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狼乡
(一)
狼巷迷谷距凤阳30千米,在殷涧镇内。
殷涧镇山丘广布,几十年前野狼成群。这儿老人都记忆犹新,随处都可以俯拾一些关于人狼大战的故事。
殷涧多山,山岭线条柔和,东南——西北走向,远看气势磅礴,群山中有一条山谷,外观看,很普通,无异象。进入谷内,就知道里面别有乾坤,走一走就会淹没谷中,晕头转向,辨不清南北、找不到出口。谷内两壁怪石林立,遮蔽天日。似洞、似壑,山石险奇。狼巷迷谷因旧时常有野狼出没而得名。迷谷内沟壑纵横、明谷暗涧、沟沟相连、谷谷相通,谷深处抬头望天如一线,谷浅处举目观山如层峦。纵横交错。深险出幽深黑暗,逼仄处,怪石尖尖,人俯身通过还常常擦伤鼻子。
狼巷迷谷旁山坡的一片玉米地里,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掰玉米棒,不知不觉,太阳升到了头顶。在地里劳作的人们开始回家做午饭,妇女加快了速度,想把前面的地里的一片玉米掰完。人们陆续回家去,山里鸟雀噪鸣,虫声嗤嗤。一条小牛犊似的公狼,在附近的灌木林里觅食,又饥又饿的公狼盯上了妇人。狼是轻易不敢进攻人的,“麻秆打狼两头害怕”,狼对充满智慧、会使用工具的人类心存畏惧,不到饥不择食不会伤人。鸟鸣山更静,在这样的晌午,饿狼发动了进攻,迅速地扑向了妇人。妇人知道,见了狼不能逃,人没有狼跑得快,一跑,就会把后背亮给了狼,狼就会迅速的窜上,扒住人的肩膀,咬断喉咙。忙着干活的妇人听到了响动,富有经验的她并没有转身逃脱,而是迅速的抓起身边的镰刀,面对着公狼,挥刀和公狼拼命的搏斗。躲闪着、呼喊着、打斗着,衣服被一片片撕烂,手上皮肉北撕下,脸被抓破,很快成了一个血人。妇人拼命的用手抵挡着公狼的撕咬,血激起了狼的野性,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妇人手中的镰刀也砍断了,狼脸部、腿部被砍伤。妇人被扑到在地,狼张开血盆大口,咬向妇人咽喉,獠牙毕现。筋疲力竭的妇人拼尽力气用双手掰住狼口,高喊“救命啊——救命啊——”喊声在空旷的山谷飘荡,传向很远很远……终于有一个农夫听见了喊声拿着棍赶过来,狼见来帮手,只好一瘸一拐地逃进了树林。来人迅速的把妇人背进村庄,有拖拉机送进镇医院,又转入了县医院,医生都被妇人的惨象惊呆了,脸皮被撕下,肚皮被撕烂,血淋淋。经过全力抢救,妇人奇迹般恢复。
这件事发生后,当地人提高了警惕。乡里组织民兵进行了大规模清剿狼的活动。直到狼窝抓住狼崽,狼进行了报复,夜晚群狼围住了抓狼崽人的村庄,狼嚎声此起彼伏,人们关紧门窗不敢露头。村里的猪,鸡鸭鹅遭到涂炭!狼像疯了一样用狼爪抓门,甚至从矮墙跳进院落见到活物就咬。村里请示上级,用炸药炸!
在头狼喜欢聚集的石盘上,一声轰响,狼嚎声声,群狼血肉横飞。巨大的响声吓坏了群狼,它们丢下受伤的同伴四散逃去。这次大战后,人们以为狼已经远遁他乡。后来几个小孩子到山谷里玩耍才发现,狼藏匿于狼巷迷谷,于是又一场围歼战打响。人不敢进去,狼在里面藏着,偷空出来。狼和人打着游击。直到今天,还有人说看见了狼,总没有确证。
这条迷谷,多出口,里面是一个迷宫,就连当地人进谷都晕头转向很难出来。进谷,得由当地人指点,方能进得去,出得来。
(二)
四月,春风和煦。油菜花开。
作协的一行四人驱车前往。一路上满目春光,绿野芳馨,白杨摇荡嫩红的芽蕊,苦楝树、椿树小叶尖尖,叶色透明。和煦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路途颠簸,舒适慵懒。
吸引我们的是狼巷迷谷,急于探幽涉险。迷谷里充满故事,充满迷幻,充满色彩,充满诱惑,充满好奇。
从凤阳县成出发,一个小时的行程,卧牛湖段,开始进山,道路斗折蛇行。两边多灌木,藤蔓。山花眨着眼睛微笑。路过一片油菜地,花儿开得野,开得盛,开得旺,仿佛燃烧起来。一行人齐声赞扬,春风里心迷神荡,阿平举起相机拍照。山鸟转着头看摆着paosi等我们留影。
“车夫”技术娴熟,地形烂熟,是一位好向导。一座座山丘像一个个舞者从他方向盘转动中玲珑曼妙滑过。殷涧是他的家乡,太熟悉,是我们绑架了他,硬拽着他到迷谷来。
车到迷谷前,在迷谷大门前留影,稍息。本地人凭身份证打半价,这让我想起来小品里极具经典的一句话:我是凤阳人,我骄傲!
