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十二)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十二)

2013-10-13 15:22 作者:蓝宝宝 阅读量:44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十二、

那是48年早春2月傍晚的一天,红彤彤的火球发出金黄色的色泽,挂在西天,把西天照得绚丽多彩。时家宽敞进深的四合院中响起时家第三代小姐——时应珍与老爷的欢声笑语。自从小姐回到东阳,老爷的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喜气与高兴,这院落中有了那种生机勃勃那种蓬勃的画面,洋溢着欢乐与动感的气氛。时家的四合院落重重叠叠,高高大大,深宅大院中人丁并不兴旺,老爷身边只有这时家第三代时应珍小姐陪着老爷。要不是王氏坚持把小姐留在上海,时应富那叫一个孤苦伶仃,无人相伴,无人照顾,无人说话,享受不到亲情乐趣,那真是活在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老夫人在世时为时老爷争取到了老爷身边有第三代的陪伴,老爷心中只有感激,还是自己的夫人懂得自己。小姐与丫鬟满院子的玩耍、蹒跚摸爬滚打。下人们住在倒座房内,包括管家、老妈子、长短工门,丫鬟与小姐住在东厢房,老爷住在正房。但是时家家族第二代人丁便不再兴旺,第三代是坐镇两块地方,坚守时家的产业。小姐整日里在院子前后摸爬,摸到西厢房。西厢房是无人居住,一轮金黄色的火球映在西厢房的西窗玻璃窗上,小姐哇的一声哭开了。丫鬟紧跟着小姐,赶紧一把抱住小姐,说道“珍珍,怎么了,为什么哭?”小姐指着西窗上映着的火球,哭着说道“这是什么,我在妈妈身边时,没有看到它。妈妈呢,妈妈被它夺去了,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小姐看到西下的太阳,突然之间又想到了妈妈。

王氏把女儿带到东阳乡下已经好几个月了。应珍在上海的时候,看惯了父亲时应生与母亲王氏的脸。王氏把她送到东阳,应珍刚离开母亲的时候,突然之间换了一个环境。上海静安别墅的居室环境变成了东阳的深宅大院的环境,父亲母亲变成了爷爷时应富,与时家小丫鬟。这小家伙着实大哭了好几天,把爷爷与丫鬟折腾得筋疲力尽。一段时间后这时家大小姐与时家大少爷小时候一样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不吵不闹,安静下来,逐渐习惯了东阳的生活。她与爷爷、丫鬟在一起玩耍,就如应栋小时候一样,习惯成自然了。今天大小姐在西窗上看到映着的火球,忽然又想到了爸爸妈妈,哭闹起来,丫鬟骗着她,带着她玩,让她忘记之前的印象。这老地主的第三代过得真是有一点凄美。小应珍一周岁后便离开上海,离开双亲,与爷爷俩人在东阳乡下相依为命,有时人的命运好像天注定似的难以改变。应珍的命运将与苦涩、凄美脱不了干系,尽管父母爱他们的子女。

48年上半年,王氏的工厂生产形势仍然大好,他们迈开大步走在五彩的阳光大道上。时应生是男人中的实干家,有这样能出谋划策,能把关的优秀女人在身边,这男人埋头拉车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时应生脑袋虽然不笨,有脚踏实地干活的能耐。但是如果缺少了女人的把舵,他是不可能有出成绩的希望。他只能做拉车的人,配合女人把事业搞好;要他独立自主,女人跟在后面推车协助那是不可能的。他是白专道路上的跟屁虫,技术业务,他能够理解、领会做好,政治、思想的道路让他选择,便伤了他书呆子的脑子。如果有两条道路摆在他面前,要他抉择走哪条路,他是没有这个能力撑起这个责任的。

