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探幽掘奥话那雾岭

探幽掘奥话那雾岭

2013-10-17 14:34 作者:棋步 阅读量:40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曾两次登上那雾岭,那一派世外桃源般的风光,让人留恋忘返。然而她却藏于崇山峻岭之中,尚不为外人所了解。太遗憾了,于是,执笔挥毫,以馋读者——题记

那雾岭,位于广西钦州市境内,巍然耸立于闻名遐迩的瓜皮之乡----那丽镇东北部,海拔一千多米。面临北部湾畔,背靠美丽的荔枝之乡----灵山;东临驰名中外的南珠之乡----合浦;西接西南出口大通道----钦州湾。因其山高雾浓而得此名。

九月九日,重阳节,秋高气爽,我和同伴结伙再次登上那雾岭。当我们驱车赶到那丽镇的时候,已经是10点多了,我们想,也许浓雾已消散,那雾岭的美景定能一览无余。

真是天公作美,一时阳光灿烂,天朗气清。远眺那雾岭,只见青山绿树,岚光欲滴。那秀峦叠障,巍峨山峰与蓝天相接,气势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山腰上那座小小的庙宇,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只孤独的鸟儿想要寻找一个栖息的处所......整个景象,简直就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

霎时,太阳躲进云端。雾起了,只见烟雾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灰蒙蒙的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囊了个严实。那高高地屹立的那雾岭变了,变得倒象一滩模糊的轻烟。那影像的模糊飘渺,象蜂峦,象脊兽,象蜃楼......。无不让人猜度,更让人感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当我正沉浸在那雾岭那仙境般的意境时,同伴高兴地跳起来说:“兰,看啊!雾开始消散了!“我赶快回过神来。此时映入眼帘的是:雾却象温柔的妈妈抚摸着睡熟的婴儿。轻轻地拥抱着,依偎着,亲吻着这座绿色的大山,久久地不肯离去。似在窃窃私语,又象轻风拂过琴弦,拉奏着欢聚难别的音律,情怀是那样的温馨、留恋。

我们急着看个“庐山真面目”,也就兴趣盎然地向那雾岭进发。一路上欢声笑语,两旁金黄金黄的田野不时送来稻熟的谷香,山坡上的野花也向我们眨呀眨的,车窗还不时飘进缕缕雾气,湿润而清凉。由于轻车熟路,中午时分便到了山脚。也许是心急的缘故吧,居然觉得走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走近那雾岭,虽然迷雾蒙蒙,但毕竟花香袭人,树木浓荫。最繁盛的是苍松、翠竹,还有那杨梅、三话李、山茶、荔枝、柿树......每到夏天,果实累累,香气诱人。这美景,宛如芳绿的海浪,波澜起伏。

那雾岭,直观似天边阶梯,平察觉海之堤坝,让人产生一种天地相通的感觉,又或是大地之神奉天行命缔造的必经之路径,直教人沉迷探索。传说中她是河的镇塔之神。别看她厚颜高帅,却内柔菲薄,似锅盖覆水。要是不经意挖穿她的泉眼,说不定能水漫九个州县。在山腰处,曾有人听到过“哗哗”的流水声,仿佛滔滔不绝地向山脚流过。那雾岭还是块藏宝之地啦!据说在一个充满灵气的山洞里,生活着一对鸳鸯宝鸭,守护着宝藏,如果捉住这对宝鸭,就能找到藏宝的地方。可是一直以来,没有人能捉住这对宝鸭。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日本鬼子占领了那雾岭,鬼子千方百计想捉住宝鸭,突然间乌云密布,一声巨雷震天响,整个山都颤动了一下,震下的石块封堵了洞口。从此,人们再也见不到那对宝鸭了,宝藏却依然。可见,山之深奥神秘无不让人充满着迷离和稀奇的感觉。

一向冷静的大山,今天可热闹了。随着车辆的呼啸声和游人登山的欢呼声,一阵阵山鸣谷应。那紧张而活跃的气氛,直催人往前赶。只见好些游人的手中高举着彩旗,奔跑着,叫喊着“加油,加油啊!”。一队队、一个个争先恐后生怕落了伍。此情此境,令人不禁回想起,电视剧里,当年刘邓率领十万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将士们那喊杀声和冲锋声的情景。说真的,这也许太夸张了,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形容每个人都分享得到到达目的地时那种喜悦和快感。

从山脚步行到山顶,需要两个多小时。一条能通车的山路,蜿蜓而曲折,犹如神龙摆尾,彩练当空。云雾萦绕,在上面行走,真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们走走歇歇,歇歇走走。我的同伴身体健壮,走路不时伸出手去想抓把那流云雾霭啦!可怎么也抓不到。

