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谁在“折腾”?

谁在“折腾”?

2013-10-16 05:55 作者:吴墨 阅读量:23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008年12月18日,时任党政军一把手的胡锦涛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三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其中“不折腾”一词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热点。时隔两年半的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再提“不折腾”,强调“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后附网址)

一把手两三年间先后两次在重大会议上提出“不折腾”,足见其非一般和重要性之所在。这也说明瞎折腾、穷折腾,不是没有而是有,应该说不是一般的小折腾,而是折腾到了一定的地步或相当的程度,甚或严重的程度,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重大损失或祸患,不然怎能惊动最高领导人时间不长两次提及和强调呢?

“折腾”一词是民间口语,百度说折腾是“1.∶翻来覆去。2.∶反复做[某事]。3.折磨。”

客观说,人生在世,哪个小百姓或多或少一生中都有过折腾的经历,但这样的折腾闹出的动静极为有限,造成的后果也极为有限,对社会对国家构不成多少危害,根本不至于也不可能惊动中南海掌门人。显然,彼时的一把手所说的“折腾”并非这等毛毛雨般似地小折腾,而是足够一定级别和当量的大折腾。不折腾到相当的规模和全国大动静,不造成和导致相当的负面影响、造成重大或严重后果和损失,总书记也不至于屡次严肃言及如此重视。但究竟是谁在折腾、什么时间折腾的、折腾了什么?讲话中无具体指明,愚一介草民自然不敢随意妄加揆度。

文章还说,那些频现的豪华楼堂场馆,重复建设、华而不实的政绩形象工程,那屡禁不止的公款消费、公务旅游、出国考察,那些官商勾结、以权谋私,那些无视公共安全引起公共愤怒的“三聚氰胺”们,那些难脱管理责任的矿难、火灾……其实都是不同形式的“折腾”,不仅“折腾”着纳税人积聚的公共财政,也在“折腾”大众对于公权力的公信力,还在以“折腾”的动作一点点消解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动力。

记者只是点明了折腾的一部分,未及的折腾远不止这些。愚的一点儿经历也挺有意思,不知可否算作“折腾”?

十多年前,生活的城市里有一条几里长的主要街道,在上下行间有花木隔离带,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隔离带用灰色水泥道沿围圈,实际就是顺行内侧的道沿儿。来往行人和车辆大多注意的是隔离带里的花木,对底下的低矮道沿是什么模样不大关心。路人不关心并等于没人关心。某日一觉醒来,花木下的道沿焕然一新,换成了由深棕色之浅土黄色的彩色瓷片包裹,齐刷刷新崭崭,颇为抢眼夺目,据说是为了和打造国际大都市接轨相适应云云。孰料好景不长,三两年的光景,新貌换旧颜,又重新换回和原先一样的灰色的水泥道沿。为此愚写了篇杂文予以评论寄给报社,一周后不见发表打电话问,一哥们儿说,你批评谁呢?想砸弟兄们的饭碗儿?人家换成灰色道沿儿,是符合古城韵味和风貌,至于劳民伤财等等,谁不知道?但就是不能说……

想想也是,不这样一些单位就没话可干,城市的就业、JDP等等会受影响,更主要是一些领导的聪明才智也无处发挥。

前两年网上文章说,某地一街道绿化树栽好没两年,某日突然间换了一茬儿。原因是主管绿化的领导夫人不喜欢以前的树。如若哪个或一大群小百姓不喜欢门前的绿化树种,是否也能说换就换呢?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更换树木不是小百姓搬家那般简单,此移动非彼移动,被挪走的和新栽的树成活率能是百分百么?造成的损失谁来买单?权力真是好东西!纳税人的血汗就因为领导夫人不喜欢就随意乱花,这等事也只能在特色的园子里能轮得开玩儿得转。

前两天的4月19日至23日,创刊64年的《衡阳日报》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连续3次更换沿用了数十年的报头题字。据当地媒体人员透露,这是刚上任不足一个月、有“换字书记”之称的衡阳市委书记李亿龙所为。作为一家市委机关报竟如此反复无常,市民读者直言“这是瞎折腾”。喜好书法无可指责,但不能把治下的报头题字作为个人书法展吧?即便是上品墨宝要换报头题字也得有个正当理由和程序吧?也或许,是阿谀逢迎之徒的孝心展现吧。

此类事例现实中不乏一二,可能只是媒体未能一一披露而已。

说他是穷折腾,他肯定不认卯,而且振振有辞,百般狡辩和抵赖。什么没有尝试怎能知道梨子的滋味,没有创新焉能适应新形势和进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将落伍等等,碰见生猛的还会说,领导决策还需遵从屁民的意志吗?

