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

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

2013-10-16 05:45 作者:春在枝头 阅读量:29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刚才在新浪发博客时,看到了博友转发的署名为“金砖家”的文章——《余秋雨的两任前妻声讨前夫》。看后百感交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用鲁迅的这句诗来形容我看到此文后的情形最是恰如其分的了,这句诗此刻正如幻影般地在电脑屏幕上时隐时现着。

余秋雨是我最敬仰的作家,可以说在如今的文坛上没有谁能代替余秋雨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就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不能。可是“金砖家”的这篇文章一下子让我心情跌到了深谷。“声讨”的里面用余秋雨辞去“上海戏剧学院”的职务为切入口,大肆“揭露”了余秋雨的“伪君子”面目。余秋雨熠熠生辉的万丈光芒在“金砖家”形如流水的字墨间一点点地被湮没被扭曲,直至变成了一滩臭气熏人的恶水。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顿时从脑海里蔓生了出来。这就是令我时常挂在嘴边并向文友们宣扬的大师风格吗?这就是文采裴然、声名远播海内外,被我国文坛誉为“思想和文化的领标人”的余秋雨先生吗?

我愤怒——写文的人真龌龊——余秋雨不能这样做。

愤怒使我心仪已久的槐花晚宴变得寡淡无味了。

我疑惑——前不久,我还在“余秋雨研究里”看到余秋雨与夫人马兰一起在上海老家侍奉病中的老母亲。老母亲溘然长逝后,怎么就把孝顺的妻子一脚踢开了?——我在“新浪微博”里,一直关注“余秋雨研究”,凡是“研究”里发表的余秋雨的一切动态我都非常关注。难道是微博里的“研究”错了。

去年的一个暑假,我怀着对余秋雨无比崇拜的心情,认真地拜读了《余秋雨作品集》。

此时翻看着读过的这本砖头厚的集子,内心依然是汹涌澎湃。那一段段用红笔写就的读书心得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一篇篇秋雨经典的散文里。

“假如现在还有一场文化大革命,形势将会更加可怕,那些蛰伏在墙角里和隐藏在心底里的“恶”一定会变成魔鬼,把他们眼中、心中的不满统统吃掉,而且不吐骨头。”“当今也有文革的种子在黑暗里滋生,也有武氏朝代的‘匿名信’在传承。这种防不胜防的阴招残害了多少正直的人啊!可恶的制度!可恨的小人!戏剧《梨花案》应该让每一个当权者学习后反省自己的为官之道,让有良知的世人去谴责可恶可恨的小人!”这是我在读了《戴黑边眼镜的青年》之后难抑愤怒之情写下的一时感触。

我向来不太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只因鲁迅犀利的笔锋划开的大都是凄惨的星月,总给人以凄凉阴冷的感觉,能像《社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有情趣的文风不太多。但此刻看着这些读后感,就觉得文笔似曾相似,忽地悟到却有几分与鲁迅的文风神似——诤言利语,直砥阴暗现实。在《道士塔》的感悟里,一个鲜明的新时期的鲁迅形象跃然纸上:

“欧美在创新突破,中国在沉沦、摧残,这就是中西文化最大的差别。”

“让这样的人看管璀璨的民族文化精粹,真是文化史上的悲哀。”

“愚民又在扼杀中国文化,令人寒心!这又是中国民族文化培养出来的一批投机钻营的所谓文人。”

“欧美对文化的崇拜与当时的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对中国文化是怀着朝圣的心态跪拜求之,而当时的所谓文人只是看到了眼前的一点个人利益。真乃鼠目寸光之流!”

“不忍再读下去,这些强盗是在吞噬着我们老祖先的灵魂。那些口口声声以孝治天下统治者竟然无视这种侵蚀。一个不崇尚文化的民族,岂能不败!”

“五千年的传承、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精髓,能流传到如今,是多么地不容易啊!祖先的灵魂曾经在大秦帝国的烈焰中炙烤过,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磨砺过,而今又在圆明园的废墟中哭泣着,在荒漠古道上撕心裂肺般地呼唤着:“救救我们吧!孩子!”

