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二十五)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二十五)

2013-10-17 15:11 作者:蓝宝宝 阅读量:37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二十五、

大哥、二哥结婚后,大哥探亲假假期结束,大哥返回工作单位——贵州平坝。母亲让我去浦东陪伴大嫂,大嫂一个人冷清,母亲说让我与大嫂一起生活,减少大嫂的孤单、寂寞的感觉。其实夫妻分居两地也是毛左那时的户籍政策造下的孽,又是体制造成的不得已的婚姻苦衷。我一个姑娘家陪伴嫂子,减轻嫂子空灵、渺茫的感觉,实在是勉为其难的。其实父母亲虽然脑子不笨,但是他们小市民的市侩很丰富,尤其是父亲。他们轻易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吃闲饭,他们将金钱看得很重,尽管他们是有能力维持子女中间发生困难的人的生活,他们的经济状况足以应付其中个别子女发生的暂时困难,然而他们还是千算万算,不愿让子女闲暇在上海。母亲让我去浦东的意思我知道,因为上海没有赚钱的活计,上海的厂矿单位都是正式工才能干的;浦东有赚钱的活计,但是那些活计都是既艰难又赚钱少的活计。农民清苦,那些活计在农村有人做。于是我在浦东干起了做麻袋花的行当,自己养活自己。

祖母那时的病情还是老样子,没有恶化的表现,于是母亲让祖母还是回到了浦东乡下,由二嫂照顾。

我在浦东做了一段时间的麻袋花,什么也不想,糊里糊涂的过着日子。尽管这样我脑海深处总是有异样的痛苦。

半年后的一天,母亲来到浦东,让我回上海。母亲说“你祖父胆囊生胆结石,经常痛得在床上翻江倒海的折腾、打滚,需要住院手术治疗,你去医院陪护祖父手术后的陪护挂水以及饮食起居吧。”母亲的话我自然是听从的。

祖父是在73年下半年住进卢湾区中心医院的,他同病房有一个病人是浙江省的农民。祖父性格豪爽,那病友与祖父的性格合得来,两人很快成为好病友。那病友姓张,老张同样热情爽直。前者是直爽、聪明,成语典故、民间故事、旧闻新闻,上到国内外大事下到家庭、儿子媳妇、女人儿童,博古通今。后者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海阔天空一路是蓝,牛B感言一派海味,两老头从此结下了友谊,无话不谈。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直率。虽然年纪一把但还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而且口才练达,潇洒倜傥,喜交朋友,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在病房间成为一对老挚友。虽然两人都已经人到暮年,但是整日里还是谈笑风生、热情豪放,丝毫看不出老年人身上那种死气沉沉的呆板气质。于是乎从社会谈到家庭,无话不谈。

因为母亲那时还没有退休,家中正缺人手服侍祖父病体。母亲看着我娇美瘦弱的身体,下定决心不让我再去外地,准备让人介绍长三角农村的男青年,让我与之配成组合,结为夫妻家庭,而达到不去外地,留在离母亲比较近的农村的目的。因为我在云南实在是病来如山倒,有一次还出现了病危的状况,母亲可不想让自己心爱女儿的小命交代在千里之外的荒郊野地,做一个孤魂野鬼。所以母亲是拼了命的托人介绍农村男青年,只要距离上海近一点就行。母亲真可谓为女儿煞费苦心,用尽心思。这次在祖父住院期间认识了老张,正中了母亲的心意。于是这个看护爷爷的任务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我的头上,由此引来了我人生的苦难转折点......

老张与祖父是同病房关系密切的知心病友,两人越来越亲密无间了。母亲作为祖父的媳妇,服侍公爹是她应尽的义务。母亲贤惠善良,十分重视服侍、看护公爹的事务。因为父亲在外地——甘肃兰州支援内地建设已经很多年了。长期以来母亲既当爹又当妈,带大了这么多孩子,我在兄弟妹妹中排行老四。母亲担起了服侍公爹的义务,真的很不容易。我从小深受父母的宠爱,母亲的关爱更是令我感动,所以母亲的话,我不能不听,尽管我是个倔头倔脑的上海小姑娘。

祖父年轻时候风流倜傥,与祖母分道扬镳,他们是老法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头来还是执子之手,劳燕分飞,无性婚姻失败,祖母与祖父不在一起过日子。他们花烛夫妻时,成亲拜堂在解放前没有办结婚手续的规矩。共产前祖父便与一个妖艳寡妇姘搭成夫妻,祖母便被抛到老家乡下,也没有办什么离婚手续。祖父与姘妇成为夫妻,两人居住在上海市区。到了祖父年老之时,母亲还是管了公爹,我的祖父的生老病死。

老张与祖父成为亲密病友后,母亲将我的事情全权拜托老爷子办理。此时祖父对祖母(大老婆)的子女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他发誓要帮助大房的子孙,为他们做点事情,尽管他不爱奶奶。社会已经到达70年代,上山下乡运动热潮早已风起云涌,热火朝天,扎根农村的趋势,丝毫没有改变、扭转的趋势。老爷子为办好孙女的事情是赤胆忠心,与老张的朋友关系更密切了;老张此时的脑海中跳出了他大哥天福的大孙子——金生,他还是个老处男。

于是在老张心中有了初步的设想,他想把大哥天福的大孙子,这个善良的老大难光棍——金生介绍给祖父的孙女,上海女知青——我,将他们两人的红线牵在一起。

祖父的手术做得很成功,医生从他的胆囊中取出好几颗结石。由于开刀及时,治疗到位,术后恢复得也出奇地好与快。老爷子把从肚子里开出来的几颗大小不等的小石头,视为珍宝,放在浸有药水的小玻璃瓶子内。有人来看望他,他便取出小瓶让人观赏他的战胜病魔,取得生命的战利品、炫耀品。

这几颗小石头在老爷子的胆囊中,曾经让老爷子痛得大汗淋漓,满床、满地的爬、滚。老爷子已经年过七旬,一般70岁以上的老人是经不起动刀动枪大折腾的。按照惯例,医院都不会给老年病人施行开刀手术。采取的只能是保守疗法,挂水治疗,祛除炎症,控制病情,不能得以取出石头,祛除病根的彻底根治。因为年龄的关系,一不小心,惨死在手术台上的概率却是十分的高。

老人如此症状,不作手术治疗,维持稳定现状,这石头怪物在胆囊中总不得太平,这东西在肚中总会时不时的作怪。年龄的限制,这样的老人症状,医院做保守疗法也是不得已为之。老爷子由此在心中更增添了一份自豪感与骄傲感,他逢人就夸夸其谈,自称自赞自己的身体有多棒,有多大能耐、有抗衡大手术的实力。

祖父原本就人高马大,身体结实。动了刀以后,体能恢复得很快。经过医院的准确用药治疗与家人的精心护理,祖父痊愈出院,在家中静养。每次有人来家中探望他时,他会很骄傲的拿出他珍藏的石头小瓶子,作为古董似的纪念品让人分享其中的乐趣,以此作为他此生引以为豪的“稀世珍宝”。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二十五)》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