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又见大雪飘

又见大雪飘

2013-10-13 08:53 作者:汉是江山 阅读量:35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日前,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使若隐若现的黑土地再次被大雪复盖变成皎白一片。在我居住的小城牛街的两侧,青松翠柏又披上了银色的盔甲,雄赳赳的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立在那里,就像每个路口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在护卫着行人的安全。

中午饭是饺子,我刚煮好第一锅老伴就喊儿子三明吃饭,三明应了一声离开电脑,当他路过窗子时发现外面雪下得正紧。“下雪啦!这么大的雪啊!”三明不无惊讶地喊着。

“下雪了?”我还有点不相信的说:“怎么可能?我起来的时候还没下呢。”当时我正在煮第二锅饺子。

“我刚才来的时候还没下呢,你现在过来看看。”三明来到厨房说。

我把饭勺子递给三明,走到卧室窗前一看,“哎呀呀,真的下啦,还下得这么大。”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宋朝一位叫张元的诗人写的那首诗,《雪》: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三明,你爸又在触景生情发感慨啦!”老伴在客厅对儿子说。

“老爸,你太有才啦!”

“这哪是我作的。”

“那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啊?”

“赶巧了,前几天下雪我查了有关咏雪的诗看到的,现在用上了。”

是这样,上午十时许,三明来了,说是从山东的德州回来,还买了当地的特产德州扒鸡送过来。我和老伴开始忙着给儿子包饺子吃,没顾得上看窗外,更没想到葵巳年的阳历3月了,已经过了春分的节气还会下这么大的雪。记得壬辰年的这个月份,也下了这样一场雪,兴之所至,我写了一篇《小长城上望春雪》的文章发在空间里。两场雪间隔刚好一年,只是同样的雪,已不是同样的年代,更凭添了几缕白发。

前些天天气回暖,大地的雪开始融化了,柳条显得柔软了,就连楼下平房住家养的白鹅也伸长了脖子“喔喔”的叫。种种迹象表明,春姑娘又回到了人间。可是,寒冷就像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似的挑战人类的极限,呲牙裂嘴的老北风裹着飞雪重新把人们卷回了冬天。

下午老伴去上班了,我也穿上羽绒服跟着出去,儿子问我出去干啥,我说:“踏雪寻梅”。

“老爸好雅致。”儿子在电脑前笑呵呵的说。

迎着风雪,一位并肩散步的老同志发着牢骚说:“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说了,去冬今春的天气是30年一遇,后又说是40年一遇,刚又听说是50年一遇。这到底是哪个说法准啊,怎么总变呢?”

我听了不置可否,大可不必么。凭良心说,现在的天气预报已经比以前准多了,但要想准确的掌握天气,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说,还是有一段路程要走的。不是有那句古话吗?“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天要下雪,娘要嫁人,随意吧。

“牢骚太盛防肠断,观鱼胜过富春江。”还是伟人胸怀宽广看得开。现在是春季了,尽管还是早春二月,毕竟是伤肝的季节,注意保养自己吧。再说了人家说得也是明明白白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嘛。既然是预报,就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变化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战场上的军事情报,就是军事情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吧。

我们在人行道上一边走着一边聊着,忽然听到身后面传来清脆的马达声响,回头一看,原来是两辆崭新的拖拉机满载着货物向郊外驶去。现在正是备春耕的时节,从车厢里装的圆鼓鼓的塑料袋子上看,应该是农用物资吧。是从农副产品交易大厅出来,还是从某个种子、化肥商店出来不得而知,但是赶农时的人们肯定是为了下一个致富梦在奔忙了。

大雪飘了5个多小时,临到晚上下班时停了,还好,挺照顾人的。不过雪停了,风来了,气温骤降。下班的、接孩子放学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没了往日的优哉游哉。就连那些少男少女也没了往日的勾肩搭背卿卿我我。怎么说也是男孩子大度些,不顾自己如金鸡独立瑟瑟发抖,赤着手把女朋友已经被风吹开的衣领重新系好。为了表现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护花使者,还不忘了捧起那粉红的脸蛋给暖一暖。不知道是被风吹的还是被手捂的,姑娘的脸蛋越发红艳起来。青丝如瀑,白衣胜雪,似一朵桃花盈面,丹唇未启,却早以缠绵汹涌。不知道是街头烤肉串、炸薯条独具魅力还是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在这样的雪天里需要增加热量,摊前人头攒动,异常火爆。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从雪后人行道上杂乱无章的印迹看,我们不是捷足先登者,雪再大风再猛,也没有挡住人们出行的脚步。看来炎黄子孙是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成熟了。

红尘滚滚,盛世繁华。所有这一切,既像“九九消寒图”,江山肃穆;又像“清明上河图”,百态千姿。没有什么可以像白雪封杀污秽,没有什么可以像白雪蕴育新生。这是天老爷的恩典,这是北方人的幸运,这是报春的信笺,这是催征的檄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就让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让我们吐呐丹田,运行天地。敞开喉咙高歌一个新的时代,张开双臂迎接一个新的纪元,自然界的春天,共和国的春天来啦!

相关文章关键词

《又见大雪飘》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