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二月二的豆豆

二月二的豆豆

2013-10-17 01:12 作者:晓寒 阅读量:31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她说:“今天是二月二,我炒了一些豆豆,你下班后到我这儿来拿一些,我给你备着了。”我连忙应声:“好的,妈,下班后我来取!”

接完电话,我恍然明了:二月二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它是一个多么不起眼的节日,以致我经常会忘了这个节日的存在。倒是母亲每年会为我准备好二月二的豆豆,并且是拿铁锅亲自下厨炒出来的!

瞬间,记忆一下子回到了儿时二月二这天母亲在土灶前忙着炒各种豆豆的情景:她一边往灶膛中舔着柴火,一边扯着风箱,等架在灶膛上的锅几乎烧的发红时,将提前准备好的豆豆放进锅中。一边拿锅铲搅动豆豆,一边往灶膛加柴火,不一会我就能听到噼啪、噼啪、噼噼啪啪的爆裂声,当爆裂声一声紧跟一声,声声紧促,声声混杂时,锅中豆已经全部熟了,母亲便会将它们倒进盆中,这时你还会听到噼啪、噼、啪的豆裂声。这时我已经将手伸进了盆中,抓满一大把,太烫,连忙放手,只留一小把,也烫,最后只好留几粒在手,吹吹丢进嘴里,嚼嚼,满嘴豆香。这时的母亲又开始忙着炒下一锅了。现在想来,母亲当时准备的食料真多:蚕豆、豌豆、茴茴豆、燕麦、小麦、大麦(青稞)等。她把这些一样样炒熟,我在她炒一样时品尝一样,等母亲炒完,我也就撑的不得了了,但我还是会不停的抓一把丢进嘴里,这时候母亲就会劝阻我,不让我再吃,但我经常会在这一天吃伤!

想来那样疯吃,是必有其原因的。平日里母亲节约每一粒粮食,只要一日三餐家人能够吃饱,她便会心满意足。在她经历了吃不饱的年月之后,她认为让家人吃饱肚子是她的首要责任,为了这个责任她不会浪费一粒粮食,因此她就不会轻易的炒豆给我们孩子吃,在她看来炒豆让我们疯吃是很浪费粮食的,绝不可恣意妄为!记得有一次我馋的不得了,趁母亲外出时盛了两大碗麦子,生火、架锅,炒将起来,结果我将麦子炒得生的生、焦的焦,吃起来还嘎嘣硬,口味很糟。结果母亲回来,看到盘中的麦子,痛打了我一顿。现在我把这些事拿来讲给我的孩子,她将这当故事来听,还会时不时的说:姥姥炒的豆干喳喳有什么好吃的,给我我也不吃!在我儿时来说,母亲炒的豆,是我无上的美味。嚼着那些嘎嘣响的二月二的丰盛豆豆,我将一切关于馋的记忆抹去,有的只是尽享眼前的美味。现在想来物质生活远比精神生活贫乏的年代,我们想拥有的就是如此的简单而实在,母亲做的也是如此的绝情,那份绝情背后,隐藏了母亲多少的辛酸和无奈,我无从知晓!

儿时的土灶膛,土锅台,古老的风箱演绎出的始终是它的原始,而我也始终怀念那份原始状态下产生的永不磨灭的关于二月二,炒豆吃的记忆。这份记忆让我在酒肉穿肠过的现代生活中时不时接接地气,不至于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己!

注:我的家乡,每年二月二都有炒豆,炒麦吃的习惯,或许这个习惯源于金豆开花的古老传说。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章关键词

《二月二的豆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