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的担当
十几岁,本是一个还可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而她,一位16岁的花季女孩,已然走过了一段十年的艰辛历程。十年来,她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撑起一个残破的家。十年来,她对自己瘫痪在床的父亲不离不弃,悉心照料……
她出生于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农家。言及特殊,因其母亲是位精神病患者,家里情况多少有些不甚正常。命运弄人。她四岁半那年,父亲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摔成重伤,颈椎断裂而导致全身瘫痪。母亲受此刺激,精神病病情陡然加重,并于一日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以后,家里所有的活儿包括照顾她和她的父亲,都落在年过六旬的爷爷身上。终于,爷爷积劳成疾,在她刚读一年级时便染病去世。
如此一来,家里只剩下年仅七岁的她和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父亲,一下变得凄冷无比。“丫头,你还这么小,你就自个儿去寻个可靠的人家做义女过日子吧。爸,你就甭管了……”那天,父亲流着泪,对病床边的她说道。“不,爸,咱绝对不会离开您的。咱要永远陪在你身边。”她紧紧抓住父亲的手,泪眼花花地说道。父女俩哭作一团。
幼小的她,从此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生存,她开始学习做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还喂鸡、养猪等。为了供给家需,她还主动向邻居大人们请教,学习伺弄庄稼。要完成这些活计,对一个小女孩而言,谈何容易?其间,她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她顽强地坚持着,默默而又义无反顾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儿。每天上学前,她便先将做好的饭菜端到父亲床边,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吃;再放一瓶开水在父亲枕边,以备他渴时饮用。而后,她才自己匆匆吃过早饭,一溜小跑往学校赶。放学后,她又一路急奔回家,去照顾父亲,去完成诸多的家务。她无暇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去享受本应属于自己的童年乐趣。
小学毕业后,她升入初中。因学校离家较远,又得上早晚自习,她只得在校住读,周末才能回家。每周星期天下午返校前,她就在父亲床头,备好一周的食物:饼干、方便面、饮用水等。周末在家时,她用一张塑料薄膜铺在床上,再用毛巾给父亲一侧一侧地轮着擦拭身子;然后将父亲换下的衣服拿去清洗干净。这是她十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由于父亲大小便都只能解在床上,她这样做,是为了不让父亲因久卧病床生褥疮。“丫头,如果没有你,爸早没在这个世上啦。爸今生有你这么一个好女儿,是爸前世修来的福啊。真难为你啦……”父亲曾动情地对她说。“爸,这是我应该做的。谁叫咱是你的女儿呢?”她只是真诚地淡然一笑。
她在照顾父亲的同时,从未忽视过另一件在她看来同等重要的大事:读书。"我一定要好好读书;终有一天,我会通过读书找到一份好工作,让父亲过上好日子.。”这是支撑她走过十年艰辛历程的信念!所以,她读书很用功,学习成绩长期保持优异,但她也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
她,名叫王亮,是重庆市梁平县碧山镇川主村一位平凡女孩。如今,她已升入梁平红旗中学实验班就读。学校特地为她们父女俩在校安排了住宿。王亮继续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求学逐梦。历经十年磨砺的王亮,俨然已成长为一位“小大人”;她那张黑里透红的脸,看上去要比一般同龄女孩成熟得多,甚至有几分沧桑。但,只要有人善意地跟她开玩笑说:你一个小女孩,何必老守着一位全身瘫痪的大人,而吃这么多的苦啊。她总会很认真地回答:她是咱的老爸,咱是他的女儿,咱就该照顾他啊……
王亮,一介小小女孩,也懂担当——那份沉甸甸的爱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