时间已经到了48年的下半年,共军攻打各地,连连取胜,占领全国各地各个城市乡村,共产前所维持的现象即将被摧毁,取而代之的即将是共产。共产风已经刮到东阳,有很多消息灵通人士与有超前意识。先知先觉的人士,纷纷出卖田地。时应富,人老实,他爱土地,爱这个家,他不会跟着那些人变卖田产。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聪明人与识时务者总是能先走一步,得到实惠与利益。时应富爱国家,爱土地,他相信共产党,相信国家。他不愿卖了土地,卷着自己的血汗钱离开这块土地,移居到民主国度去。他死心塌地的相信党和政府。他还糊里糊涂的作着春秋大梦呢,他一时半会儿绝不会接受这些快来到自己头上的这些事实,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苦心经营的土地会落到他人手中,他更想不到他将遭到万劫不复的灾难。他还在他的春秋大梦中与大小姐共享人间亲情大乐趣呢。

上海大城市,共产风刮得更是惊心动魄,家喻户晓。消息灵通人士都在做着胜利大逃亡前的准备工作。那些大老板们都已蠢蠢欲动,他们都在忙于兑现他们的财富。卖工厂,卖房子,兑现银子滑脚是他们当前最首要的事情。卷着金银细软,携带家眷老小奔赴民主国度是他们当前最好的选择。一时间上海银行挤兑空前,工厂、房产大批拍卖,有钱人大多往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台湾民主自由世界、美利坚民主国度、新加波自由发达世界进行地理位置大转折,大迁移。

王氏他们自然也得到了共产的风声,最早一批大老板已经卷着金银细软,携带着家眷大小全家滑溜了。王氏与应生商量此事。王氏说“应生,现在我们的企业形势正在如日中天的发展,但是现在的风声很紧。解放大军一攻进上海租界,占领上海租界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事情,立刻会想到我们的工厂便会被共产,最起码我们的产业,是没有了自己享有的权力。有很多人都已经滑溜了。我想我们再做好下一个业务单子,赶快刹车。虽然不是太急,但是也得有所行动了。再做上个最多半年时间,我们不得不选择道路了。我看局势不好,共产的形势已经明白放在眼前了。不管怎么样,我们得把企业的财富换成真金白银。接下去去往什么地方,我们再做商讨。随着局势的明朗,越到后面,企业的财富越卖不出价钱了。因为人家都开溜了,有谁还会要这样快被人没收的财富呢?”这书呆子时应富居然说“不急,没事的,共产党不至于把我们的财产没收吧。我相信人总得讲一点道理不是?一时半会儿不至于这么严重。过一段时间我们再商量着卖吧。”他的想法比老爷时应富好一点,但是他的思想观念也太糊涂。

有政治头脑的人嗅觉灵敏,共产的消息早已不知不觉的扩散,让人们警觉,在他们的思想上敲起警钟。然而就是有这样一批善良的人,他们并不感觉到危险的逼近与灾难的来临。他们还如睡在梦中,糊里糊涂难以自拔。他们相信世间的事情能通过说理解决,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个统治阶级打倒被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这个政治运动将铺天盖地的席卷整个中国。好人,善良的人往往是要吃大亏的,他们总是相信这个国家,相信这个政党,相信这个时局。好人、善人怎么也改变不了脑中装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一条简单真理,防范于未然的警惕。

正在王氏他们的企业蒸蒸日上,银子滚滚而来之时,局势也越来越紧张,政治形势有了非常明白的显示。聪明人有的在行动,有的准备行动,有的想行动。王氏当然觉察到了,不能再延误了,她要与应生做一番决定性的思想行动了。时应生唯唯诺诺,瞻前顾后,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作为的胆小男人。在这节骨眼上,王氏当机立断决定停止生产,夫妻俩人准备坐下来好好合计一下今后的前程问题。他们该走哪条路?哪条路是正确的,合适的?这条路如果走得是正确的,将决定今后自己人生以至于下一代人人生命运的幸福自由,快乐无比;这条路如果走得是错误的,将决定今后自己人生以至于下一代人人生命运的苦难悲惨,后患无穷。原本王氏为了事业,为了考虑长辈的想法,而放弃了子女与自己在一起生活的想法;如今王氏为了事业,为了这个家,为了老时家的田产,想与时应生坐下来好好商谈,决定这一代人的人生去向与下一代人的人生去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十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