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走过
导读:每次在我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每天都很忙之时,他们都会羡慕我,尤其是大学生。但是,他们只看到了我每天生活的充实,却看不到我对既有的人生之年里做不完但又很想做的事情的惋惜。
过了冬至以后人就变得慵懒起来,所以时间走过的痕迹也就越来越清晰可见了。
在我每天走过的小路上无须太多的时间就会铺上一层碎叶小毯子。它在提醒我叶落了,叶落了。又长大了一岁。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本不应该惜时伤景的。不过忙碌的确能使一个人感觉到时间的存在,而且是太匆匆。
记得从小母亲就会骗我,现在要少玩些,多多学习,现在下了大工夫,到了大学就松了。每次母亲这样跟我说,她总是可以说得让你深信不疑。虽然,我总是不情愿,但我的的确确相信那是真的。在那时,我还不知道会有“理想”与“现实”两个相冲突的概念。即便是到了后来,稍成熟一点,我也没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我的认识里,“理想”就是我正在做的“现实”。
无论一个孩子的思想多么干净无染,多么纯粹可爱,都会让人感觉到略显简单了。一个孩子会很在意他所想做的事,他是不会明白自己所做的对别人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所讨厌的一直存在,还是我们总是叛逆性地认为我能够得到的是不好的。总之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生活状态。
在这些不愉快里,似乎都是从某些概念的具体化和分化开始的。比如说工作和娱乐,同样一件事情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烦闷的工作。然而,在一些人看来,它却是趣味无穷的娱乐。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相差异的只是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即便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我们也实在无法爱上工作,因为工作一般来说都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而是被迫接受的。
如果生活单受这两方面因素所影响,我们就不会拥有那么多的苦闷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去主动选择一种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这些影响我们我们生活定位的因素里最令我们头疼的就是一些第三方因素。虽然这些第三方因素一般都是一些非主流因素,而且一般是在间接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决定我们生活道路的往往就是这些因素。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我们迷恋上画画时,母亲会告诉我们,财经商贸才是这个社会的热门;当我们对入仕没有兴趣时,父亲会告诉我们,公务员才是铁饭碗。但是他们哪里知道我们的画画、文学世界里是多么令人着迷,他们哪里会想到你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在做出一些人生中大的抉择时,父母往往会插足进用他们的方式来使你接受他们的选择。最后,我们只得被迫接受别人安排的,我们的人生。这样就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这种选择,聪明人往往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他们相信没有绝对的权威,也没有绝对的不可抗性。对于别人施加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选择性地接受。
另一类第三种因素却不是他人强加于你的,但也是被迫接受的。对于这种因素导致的人生,我们没办法改变。这正是当今我们大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都有成年人的自尊,不愿意老是做家里的蛀虫,何况自己的家庭情况并不好。另一方面我们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更精彩的未来,很想继续深造。于是我们犹豫了,说不上哪种选择是好的,也说不上哪种选择不好,这就需要依靠我们的理智做出选择了。
每次在我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每天都很忙之时,他们都会羡慕我,尤其是大学生。但是,他们只看到了我每天生活的充实,却看不到我对既有的人生之年里做不完但又很想做的事情的惋惜。尽管生活中拥有许多不如人意的事,但是,我依然相信生活中许多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至少它们都能给我带来快乐。生命的短暂决定了我不能把这些事情都做完、做好。所以我有必要从这诸多美好的事情中择其一二来做。但是,选择是容易的,放弃却是难的。我拿起西瓜,看了看香蕉挺好吃的,然后我又拿起了香蕉,当我拿起香蕉之后又看到了苹果,也拿在了手里,这时我已不知道该如何下口了,尚未等我做出选择这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生命就是这么一个可怕的过程。
后来,我学会了选择,既然放弃是困难的,只要做好我力所能及的就好,至少,能够做多少不是我所能决定的。
[男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