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难当之老同学的期望值
同题作文好人难当系列
一老同学的期望值
文//杨远煌
读了东湖副刊朱紫悦版主《好人难当》的文章,我不仅有同感,而且,我经历的好人难当的事多。好人难当的事早已不是个案,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万勇和我是初中三年级的同班同学。以下就称万勇为老同学了。我的家和老同学的家都在农村,两个村子是相邻的,那时,我们都是农业户口。初中毕业后,老同学和我各奔东西。我去读高中,高中毕业后回家种地,关于老同学的事就是听说的了,老同学去了部队,当了兵,后来转了志愿兵。按当时的政策,转了志愿兵可以安置就业的。
我和老同学分手后的重逢是他已在县市物价局上班了,来我们单位办公事,我们有幸见了面。我和老同学的重逢彼此还是很惊喜的,但是,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多谈,只是相互简单打了一下招呼,他告诉我,他转业后安置在物价局了。
在镇粮站临街的一门面房内,摆放着原创的油画作品,已经制作好的或者正等待着制作的广告牌子,我一次看到老同学在那间门面房,以为是巧合,两次见到老同学在那间门店,我以为老同学在别人的门店短暂逗留。老同学没有向我提起他开店的事。我多次见老同学在那间门店里打理着,我好纳闷。我问起来,老同学才告诉我,门店是他开的,油画是他画的,用来卖钱的,广告牌是人家出钱请他制作,老同学很被动的告诉了我,老同学没有向我介绍自己在县市物价局工作那样主动。
我和老同学同在一个镇的街道居住谋生,我们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谈话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原来,县市安置办公室早已将老同学的工作关系和档案转到县市粮食局,县市粮食局将他的工作关系和档案转到了镇粮站,老同学说出了县市物价局没有安排他成为正式职工的理由是,县市物价局的编制有限。老同学的工作关系和档案转到镇粮站的那阵子,正是粮食系统改制的档期,镇粮站的职工开始下岗,老同学安置到镇粮站实际上是下岗,是空头支票。老同学言语里表露着委屈和不平。他请求我给他向新闻媒体反映反映,我答应了他的请求。我做了相应的准备,写了一篇稿子,题目是《未曾安置先下岗》,那时候家用电脑离我还远着呢,我用手抄写好了稿子,留了备份,我将稿件寄到了《解放军报》编辑部。
我的稿件署的是老同学的联系地址,稿件寄出后的一段时间,我没有得到那方面的任何消息,我以为石沉大海了,后来,从旁人口中得知,我的稿件由《解放军报》社转到了中央纪委,中央纪委转到省,省再转到县市,转到了县市粮食局。县市粮食局的领导将镇粮站的两位头头弄到县市粮食局去,所谓的了解了一下情况便不了了之。这些事情老同学对我是只字未提。老同学仍然是在开他的门店,画他的油画,制作广告牌。一次,老同学当着我的面说出了这样的话,我给他向新闻媒体反映的情况并没有给他解决什么问题,相反的,粮食局和粮站的领导因为这事很反感他,他和粮食局和粮站的领导的关系很难面对了。
老同学的话触动了我的思维,我开始对这件事思前想后。
老同学和我分手已经17年了。这17年中,我们各自经历了太多的事,我们的变化太大。那时候,我们是很青涩的翩翩少年,现在,我们都已不年轻,各自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各自的事做,有了各自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老同学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并不爱好画画,他在部队学习了很多知识。而我呢,业余的在报纸上发表小的文学块块,发新闻稿。老同学是主动请求我,我并没有给他承诺什么,他没有要求我承诺什么,我考验过他的诚意之后才写了稿子,我自费寄出了稿子,没有当他说邮资和稿件纸的费用,更没有找他索取,他连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言语里流露着怪我的意思。我和老同学在以后交往的过程中,开始审视他。我的这位老同学城府很深,对于那件事情的期望值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在内心,如果,事情能够解决得好他是不会怪我的,我在保持沉默的同时并不怪老同学,和老同学一期转业的战友有硬后台的被安置在好的岗位,而老同学后来出去打工了,十几年当兵的资本几乎没有派上用场。
我和老同学现在见了面仍然象没有发生过那件事一样。
2013年4月23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