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经典红楼 常看常新

经典红楼 常看常新

2013-10-15 03:05 作者:沧海一笑57 阅读量:18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也许因自己平日里喜欢舞文弄墨有关,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我最钟情的还是《红楼梦》。

《红楼梦》确实经典!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学性,它都是无以伦比的。其实,通俗的诠释经典,还在于它的耐看。

我几乎记不清自己究竟看了多少遍红楼了。细细回忆,十遍应该是不会少的吧!

初看红楼,正值少年。那时,一册在手,除了如饥似渴地看完故事情节外,其它的全部剔除。比如里面大量高雅的诗词作品,比如里面精美的细节描写,比如里面完美的人物形象等等,都被我残酷地一眼跳过。当然,当时青春萌动的我,也免不了会专挑些让人脸红耳热的章节看,比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等。

再读红楼,就有了很多的内容和形式。

有时,重点细读红楼里的诗词。红楼梦里八十一首诗、一十八首词、一十八首曲中,精品居多。还有灯谜、酒令、歌赋等等,水平都很高。那通俗易懂的“好了歌”,那凄婉感人的“葬花吟”,悲戚动人的“枉凝眉”等等,都是红楼里诗词歌赋的代表。在夜阑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掩卷在手,徜徉在诗化的小说里面,该是多么趣味的人生呢。

有时,重点读红楼里的人物性格。贾宝玉的纯真多情、叛逆疯癫,林黛玉的孤芳自赏、多愁善感,薛宝钗的贤淑善良、巧遇迎合,王熙凤的泼辣狠毒,尤二姐的逆来顺受,尤三姐的刚烈不屈,晴雯的坦荡率真,袭人的温柔和顺等等。《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七百多个,但众多的人物形象,都被曹雪芹刻画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就连一个个小小的丫鬟的描写,也是血肉丰满。于是,就有些明白了人物性格是怎样塑造的。

有时,重点读红楼里的深意和新意。千百年来,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红楼之前的艺术作品里,出现过崔莺莺和杜十娘,充其量也就是为自己爱情的和幸福抗争了一下而已。而《红楼梦》,则是一曲对女性的颂歌!尽管它也是女性的悲剧,但曹公也含蓄地剖析了产生着悲剧的原因所在,更增加了这个悲剧的力量!追随大师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自己也就慢慢地体会到了点驾驭题材的能力。另外,男主人公贾宝玉,也是史无前例的新新人物形象。

有时,重点读红楼里的细节。印象最深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进餐时,故意寻开心的凤姐和鸳鸯为她准备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筷子,让她去夹那小巧圆滑的鸽子蛋,刘姥姥出洋相后的一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是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水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弄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无一个不弯腰曲背的,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一直让着刘姥姥进餐。”这段描写有主,有次,有细描,有泛写,一人一种姿态,一副笑脸:湘云笑得爽快,毫无拘节;黛玉笑得娇媚,柔弱中表现出节制;宝玉则笑时也在撒娇;贾母则明是一副老祖宗的意态口声;王夫人笑责凤姐的恶作剧,显出当家太太的身份;薛姨妈“撑不住”,却又不同于史湘云,一口茶只是喷在晚辈的探春身上,失态而未失礼;惜春娇弱,但她可以拉着奶母叫揉肠子,身份气性又与黛玉有区别。奴仆丫头们只是淡淡两笔,却是清清楚楚地呈现出“上”与“下”的区别界限。黛玉定是笑岔气,湘云势必喷饭,宝玉理应滚动,那搂宝玉叫心肝的只能是贾母。丫环侍女不能和主人一样尽情欢笑,只能是躲了,忍了。在众人前仰后合中独能“撑着”的凤姐和鸳鸯,一看便知是这场闹剧的总导演。每当读到这段,我都会由衷地赞叹。

如上都算细读。细读有时一周,有时一月,有时数月。也有粗读的。粗读有时半天,有时一天,有时数天。比如有时只读宝玉,有时只读黛玉,有时只读其家族脉络,有时只读金陵十二钗正册和副册所对应的人物,有时只读红楼人物的敛财之道等等。

读得多了,更觉得《红楼梦》的伟大。其结构宏大而又自然天成,使千头万绪、参差错落的众多事体和人物,紧密联系而贯通一体。其语言洗练纯净,传神多彩,形象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我的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把酒凭栏》的完稿,也从中吸取了很多营养。

红楼我肯定还会再读,这不仅仅是百读不厌的缘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相关文章关键词

《经典红楼 常看常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