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下乡记(微小说)
货郎担,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农村生活的一道风景线,郭颂的一曲欢快的东北民歌《新货郎》,犹在耳畔。要不,你听:
“打起鼓来敲起锣哎......”
一货郎挑着担,摇着拨浪鼓,唱着歌,进村来了,一群妇女儿童围拢过来。
在一家村舍门口,放下两个大箩筐,打开“百宝箱”,搭起临时小货架,针线纽扣红头绳,瓢勺刀铲咸盐巴,毛巾肥皂雪花膏,还有纸烟小糖小汽枪,农家必须的生活用品,小孩喜欢的吃的、玩的,一应俱全,任凭挑选了!
一时间,好不热闹。
突然,有三声连续的闷响,在人群中不轻不重地传出,接着是浓浓的红苕味的涨臭气,扑鼻而来。
人们霎时陷入群体的尴尬,立马平静下来。
就一霎,静得令人可怕。大家会意一笑后,一切又恢复正常。
这时,一位健硕的中年妇人,红着脸,忍不住了。她指着不谙世事的儿子骂道:“不懂事的小崽子,放,也不挑个地方。”
儿子十分委屈地回道:“不是我放的!”
母亲从地上捡起扫帚疙瘩,扬起要打,并更大声地嚷道:“放就放了,还死不认账!”
货郎见景,收拾货物,知趣地挑担走开,大家也都做鸟散状。
见已无外人,儿子急于向母亲辩解,以图澄清无浊之清白。母亲却小声教训儿子道:“娃呀,你还犟嘴,娘红苕吃多了,当着众人,当着货郎出丑,好难为情,你个生涩娃子,就不能替娘挡一下嘛。”
原来如此。儿子恍然大悟,感到自己大错特错,真是追悔莫及。立马跑到村头,追上货郎担,大声喊道:
“大叔!是我放的,不是我娘放的,真是我放的!”
“我只管卖我的东西,又不管天管地管......”
莫须有的小插曲,弄得货郎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