当我们去到半山腰时,发现路那边的石缝里,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不知那位圣贤,巧借竹简引了过来,就象路边安装上了个水龙头,游人尽可小憩享用。水甘而甜、清爽可口、很能解渴。紧靠泉的上端,有个长达几米深的小山洞,只见一缕缕迷迷糊糊的紫色雾霭。不是水气而是色彩交织成的卷幕,在升腾、进出。好一个吞云吐雾的景象啊!洞外由几块大青石,垒成“征”象,别具景致;洞内的麻石,大小不一,只见泉水竟在其间打着漩涡儿经洞口直流而下,到崖下碰着嶙岣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儿,象脱线一般撒在回旋的水面上。真是“人在泉上走,水在脚下流”。再仔细看,其间的积水塘里,石壁的倒影如一伙怪兽,张牙舞爪、栩栩如生。有的似猛虎过岗,有的似狮子张开大口,影影绰绰,好不扣人心弦。听,那如歌似怨的清泉咽石声,仿佛欢乐中隐约着少女的声声缀泣、滴滴泪响!我正在聚神谛听时,“喂,兰兰”的一声,是同伴(春雨)的催促声打断了我的沉思默想。出来一看,别人都快登上山顶了,我意犹未尽......。

太阳偏西了,雾慢慢地加浓。我们走到了峰回路转的路段,刹那间到了尽头,又刹那间原地起步。翘首眺望先锋游人,高胜寒云,白云朵朵,乍隐乍现,逆光铸彩,犹如神仙下凡,形成一幅仙境图画,让我眼花缭乱。此时我迫不及待地亮出照相机,以借摄慰宣。

再往上的右下方,有亩碧池,水清且深,烟雾垂接水面,有如池水所生发,如散开的轻纱。野鸭子在水中央打着跟斗嬉戏着。不是在招惹游人共享其乐吧?池的两边衬托着的是一些挨挨挤挤不知名的野花和小草,他们都以近水的池边为家,骄傲地伸展着小叶花。

当登上那雾岭大山的圣洁之峰端时,我高兴地跳跃着,高呼着:“我们上来啦!”山间回响的轰鸣声经久不息:轻风抚弄和细吻着我们的头发、牵扯着我们的衣裙,送来满怀关爱与问候:树梢也抚琴浅唱,散发着芬芳馥郁的花草婀娜献姿。似是大山之主为我们开设的歌宴晚会,让光临的游人个个赏心悦目。

岭的右端,是风光遐迩的观景胜点。这里且不说那绿意葱茏,摇曳多姿的花草、便不说守护着大山的奇形怪状的巨石,单是千姿百态的松树就够你眩的了。秋天的到来使他们开始抹上一些铜古绿的色调。这些颜色组成了华丽的壁毯,树林隐藏在下面,仿佛准备着向寒冷的冬天挑战。松树的傲骨在于她不择条件,不怕艰险,不畏严寒和酷暑。总爱把根牢牢扎在悬崖峭壁的隙缝里,在半空中展枝长叶,好像是与狂风、迷雾争夺天日,又像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影张望;有的象一把撑开的墨绿大伞,苦苦地等着你......。

在树荫下的一排排留吃的小摊小店,宽的地方摆上几桌,地方窄的就一个桌机儿。可香喷喷的油炸鸡、烤鸭、鲜鱼、鲜虾、汤粉、煮面,应有尽有。当你正在享受着这些吃喝,或者在指手划脚,说长道短时,真真假假的景象都在老天爷撒下的浓雾里,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待云开雾散时,极目远处的村庄,吹烟袅袅,家兴人旺;目接道路,万莽穿梭,交集如蛛网;借镜远眺前方,可将140公里开外的美丽的绿城---南宁尽收眼底;再环顾四周的城市,竟觉身处其境,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再往左端的岭胜览,钦州电视转播塔建造其间,也数得上是一处好景致。这里高楼耸立,造型各异,似是一个小城镇。一朵朵象降落伞的卫星收视器,飘然而至,当空而降,似是一盏盏闪光灯,光芒四射。繁盛的花草树木围绕着的楼檐下,一张张石凳在树荫下摆设,游人尽可憩坐赏景,领略这世外桃源般的风光。巍然矗立的卫星收视架,火箭发射般冲天而上,雄伟高耀,形成了整座大山的附托之观。架的旁边屹立着四个最大的卫星收视转播塔,分为两组,像孔雀开屏,又像月光下的情侣,相依派对。与其相对的是东南端建造的三个形成“目”字形的池塘景观楼,三个色彩斑斓的石磁伞,一字形的排列在楼顶上,很是别具匠心。要是在阳光明媚的时日,在这里观赏景物,就另有别致了。池中的水静如镜,微风轻拂,时而波光鳞鳞,大山楼阁倒影其中,既不疑是海市蜃楼?

忽然,鞭炮阵阵,钟鼓声声。细听分辨时,竟是从池那边传来。只见来庙里烧香祈福者,络绎不绝,香火甚浓。我乘兴而眺,哗!犹如广寒月宫,山水天一色,尽显岚光。池对面的一梯梯山茶也不约飘香四溢:把整个场合的气氛闹得沸沸扬扬,令人兴奋不已。

向西南方望去,一座座秀山连绵起伏象一群群奔驰的兽脊......。

我们都懂得“独木不成林”这一俗语,但经过现代高科技的改写、能使独木成林驳回前言。但又有谁读过“独岭山重山”这句诗呢?

夕阳西下,新月高挂,随着夜幕的降临,雾更浓更重了,那雾岭更显得蒙蒙胧胧了,只是模糊的山峰上添了一层银灰色,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真是无论什么时候看,也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那雾岭无处不成诗,无处不入画。

此时,游人已纷纷下山,寥寥无几了。于是,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悄然下山。

相关文章关键词

《探幽掘奥话那雾岭》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