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兴国三僚风水玄机

兴国三僚风水玄机

2013-10-15 21:59 作者:宾宾 阅读量:4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早就听说兴国县有个风水村,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前去探访。春风燕语的4月,终于与朋友一道驱车来到了像花瓣一样散落于山间的梅窖镇三僚村。

车子在一个小小的晒谷场地上停下后,同行的熊先生将记者带进了一个藏有八卦图的小竹林。“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三僚。”熊先生说,三僚村自五代十国起,先后出了27位风水大师。在明代,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还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先后有数十人奉诏供职于钦天监衙门,专司皇家风水。因有勘定明十三陵、故宫紫禁城、长城等建筑杰作,三僚村被后人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站在偌大的八卦图前,熊先生介绍起了三僚风水的玄机。熊先生说,三僚最著名的风水师是明朝廖均卿,他勘择了明十三陵之首的长陵。明朝朱棣在金陵登基后,在永乐元年改燕京为北京,征三僚廖均卿前往相都,规划宫阙皇陵。当年3月至8月,廖均卿终于在北京昌平县东的黄土山觅得吉壤,将黄土山的地图、地钳记,拟成奏章进呈永乐皇帝。朱棣亲往察看,甚为高兴,立即降旨封黄土山为天寿山,圈地80里,作为皇陵禁区,并且授廖均卿为钦天监灵台博士,督修长陵。

熊先生介绍,廖均卿尽管被朱棣授为钦天监灵台博士,但将三僚风水推向顶峰的皇家御用风水师却是曾从政。

廖均卿勘测十三陵之后,曾从政奉皇命勘测长城,选择合适位置重新修建军事要塞。此前,曾从政的业绩是为永乐皇帝的母亲徐太后择陵于昌平,其呈给永乐皇帝的奏折中这样写道:“臣学愧青囊,术惭玄妙,随与武义侯王通等督视陵宫,敢不披肝吐胆,以尽忠言,详察等处之山,不堪任于陵室,惟昌平县东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美丽,真勘陵室根基。”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三僚村众多的古建筑中,以曾氏的蛇形祠堂最为怪异而出名。蛇形祠堂位于村北,祠堂后是人工堆砌的7级土坡,名为“花台”,风水里意为聚气。花台与周边的环境衔接,很像一只卧着的蛇。熊先生说,花台上的两棵古樟树,被三僚人称为“金蛇挂树”。

祠堂外的院墙之所以被砖石围出弯曲的形状,是因为风水里讲究“曲则聚气养气”。记者依着奇特的布局先穿过小门,再绕过门前一堵弯曲的照壁,向右穿行见到了一个祠堂。祠堂门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深约两米,祠堂左右厢房的深度不对称,左窄右宽,大厅前的油平则显得较为狭窄。厅的中央有两个香炉,高的放在神台上,低的放于地面上。天井雨檐前高后低,日光无法照到神台上的香炉,但如果蹲下看地上的香炉,则刚好面对天井看见日光。

熊先生说,蛇形祠是明朝初年风水名师廖炳的作品,处处充满了玄机。左右厢房的设计加强了子孙的运势。因为曾姓分有五房,其中一房因为先祖违背传统道德观被香炉和深塘克制后,经人点拨才在地上放置香炉“重见天日”,得到挽救。

熊先生说,三僚的地形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太极图,曾、廖两姓分别居住在太极的两仪。记者站在山上却始终看不出太极图形,“这也必须要懂得地理风水,才能参透其中奥妙看出太极地形。”熊先生解释说,按照三僚人的说法,三僚村每一座建筑都有风水的玄机。

据熊先生介绍,在三僚,虎形墓更具灵气,能庇护后人。虎形墓依山形而建,感觉犹如一只老虎卧在山头,两尊副碑高约一米,宽约50公分,如同两只睁大的眼睛,虎视眈眈,墓碑如张开的大嘴俯视着山下的村落。