《道士塔》岂止是余秋雨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那也是我们千千万万有良知的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

明亮的月辉下,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在沟通、在融合……

《有人来敲门》写的就是余秋雨先生在“上海戏剧学院”担任院长期间的一些事情,我之前怎么没有看出余秋雨先生“包藏的祸心”呢?就着昏黄的台灯,怀着捕风捉影的窥探心态,细细地读着,想从中找到“金砖家”所言的“伪君子”的迹象,然,细细读后,却令人失望,就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神探摩尔摩斯也难以从中发现一丁点的蛛丝马迹,反而使此文的内涵又在我的心目中提升了许多,这就应了一句读书名言:书,常读常新。

余秋雨在担任戏剧学院的院长时,能正确分析时局,准确地把握住学院命脉之人中,结合学院现状采取了一系列的整顿管理措施:稳定大局与人心,从生活细节上乃至于言谈举止上,提升自身素养;他尊重别人,善解人意,关心每位教师的生计,以人为本,宽宏大度;他给学院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宽松的生活、修养氛围;他理智地认识、评判地看待过去的那段历史,理解与宽容地处理着历史遗留问题;让奔波了十年混乱的学院管理有条不紊地回归到了正常的运行轨道。他不愧为我国文化的领军人物。有这样敬业的院长在,学院怎能不生机盎然?

夜越来越深,金黄的一轮明月悄无声息地向西挪动着莲步……

在《余秋雨作品集》里寻觅不到一丁点的余氏“伪君子”鄙陋、猥亵的丑态,反而让大师的形象如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玉宇中,明亮着寂静的夜色,使玫瑰、月季、芍药次第地开在了春天温馨的睡梦里。

在这样静美的夜色里,沙原隐泉、阳关雪、庐山、三峡如约地汇集在了我的指尖,与我一起温习着儒家的经典,感悟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轻吟浅唱着“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寂静的夜色荡涤了白日的浮啸,明亮的月华了洗净了雀鸦的聒噪。静谧的夜色让我的思绪飘落在莫言的《读鲁迅杂谈》上——今晚真怪,明明是要写余秋雨的却总要把鲁迅、莫言牵扯进去,好像是回到了大宋“奸党案”里。蔡京陷害司马光时牵扯进去了一百多人,在我国泱泱的历史长河上,像蔡京这等鼠辈小人、奸佞之徒是层出不穷的。莫言因为一部《丰乳肥臀》获得了“十万元大大奖”,但也引来了舆论界、文学界空前猛烈的袭击,如果他当初没有读过鲁迅的文章,早就会被吓得战战兢兢、蜷缩一团,就是鲁迅的文章使他胆量倍增,鲁迅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启发了他。“鲁迅褒扬的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我没有资格学习,但我有资格学习落水狗的精神。我已经被你们打落水了,但可惜你们没把我打死,我就爬了上来。我的毛里全是水和泥,趁此机会就抖擞几下,借以纪念《丰乳肥臀》发表一周年。”这时候我也开始崇拜莫言了,我被他敢做“落水狗”精神折服了。

无论什么时候,就有那么些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的人。

大奸臣蔡京处心积虑地陷害比自己能耐大、功劳高的忠良,莫言的头上一罩上明亮的光环,马上就刺疼了某些利益熏心之人的小眼睛,何况一直享誉国内外文坛、光芒四射的余秋雨大师呢?

毋宁置疑,今天我在“新浪”看到的这篇《余秋雨的两任前妻声讨前夫》的博文严重失实。就如二十四日我们在“新闻频道”里看到的那则美联社发布的“突发新闻”——“白宫发生两起爆炸,奥巴马受伤”都是极端失实的报道。

“文化的责任是向世界传播爱和善良”,余秋雨的这句话在“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的春夜里愈发地静美迷人……

(2013年4月26日深夜草就)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