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读毛泽东诗词(13)

我读毛泽东诗词(13)

2013-10-14 16:11 作者:郝哥 阅读量:38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柳亚子,初名蔚高,字安加,改字亚庐、弃疾、亚子。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办“南社”,任社长。1924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后因反蒋活动,一度逃往日本,特别是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医院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1949年2月,毛泽东电邀在香港的柳亚子先生北上,参加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月18日,柳偕夫人到达北京。25日,毛泽东亦自石家庄飞抵。

这期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柳亚子对国共和谈的深意不甚理解,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间的某些矛盾感到无能为力,又因急欲到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堂一奠而苦于无专车,等等,颇有牢骚,遂于28日夜作诗向毛泽东吐诉,且表示希望回家隐居。诗云: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谈铗怨冯笙。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毛泽东阅后即指示有关方面对柳亚子的生活问题作了妥善安排,让他马上从东交民巷六国饭店迁入风景秀美的颐和园居住。4月29日,作此诗对柳亚子委婉劝说。

5月1日下午,毛泽东又亲自到颐和园拜访柳亚子,并与他信步长廊,泛舟昆明湖,作恳切交谈,后又偕柳亚子赴碧云寺一同拜谒孙中山的衣冠冢并合影留念,随后挽柳亚子夫妇去自己寓所共进午餐。

要知道,这是建国在即,毛泽东刚刚抵达北京,处于千头万绪之中啊!

柳亚子深受感动,转变了思想,不再闹情绪,安心愉快地工作了。

毛泽东与柳亚子交谊甚厚。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当时毛泽东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而柳亚子则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二人相识。

同年,在广州柳亚子曾为恽代英献计,以非常手段除掉蒋介石以免后患,但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恽代英不同意。于是他又与毛泽东上茶楼细谈。毛泽东也不同意如此做法。柳亚子当场作出预言:你们不听我的话,将来是要上当的。

1945年8—10月毛泽东曾到重庆,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四十三天的和平谈判。在此期间,柳亚子请求毛泽东为《长征》写诗,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于其纪念册上。柳亚子诗曰: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1949年,毛泽东抵达北京,柳亚子随诸老赴西苑机场迎接。当晚,毛泽东派车接他出席颐和园益寿堂晚宴,优礼有加。是夜,柳亚子情绪极为昂扬兴奋,赋七律三首,以纪其盛。其中,歌颂毛泽东的诗句有:“中国于今有列斯,万家欢忭我吟诗”、“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歌颂人民革命和人民解放军的诗句有:“民众翻身从此始,工农出路更无疑”、“伫看荼火军容盛,正是东征西怨时”。这些诗句,写出了全国人民对毛泽东和解放军的热爱,反衬出全国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

后来,毛泽东与柳亚子屡有唱和。

1950年9月,柳亚子一家移居紫禁城西之北长街,毛泽东题其所居为“上天下地之庐”。这里环境幽美,柳亚子很满意,自云“精神变好,大非昔比了”。

据说,柳亚子移居颐和园期间,因为生活琐事,发脾气,打门卫,骂哨兵和打管理员,等等,确实是“牢骚太盛”;柳亚子怀疑自己受到了“冷遇”,一度扬言要上吊自杀,要跳昆明湖,确实是气量太小了,是旧知识分子狭隘与脆弱的表现。周恩来对柳亚子做了委婉而善意的批评。

毛泽东及时了解和掌握了柳亚子的状况,在百忙之中,为他写下了这首言近而旨远、语短而情长的《七律》。特别是作为全诗诗眼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伟人的胸怀与气度同柳亚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意蕴深远,成为警句,广泛传诵。

柳亚子非常喜爱这首诗,认为该诗对他是知己之吟。据统计,从1949年4月29日到7月20日不足三个月的八十余天中,柳亚子步毛泽东和诗的原韵写诗十五首;用毛泽东韵,创作了各种不同主题的七言律诗六十一首。这在柳亚子的创作历史上,甚至在中外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195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

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

更无前。

1950年10月3日晚,怀仁堂举行盛大的国庆歌舞晚会。毛泽东与柳亚子共同参加了晚会,期间,毛泽东高兴地对坐在他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志盛?我来和。”柳即当场填《浣溪沙》云: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艺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

延边文工团、内蒙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泽东命填是阙,用纪大

团结之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并在“月儿圆”下自注:新疆哈萨克族民间歌舞有《圆月》一歌云。