咋一听,似乎还有一点点道理。尝试、创新、进步,多么动听,多么在理。的确,没有这些社会无法进步。但,究竟是创新进步,还是在瞎折腾,这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是非标准,主要是决策程序正确与否和实际效果的优劣。如果说,道沿、绿树、报头题字,均为首次,如何最佳也当内行专业人员的意见最具有可行性,不排除领导中有高人,有真知灼见,拍板定夺也属合理正常。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证明有不足或欠缺需要更换,仍应按严谨科学决策程序行事,而非领导一人拍板说了算,即便该领导是内行。现实情况往往是,领导并非内行,而是随心所欲私欲当头,完全凭个人意志一人说了算,超越组织和应有的决策程序随意拍板,折腾新花样,要张扬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不吃他人剩饭,新人新政,出手不俗等个性。但往往这些新创举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形成世人的笑柄,给国家造成有形无形的损失。遗憾的是这样的损失大多无人问津和追究。换一次几公里的道沿要花多少钱?更换一次街道绿化树要花多少钱?谁人算过这个账?就说那换报头题字,报社是否支付书记大人润笔费不得而知,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大能算得清吗?其中仅仅是满足了领导的一己私欲。

实际上,折腾中能真正出奇出新众人认可也行,可实际效果呢?是否比以前的更合理、更好、更美了能?如若此,这些故事就不叫折腾了,也或许世上就不存“折腾”二字了。正因为一次不如一次,才叫穷折腾。

穷折腾的后果怎样,对执政党、国家和社会的造成多大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因而胡锦涛屡次强调不要再折腾了。而一些人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大有一种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和不展示一下个人聪明才智抱憾终身之感。这些人可曾想过,有朝一日下台没权了,那道沿、那绿树、那报头题字会怎样呢?不说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想当年华国锋贵为一国之君时为全国多少家报头刊头题字,一时间“华体”满天飞,仅仅是不当一把手以后呢?查查看,当初的题字现如今见天儿还剩几何?况乎提不上串儿的小不拉子们?

世上想折腾爱折腾的人并非一二,但需视能力而论。小百姓在自己家随便折腾,只要不违法不影响四邻随便你。这类折腾可称之为鸡毛蒜皮的“小折腾”。而若要在社会上折腾出一定动静和影响需要条件和资格,需要能够支持折腾的权力才行,绝非一般小百姓能为,可谓之为“像样的大折腾”。一些人之所以能折腾起来,那是权力使然。杜绝折腾的最有效途径和办法便是约束和监督官员手中的权利,没有权没人听他的了,就是再想折腾恐怕也枉然。

穷折腾,说到家其根源是权利使用的违规和滥施滥用,是一种极端私利的体现,是一种对权力有效监督的缺失和漏洞,是一种对法律对制度的践踏和蔑视,是一种没有对这种私欲带来后果严肃惩处的体现。倘若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并由当事者承担相应的损失和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看看还有几多甘愿冒摘掉乌纱帽、承担巨额赔偿,甚至坐牢丢脑袋之险再去穷折腾?

当权力不能肆意张牙舞爪时,不折腾或许就成了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折腾和不折腾,也体现一个国家的法制和文明程度的进程,更是对官员管理效果的外在表现。权力入笼了,想瞎折腾,不容易!

折腾,不是探索、尝试和创新,是一种权利的展示,是一种基本可预见后果的胡整和乱来,对国家和社会危害不浅。

2013.05.02.18:50.

相关文章关键词

《谁在“折腾”?》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