“这也是风水师的杰作,虎形墓刚建好之后,除了长房子孙人丁兴旺外,二、三房子孙都不是很顺畅,后来就在虎头左右两边加建了两座副碑,意为‘开虎眼’,果然此后子子孙孙们都开始兴旺。”熊先生如是说。

在墓顶的山坡上,还有一座半人高的石雕望碑。“望碑除了用来象征老虎头顶的‘王’字外,还有更深的含义。”熊先生说,原本虎形墓地势极好,墓前一片开阔,但后来墓前的树木、建筑越来越高,挡住了虎形墓的气运,为了能更好地聚气,后人在虎头上方加建了这座望碑,意为高高在上,又可望尽山水,收在眼底。

在廖氏宗祠周围,记者发现有许多人工开挖的池塘,其中“七星池”和“百口塘”名传海外。据熊先生介绍,廖氏的房屋自然环境并不理想,村子是建造在山坡上(俗称坑上),二条山溪从山上向祠堂方向冲来,来势很猛,对村庄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三僚人说,这种地形是“四煞临身”。为了避煞消煞,后代人丁兴旺,廖姓先祖廖厚公在明太祖年间以“文公无蚊祠”和“月洲堂”为中轴,利用五行生克和制化的原理,在“文公无蚊祠”的后背由南向北开挖“七星池”,就像人体的七窍一样,通气聚气。

采访中,记者发现三僚村还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就是看上去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池塘,并有古人留下的水沟连接。熊先生解释,挖“七星池”的同时,廖厚公还在村中开挖了108口水塘,如人体的108个个穴位,这样,“七星池”和“百口塘”全部用小溪贯通,象征血脉畅通,起到蓄气聚财、藏风得水、人丁兴旺的作用。

三僚村的“七星池”虽然名扬海外,但已踪迹模糊,只有贯通鱼塘的水渠仍在,但渠底已经干枯不见水。

熊先生介绍,唐末年间,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卢光稠请杨筠松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卢光稠问杨筠松是否还另有天子地?杨筠松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于是在杨筠松酒里下毒。杨筠松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途中他问弟子曾文饵此处何地,曾文饵说是药口,杨筠松叹道:药到口必死矣!杨筠松在临死之前告诉曾文饵,去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而真正意义为: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在村委会东面,有一绵延200米长的土墙,名叫“下砂”,是风水术中的专用名词。

相传明初曾氏的风水师曾从政,发动族人筑起“下砂”,以贮财聚气,但屡次遭到另外一姓氏的强行阻挠,明朝永乐年间曾从政成为国师,病故北京后,明成祖遣宫中的黄衣太监二名,护曾从政灵柩还家,并助曾家筑完下砂。二名太监到达三僚村后,三天内在曾氏水口堆起了一座巍然山梁。但其中一名太监突然身亡,一种说法是太监不服三僚水土病故,另一种说法却是曾氏人为了消灭与己斗争的另一姓氏,故意毒倒太监,并将其尸体偷偷放在那一姓氏家门口,嫁祸对方。最终太监被葬于“下砂”,有了太监的“皇家官身”镇守,再无他人敢破坏下砂。

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下砂”仍在,太监墓依然存于竹林间,大理石墓碑的碑文仍依稀可辨。

熊先生还给记者介绍,在三僚村后的龙山上的二块石头间原来有一棵九尾杉,距今已有1120多年的树龄,据说这棵九尾杉是杨筠松亲手种植的。树前树后的石头就像是三僚人外出做风水的背包,九尾杉就是挡风遮雨的伞。2008年,这棵历经千年风雨的九尾杉在雨雪冰冻灾害中死去,暗喻着现在的三僚人外出再也不用背着背包撑着雨伞,而是开着小车出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僚村有5000多人,大都是外出做风水谋生,且都是师从唐末杨筠松的弟子曾文饵,每家都藏有堪舆必须的杨氏罗盘。此外,三僚村每家都有流传下来的风水术手抄本,而且这些手抄本秘不外传。

相关文章关键词

《兴国三僚风水玄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