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与吃有关的变化
导读生活真的好起来了,好起来的生活如秋日晨起的露珠,滚动着沁人心脾的饱满与舒畅。好起来的日子,人们思虑着如何让生活变得精细。
温暖的阳光静静地流淌着,似一条深秋的小河,深情地滋润着喧哗的小街上来来往往行人的微笑和话语。秋风凉了,一股股收获的芳香,伴着乡下人纯朴的笑脸在落叶纷纷的小街飘荡。那是一个秋天的午后,我漫步小街,望着从乡下风尘仆仆赶来的蔬菜瓜果、五谷杂粮,心清气爽。绿色的蔬菜,金黄的粮食,舒缓地倾诉着六十年来城镇乡村生活中和“吃”这个词语有关的深刻而细致的变化。
“民以食为天”,中国这部大书中所有的历史纷争、朝代变迁无一不是和食有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住行中渗透着古老中华文化的精髓。改革开放,顺应民心,及时地解决了人民的衣食问题。首先是土地承包,让人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其次是思想解放,让人们正视富裕的真正内涵:以诚实的劳动谋求财富与生活的富足。改革开放是一扇大门,缓缓推开的是一座和谐的小院——鲜花盛开,四季飘香。
1978年前后,主粮依然是玉米、高梁。黄橙橙的玉米饼子散发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芳香,弥漫的芳香里,生活似乎有了点点诗意。人们在玉米俊俏挺拔的身影里畅想着生活的富足与灿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策宽松,人们把目光投向土地以外的市场,下海经商、辞职练摊。中国人的生活、人生第一次变得丰富多彩。市场上的商品仿佛一夜之间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瞬间塞满了人们手里的菜篮。生活的餐桌变得挑剔,每天都在想着一日三餐吃什么,怎么吃?金灿灿的玉米,望着瞬间涌现的叫不上名字的食品、蔬菜、瓜果,面带微笑悄悄地离开了餐桌,离开了与中国人相依相偎无数个春秋的面带菜色的饥馑的生活。
生活真的好起来了,好起来的生活如秋日晨起的露珠,滚动着沁人心脾的饱满与舒畅。好起来的日子,人们思虑着如何让生活变得精细。春游踏青寻摘野菜;秋日成群结队到乡下吃绿色大锅菜。绿色、营养这些沉睡在词典里的小精灵,从农村这本大书里走出来,以一种心纳百川的大气尽心尽力地款待那些寻找生活内涵与纯净阳光的人。
那些粗糙的、曾经用以果腹的粮食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里。这一去一回看似平平淡淡的经历,却在中国人的生活里走了六十个春秋。六十年前吃是为充饥,六十年后吃是为营养。充饥与营养多么普通的两个词语,但这两个词语之间的短短的一段生活距离,让中国人民走了整整六十年。
一个秋天的午后,我漫步小街,望着从乡下风尘仆仆赶来的瓜果蔬菜、五谷杂粮,我的心热热的。一抹绿色,一捧金灿灿的粮食,我紧紧地握在手中,如同握住了幸福和阳光深处的芳香四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