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闲来处,寻理悟义

闲来处,寻理悟义

2013-10-19 10:17 作者:夏日的梦湖 阅读量:23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闲来处,手握一卷,任窗外喧嚣,时光流淌。

——————题记

闲来处,捧一本书,心情渐渐与书中的蓝天白云交融起来,读到优美句字时用笔记下,乐在其中。将读书的心情诉成涓涓流淌的细流,流过我的笔墨,流过我的脑海,流过那久未滋润的干涸的每一块文字土地。莎士比亚曾说“我们看错了世界,反说世界欺骗了我们。”生活中不仅有阳光,也有悲伤;不仅有春风,也有眼泪。离开父母、老师的庇护,步入社会,如何“笑傲江湖”?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们是幸运的时代人,唯有读书,才能使我们全身灌满正能量,书籍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有人说:“读书,它是一种沟通,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分离。”而读书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沟通的快乐,一种分辨事实,辨证看事物的快乐。

近来一直在读《素书》,只看书名便买了一本。书的前言很有意思,简述了鼎鼎

大名的汉相张良之所以能名载史册,靠的就是黄石公相送的一卷书,而相传这本书就

是《素书》。怀着对这部古老的传世奇书的神往,我打开了扉页开始阅读,手指翻阅

了一页又一页,时间彷如把我推进了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让我在时空、人物、时

代的大潮流中寻觅着人生的美丽。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看《素

书》描写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时写道,他通晓六经,很多学习儒家经

典的人都来向他请教,他捧着经书为人讲解,从不知疲倦,并拿出自己微薄的俸禄供

前来求学的游士。后人在他碑上铭刻:“廉洁俭约,克己奉公,直言尽职,利泽生

民”等语。每每读此页自己倍感羞愧。

如今,在这高科技发展,繁荣昌盛,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为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

斗的新时代里,我反而不如古人,我常常会因为衣食住行而倍感焦虑与痛苦,不是没有吃的,亦不是没有穿,更不是没有住的,而是欲望的急流推着我向前,需要更好的,更奢华的。于是我忘记了校园里的理想,忘记了枕边的书籍,忘记了手边的工作,变得只求速达目标,急于求成的人,常常为了自己的失败而埋怨于这个世界。都说现在的新时代工人不如以往,特别是90后的一代,缺乏工作激情,已经从古人的似书如命转变成了“似机如命”,没有书籍的聪慧难免是颓废的啃老一代。在“狂物奋族”的今天,不能丢弃的依旧是千古不能弃之本,只有不断嚼古人留下的智慧,方才为自己寻觅出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工作上的自己,总是怀揣着更远大的理想而敷衍于手边的工作,异想天开的期待着天上掉馅饼,至读了《素书》才让我顿然清醒,真正领悟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大众之理。

挑一本好书,随身携带,在闲暇的时光里,时常看、时常记、时常想、便能时常鞭

策着自己,提升修养。

不管是清宅独宿,壁洁虫吟,还是市井街巷,喧嚣繁杂;不管是历朝野史,情趣幽谐,还是小说杂志,悲情笑话;不管是繁忙工作,政务如山,还是外出游玩,涉水赏花,都喜欢随身携带一本书,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偷一点时间,翻阅,记下那些停留在心间的文字。

小时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犹太民族有这样一个传统,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一本书上滴一点蜂蜜,然后叫孩子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就是告诉孩子:书是甜的。书是甜的!书是有营养的!小时候很是纳闷,只是知道认真读书才能获得老师手中的小红花,拿着小红花、奖状回家才能获得父母的表扬,所以也就感觉书真的是甜的。如今的我,已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校园,渐渐地自我独立,在纷杂的社会生活中,心中仍有那份充实与恬静。每天阅读一点文字,才会感觉自己今日的时间并没有荒度,夜入眠时,才会发现梦是甜的,书是甜的。

相关文章关键词

《闲来处,寻理悟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