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失踪省劳模

失踪省劳模

2013-10-19 12:22 作者:药师 阅读量:33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一个阴沉沉的早晨,领导发现,省劳模胡希,已神秘失踪。

胡希是单位化验室的负责人,男,快到50岁了,斯斯文文的,戴副金丝眼镜,浑身透着儒雅、书卷气,外号“教授”。

可比这个更为突出的,就是他身上还有一道光环—“省劳模”。

至于是省多少届劳模,除了他自己和人事档案里可查外,大家都很模糊。

之所以对省劳模的事模糊,就是他的劳模称号的获得,一直存在争议,尽管他的证书、当时与省领导在一起的劳模合影都是真实的。由于一直存在争议,省劳模的有关待遇,比如档案工资可调增两级、重大节假日的慰问等,自然没有他的份。

的确,他劳模称号的获得,是很蹊跷,单位领导、上级单位领导没有谁知道有这个事,自然就没有经过层层评选报批了。按照正常的程序,是省里给我局名额、我局给我单位名额,我单位按照名额推荐上去,获得表彰后,有关材料进入他本人的人事档案,然后按政策套增工资,报局、报省人事厅审批后生效,有了这些,才有据可查,其他待遇,才有据可依。

他没有走这条路,自然,这条路上可获得的待遇,就没有他的。

由于不能兑现相关待遇,胡希拿着证书、合影、当时报纸上的公示及表彰材料找到单位及局有关领导、有关部门,但至今不能落实。但他的证书复印件,还是进入了他的人事档案。

要说他的证书是假的,也不属实。他的省劳模证书,是货真价实的。只是,他不是经过常规渠道,而是走的另一条路。

还得从单位的剥离改制说起。90年代中期,我单位作为我局改制转企的试点单位,组建了与单位平行的企业,从单位剥离出去,划归局直管,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主体。事业体制下的化验室,也被取消。当然,这家企业,10多年来,除了产生了6位处级干部和少数富翁外,现在自然只剩下了几堆废铁。

胡希,作为单位当时唯一的化学专业本科生、工程师、化验室负责人,自然被分流到企业,承担化验方面的技术工作。他技术不错,但办事有些吊儿郎当。一次,总经理急需一个数据,给他打了几次电话,迟迟不到单位。一怒之下,下了他的课,让一位中专生取代了他。

胡希自然不肯屈居中专生之下,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他的父母,都是中学的高级教师。他的至亲,也有在市里有关单位工作的。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胡希就成了下岗职工,拿着单位的下岗工资,利用社会资源,开始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不久,就因为搞工程,亏了几十万元。那时的几十万,不是小数目。

经水一呛,他也发现了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

但就这样来找单位领导,要求回来上班,他也做不到。

后来,局为了减员增效,动员职工尤其是下岗职工买断工龄,几百元一个工龄年,就此和单位脱离劳动关系。胡希也不想在这个单位混,不到10000元,就买断了工龄。

后来,买断工龄的职工又和局打官司,考虑到都是单位的职工,出去自谋生路,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些人,全局有几百,足以对稳定构成威胁。经庭外调解,同意在时限内归还自己买断工龄的钱的,又可以恢复职工身份,就是上不了岗,至少也可以每月领取几百元的下岗生活费,直到退休。

这时,胡希早也挥霍掉了那点钱,买回来,交不起钱。

他是家里的老大,另有两个妹妹,都是很不错的,二妹大学毕业后,也参加了工作。小妹很有出息,清华大学毕业后,到了美国定居。

这个儿子,令他的父母,操碎了心。

她的父母,只得自己掏钱,为他买回了工作。记得当时是我接待的他的母亲。提起胡希,老泪纵横。她告诉我,父母对他一直要求都是很严的,对他寄予厚望,但不知他怎么会如此不争气。作为校友,老人希望我能多多劝劝他。

