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烂漫时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用饱蘸情感的笔触,欣欣然迎接春天的翩然来临。“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一首传唱不衰的儿歌《春天在哪里》,以其轻快的曲调,也同样抒发着对春天的喜悦与赞美!
漫步于春天的原野。举目四望,但见红的花、青的草、绿的树、碧的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不啻一场视觉的盛宴!萦绕于耳畔的,是各种天籁:百鸟欢歌、千流唱响、牧笛悠扬、春耕声急……它们浑然天成,美妙绝伦;共同组成一部“春之声圆舞曲”,悦耳,怡心!柔柔的和风抚着,暖暖的阳光照着;心陶醉着,温暖着。而各种芳馨的气息,会氤氲入鼻:鲜花的气息、青草的气息、树木的气息、泥土的气息……这些春天里特有的气息,清洁、舒爽、沁人心脾。
踏青,自然成了这个季节最浪漫的一件事情。风和日丽时,携三五密友,涉足于青山绿水间,徜徉于花海碧浪里。听流水淙淙,闻香风阵阵。望雁飞蓝天,看柳絮纷飞。吹一路口哨,撒一程欢笑。放一线风筝,荡一阵秋千。掬一捧甘泉,采几束野花。折一枝翠柳,撷几粒红豆。可谓优哉游哉,乐不思返。而烟雨迷蒙日,撑一把油纸伞,携一贴心人,踏步于芳草长堤,比肩于丁香雨巷。雨中闻莺啼婉转,雾里看花影婆娑。流连其间,又何尝不是另一番情趣?
春天,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季节;它毋庸置疑地成为自古诗词吟咏的一个经典主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叶绍翁)“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在这些诗句里,春天——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可爱至极,值得赞颂。
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美丽的春天,转瞬即逝。人因恋春,所以伤春:“蜂藏百花泣,蝶隐惊春离”;“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那个多愁善感而又才情旷世的南唐李后主,则把“伤春”的情怀抒发到极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然,他伤的“春”,并非“自然之春”,而指他曾经何等绮丽的君主生活。亡国之痛,囚身之辱,怎不叫他无限伤感呢?《红楼梦》中,贾家四位女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名字里皆有一“春”字。有道是,自古红颜多薄命,由来春期难久长。不独这四位“春”女,纵观贾府命运,亦不过恍若春梦一瞬;再多的繁华,却怎奈春红匆匆谢——徒留千古一叹!
花常谢,春易逝,人生之春亦如斯。若使情无伤,心无憾,须惜春光烂漫时,莫让韶华付流水!
创作简历;
逐梦一生,本名向墅平。重庆万州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文学月刊》签约作家。文章散见于全国数十家刊物。若干作品被转载于《意林》《读者》《中外文摘》《山西农民报》《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法制博览》等报刊,以及一些博客、论坛和若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