次日,毛泽东用毛笔在宣纸上手书了这首和词,回赠柳亚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件大事,更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里程碑:他青年时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理想成为了现实,其欢欣鼓舞溢于言表,可想而知。但伟人毕竟是伟人,他的胸怀中盛装的是“赤县”(神州),是五亿人民,是百年苦难,他目光所及的是雄鸡高唱,万方乐奏。相比之下,柳亚子的境界就小多了;“不是一人能领导”尽管契合当时的语境,但多少有献媚吹捧之嫌。

其实,做出这样的结论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它忽视了历史环境。当年的柳亚子对领袖的尊崇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

早在1929年,柳亚子在上海作《存殁口号》,诗云:

神烈峰头墓草青,湘南赤旗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

诗人在诗末自注:“孙中山、毛润之”为“两列宁”。

据《魅力毛泽东》的作者刘继兴考证,这是最早讴歌毛泽东的诗,而柳亚子是预见毛泽东将成为中国领袖的第一人。

最新研究披露,在柳亚子家人捐献给博物馆的柳亚子遗留的6000余件文献资料、诗文手稿中,有两枚“特殊”的印章,为篆刻大师曹立庵受柳亚子之请所刻。

一方为“兄事斯大林,弟畜毛泽东”。典出《史记.季布传》:“长事袁丝,弟畜灌夫”,意为西汉名将季布的弟弟季心为人仗义,因避祸逃到吴国,躲在吴国丞相袁丝家里,他像兄长一样尊敬袁丝,又像待弟辈一样友爱灌夫等人。

另一方为“前身祢正平,后身王尔德;大儿斯大林,小儿毛泽东”。《后汉书.祢衡传》中,祢衡为东汉末年才子,他在群贤荟萃的京城中只看得起孔融和杨修两人,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毛泽东在《送纵宇一郎东行》中曾用此典故:“诸公碌碌皆馀子”。这里的“大儿”、“小儿”是“男儿”之意,是对自己钦佩的人物的尊敬。《革命军》的作者,革命宣传家邹容曾使用“大儿华盛顿,小儿拿破仑”的说法,同样是尊崇之意。

正是这两枚容易引起“歧义”(对领袖不敬)的印章,在1966年春,引发了一场灾祸:印章及有关资料被销毁,已经去世八年的柳亚子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

据说,这是康生定的案,他的批示是:“反动之极。”

是出于“无知”,还是别有用心,只有阴险的康生自己清楚了。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颜?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

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颜?齐王各命前,典出《战国策。齐策》:

齐宣王见颜?,曰:“?前!”?亦曰:“王前!”宣王不说(悦)。左

右曰:“王,人君也。?,人臣也。王曰‘?前’,?亦曰‘王前’,可乎?”?对曰:“夫?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齐国隐士颜?不惧权势,与齐王斗智斗勇,其寸步不让的身姿,为古代文人保留了尊严。

妙香山,朝鲜西北部的一条著名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千余米。

1950年,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志愿军在妙香山等地歼灭美军及南朝鲜军一万五千人,取得了志愿军入朝后第一次胜利。

1950年10月,柳亚子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舞剧《和平鸽》的演出,欣赏之余,作《浣溪沙》云: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和平鸽》,欧阳予倩编剧,戴爱莲女士

导演兼饰主角,四夕至五夕,连续在怀仁堂奏技,再成短调,欣赏赞

美之不尽矣!

白鸽连翩奋舞前。工农大众力无边。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和平堡垒拥苏联。天安门上万红妍。

次月,毛泽东赋此词和之。

毛泽东在词中借用颜?的故事,来喻指当年柳亚子反对蒋介石,进而引申国共两党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终于,“而今一扫纪新元”,历史有了新的开篇。

同样联系时事,毛泽东的诗词显然隐晦得多。而柳词用“美帝”,“苏联”入词则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尽管符合当时的语境。时过境迁,今天,当我们得知,国际形势后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的国际战略也改变为“反苏”“亲美”,不禁感慨万千。

这不是柳亚子个人的悲哀,他没有洞彻古今的目光与深远的政治胸怀;倒是毛泽东把他比作在帝王面前寸步不让的颜?,再咏读柳亚子建国后的诗词,总感觉有些异味。

(待续)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读毛泽东诗词(13)》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