,是一个雄踞殿顶,向下俯视的藻井(井和藻与水有关,意在免遭火灾),三层藻井上圆下方,穹隆圆顶内,盘卧巨龙,口衔银珠,为轩辕镜,系玻璃制成,内吐水银,有明镜高悬,正大光明之意。标榜皇帝继承始祖黄帝法统。天花板形似棋盘,底色为蓝,中间绘沥粉,贴金坐龙,方格四角绘金色云条。顶挂由西洋赠送的制作精美的玻璃吊灯,地铺由大理石拼接成美丽图案的地板,满堂生辉,光彩照人。

殿中陈设着宝象、?端、仙鹤、香筒、如意以及其他珍贵瓷器、古玩及多卷图书。今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一座巨大的佛塔,高2米,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这些均是皇帝御座前的摆放之物。左面墙壁上悬挂着圆明园总图,巨大到几乎遮盖了整个墙壁。

公元1793年,英国全权大使马噶尔尼来到北京。他为乾隆80大寿而来,重金购买、精心定制了足以显示英国科技水平和工业实力的诸多礼品:天文仪器、枪炮车辆、船只模型、军用望远镜,等等。为了在礼节上表示对大英女王的重视,乾隆命人挑选其中8件最大、最精致的天文和地理仪器,安放在了正大光明殿中。

圆明园最初为世宗(雍正)藩邸赐园,雍正即位后,大兴扩建,将皇子居住的赐园逐渐变成皇帝“避喧听政”的处所,增建了宫廷区,布局严整,构筑宏伟,突出了庄严神圣的主题。正大光明殿的性质类似紫禁城里的太和殿与保和殿。

寥落的晨星还在天边闪烁,乾隆就来到正大光明殿,会见大清帝国的高级官员们,处理政事。其他皇帝(雍正多在九州清宴殿)也是如此。

可悲可叹的是,清王朝五代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在1860年庚申之役,英法联军强占为劫毁圆明园的临时指挥部。

相关文章关键词

《旷世名园圆明园(续)》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