胡希和我是同一间大学同届毕业的,不同的是,我学的是中文。单身汉时,关系不错。我还把我仅有的几千元钱都借给了他,而我96年结婚的时候,他却不能如数还我,要不是几个哥儿们主动帮我,我差点收不了场,直到现在,都还有几百元未还。我妻子说,你的钱,要么送,要么就不要借,否则,要回了钱,就会失去了义。我妻子很反感这种人,自然,就和他渐渐疏远了。

我想,人人都会有难处的,帮帮,也是应该的。

恢复职工身份不久,我局又办了一个企业,是与一个私人企业合资的,由我局控股,地点设在地方政府兴办的工业园区里。这个企业的总经理,与胡希关系还可以,胡希找到他,企业又用得着学化学的,自然就上班了。

胡希在外也没有混出个人模狗样来,到这个企业工作后,自然很珍惜这次机会,任老任怨。恰巧,第二年五一前,地方政府给了这个企业一个省劳模的名额。老总们,赚得盆满钵满,对这个,兴趣不大。但总得要报个人上去,不然,浪费了也可惜,就想到了胡希。就这样,胡希,自然就时来运转,成了当年省政府表彰的劳模之一。

问题在于,胡希的人事关系在我单位,不在地方。地方可以给他证,但不给他待遇。单位可给他待遇,但单位上上下下没有谁知道这个事,直到他自己把证拿来找单位领导。

胡希曾自豪地给哥儿们吹,表彰会上,副省长说的,省劳模,不会没有饭吃,不能下岗。

自此,胡希除了“教授”的称号外,又多了一个“胡劳模”的称号,但这个称号,多少有些揶揄的味道。

又不久,在我局高层和那家企业的运作下,那家企业,被合资的对方完全收购。收购当年,那个私人老板就猛赚,至少又赚回了一个同等规模的企业。属于我单位的职工,自然被退了回来。老总,被安排到了局属的另一个事业单位任了一把手,正处级。

由于没有合适的岗位,省劳模胡希,再次下岗。

在外面创业期间,胡希喜欢经常出入发廊、歌舞厅、会所之类的地方,据说,和很多女人都有染。这样,他的爱人,一个本分的护士,就经常不给他好脸色,结果,吵吵闹闹一段时间之后,二人离了婚。他独自离家。儿子跟爱人过。

现在,省劳模胡希,由于有了这个光环,去和许多女性接触的时候,似乎更少了一些障碍。省劳模,肯定是不会差的。由此,胡希,活得风生水起。

近几年,单位的日子好过起来,想重建化验室。胡希找到单位,愿意承担恢复化验室的重任。

考虑到他是学专业的,又是省劳模,就让他负责化验室的工作。胡希,又上了岗。

但他的表现,还是令人大失所望。除了三天两头不来单位外,还喜欢借钱,领导的、朋友的、下属的,只要能借的,几乎被他借遍。

他常常向人说:我妹妹会给我兑美元来的。你那点钱,很快就会还你。我儿子的读书费用,我妹妹都会包了。

似乎很有来头,很多人会借钱给他。

但大家发现,他并不能像自己承诺的一样归还借款。有人还透露,他就是一个“烂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不要说新账,陈年老账,都还有很多。据说,为了给他还债,为了挽救他,他父母,忍痛卖掉了一套房子。

但大家发现,他照样在娱乐场所鬼混,拿着别人的钱。

单位发的那点工资,自然让他还不起账,让他活得很拘谨。

半年前,有人看见,她又和一个女的在香港路横穿马路,满脸憔悴,牵着一个小孩。而那个女的,从哪方面看,都不如他的爱人。

事态严重起来。

警惕性高的,纷纷向他讨债,一次又一次的,几乎要撕破脸皮。已没有人再肯借钱给他。

于是,他失踪了。手机关机。

领导发现他的确失踪时,他不来单位,已近两月。

这位领导很无奈,因为自己也被借了一万元。他看着当天的报纸,发现了令人很不舒服的文字—某领导强调:要多与普通群众、先进模范、基层干部、专家学者交朋友;要多向他们学习……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失踪省劳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