车子直开进去。有狼雕塑立于左右,“车夫说:“雕塑太过生硬了!”景区面积很大,泉池边,有方砖铺地、容纳千辆车子的停车场。垂柳,黄杨,以及一排酒家。
进入门,收票人挨个验证身份。把门人丝毫不念乡情!
进入大门是一簇虬髯的紫藤,古老的藤蔓书写着腐朽遗迹,一排架子稀疏几根,藤蔓显然没有按照人们的意志生长,有气无力的赚取人们同情的一瞥。踏入山经,虫鸣扑面,类似秋蝉的叫声。望着高大的树木寻找声音来源,不可得。
“舱舶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轴,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才子脱口而出!
(三)
古藤绕树,才子猴跳上前,两只脚悬空,两只手倒换着直上树顶。动作敏捷,不想藤蔓被人们攀援的顺滑,撒手时,没停稳,仰面于草地。众人笑。
泉水哗哗在脚下流淌,一池活石。不知谁的巧手堆叠的如此险峻三四座微型奇山,水自顶部不停的流下。世上长满了青塔、小草、微小的杂树。池水是来自山内的泉水,清可见底,用手试一试,冰冰的!山中处处景何劳人栽培?很多景区都要植入这些人文的景观,不知道算不算画蛇添足?
路往山上走,两旁多纹石,一块块条石上,柔和的线条,据研究是几亿年形成的纹痕奇观,却引不起人们多少探究的兴趣。山坡是有道高僧的墓地,少见碑文石刻。
山路弯弯,有阶梯120级,陡峭,直上。
到达始建于汉武年间的千年石寺禅窟寺,到狼巷迷谷从寺门进。北宋时期苏轼来此游玩,取“参禅旁窟居”之意,正名禅窟寺,并挥毫题了寺写名。门两旁两位僧人一左一右拦着,送香要你免费跪拜佛祖!功德香钱送你心意捐钱!说是随意随心其实是绑架,谁愿意欺瞒佛祖?我一直固执的认为佛在心中,不在泥塑的殿堂!那些礼佛的形式拘泥于世俗成见,早已成变为的苛求!
佛像不能淡然心情,跪拜不能得来富贵。千年的寺庙成了现代敛财的手段!可悲噫!可叹啊!
(四)
天然溶洞“禅窟”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洞穴。洞内幽深,一路高低起伏,时而上,时而下,在灯光的照耀下前进,寒气逼人,冷气扑面,滴水之声不时传来,一种空寂,一点阴森。小孩子没有大人的陪同不敢前进。就是成年人一个人往里摸索也会头皮发乍。洞内钟乳倒挂,悬针于头顶,不小心就碰到了头。水滴慢慢凝结于钟乳石的悬针处,经过时不小心会滴入颈部,凉意立散,惊骇。有些石头看起来像奶油流动着,堆积成乳房状,圆润,光滑;有的上下连在一起,形成上面和下面粗中间细的石柱;石头青白色,铁一般的坚硬,徒手根本无法撼动他们。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时会有侧洞,无奈大家一直前行,不能去探个究竟,只能跟上。洞中稍有声音都会有回声。
看了很多的山洞,浙江的长屿洞天,金华的双龙洞,感觉都没有禅窟洞的奇特、寒凉!
大约二十多分钟,眼前出现一排阶梯,圆月似悬挂在天空的洞口,攀登,那一架天梯。
出洞眼前一亮。
(五)
一片桃花海。
桃花缎子似的的铺展开,漫山遍野。
一片汪洋。明艳,纯净,圣洁。
身边飘荡着绯红的彩霞。展开双臂拥抱呼喊泪流满面。
桃花热烈,美女更热烈,她们响应时尚的号召,小皮坎肩,黑色紧身羊绒棉衣,小细腰扭一扭,硕大的乳房颤阿颤的。短裤,黑丝袜,细腿,长筒靴,杨柳腰,大腚,在桃林里袅娜穿越。毫不掩饰身材的曼妙,“男人不色,美女为谁活?”吸引异性,是女子本性吧。露肚脐,露胸,挺挺的,穿梭于花丛,俨然的骄傲。
桃花树后搔首弄姿,醉了山川,醉了男士们览色的双眼。今年今日此山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这是山中的野桃树,观光车司机插话说:“到七月可以来摘桃子吃,想吃多少吃多少,由着你摘!”
穷尽脑汁也找不出适合在此处赞美桃花的句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太简单,没有神韵。“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太苍白,没有劲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远没有这儿桃花热烈的味道。
这里的桃花开得野,开得赞!
有的像一团火,热烈的让人心跳加速;有的如一片雾,轻的可以飘到天上去;有的像一条纱巾,后面藏着少女的娇羞;有的像一片海,漾着粉波……醉了桃花面前,忽然想躺倒,在这花丛死去!
心弦被桃花波动,面朝桃花海,目瞪口呆!
坐上观光车,一路桃花相伴,美人在侧,神仙也。
(六)
车行二三里,到了迷谷。
游山、揽胜不看标牌,找感觉。别人的感觉强加给你,你会觉得很别扭。要发现自己的惊叹:呀——噫——呕——
或许你就和别人不同。冷眼看世界,热闹览胜景啊!
石头一层层的,尖牙,利爪。狼一样坚硬。
我们在生活了域居久了,安逸的肚皮圆圆,肠肥脑满,懒得动,懒得说,懒得动脑。动,气喘吁吁,叫唤,累死了,累死了。人,早已失却了狼性!在这样的山岭,旷野,不妨做一次小孩子,返璞归真,学一声狼嚎,惊起无数眼球!松松自己,散散心灵。
据专家说,迷谷内石灰岩形成于5.4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此处地貌为典型的石灰岩溶地貌。这片石灰石经专家研究,其石质极易被水溶蚀。整个景区大多是水蚀作用形成的,另外树根和土壤对迷谷的作用也比较明显。我们到迷谷里可以看见许多锯齿状或漩涡状岩石,也可以看见许多植物就扎根生长在岩石中。
寒武纪什么什么的,总弄不清晰,觉得是一个很远古的时代。细细看,许多树扎根岩石上,岩石一层层,有沙样层,多成片状,层次鲜明。专家说的像真的,没有新的发现,姑且信之。
进谷,像下地窖。两边岩石高于头顶,人处于仄道,偏狭,石嶙峋、突兀。有的似鳄鱼探路、有的如野狼挡道、有的层层叠叠如天书万页。灰褐色的岩石千疮百孔,苍劲朴野,凝聚着远古的风韵。
有大石自天而降,悬于谷顶,曰,天落石。天石很大,夹在谷沿。人们从石下穿过,石有裂纹,看似随时可坠,胆寒也。
摩腹崖,胖者勿进。通道极其扁仄,而且不规则,上下通道不在一条直线上,你要贴着崖壁,鼻子触着岩壁,像虫子一样蠕动。稍一动,后脑勺痛也。
人钻狼窝,自然要委屈,要佝偻,要屈身,要低头,要匍匐,要爬行……
狼牙巷,进去如入狼口,岩石尖利,似狼牙交错。谷窄,行走走要磕磕碰碰,手脚并用,感觉突出的“狼牙”坚硬于冰冷。狼巷异常曲折,多岔路,多小洞穴,有的岔道看似尽头,进去后却又有小小的出口;有的却是一个屋室,可以居家过日子。
晕头转向是迷谷最迷人处,这是一片巷网,一个迷宫。岔洞连着岔洞,而且极其相似,看似往上走,却是回头路。
当我们出谷站在谷顶时,清楚的听到里面的人说话:“往哪走啊,我怎么走回来了呢?”“跟别人走吧。”曾经有游客因为出转不出来,打电话报了警!
狼巷尚在,狼去无踪。不知道狼是远徙他乡还是灭绝,至今也是一个谜。人们对狼巷的喜爱,正是呼唤着狼性的回归。
在动物日渐灭绝的今天,狼活在人们的纪念里。
(七)
下山路,树木青葱。
山顶有三峰亭,站亭上,卧牛湖尽收眼底。
湖水澄清,树木笔直,一大片杨树林看起来白华华。”像白桦林!”才子举起单反拍下。
山中空气澄清,春风像绸缎子似的的包裹着全身,阳光绸缎似的铺树林间隙,舒畅怡人。
一处平坦的谷地,一个游乐园,三五个大秋千。一座网桥,两个巨型跷跷板……大人小孩齐上阵,玩的不亦乐乎。
一群人,一段路,一种温馨,留在山花烂漫的春天,留在这春天的狼乡。
第一次有狼巷迷谷是震撼,这一次是回味无穷。再次嗅一嗅山涧清冽的空气,沐浴桃花的芬芳,身心放松,思维愉悦。
神奇的狼巷迷谷,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凤阳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