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杓,我真能轻易把你遗忘
打开台州博客飞鸟的空间,
《三门木杓》博文跃出屏幕,
看着蹲在木杓山嘴紫菜晒场上,
可爱的大头,
还有背后那一排民居照片,
启动了我记忆的闸门,
把我拉到了20多年前。
木杓,
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
地处三门健跳港东南侧,
面临三门湾,
背靠炮台山。
长期的海风肆虐,
不断的海潮侵蚀,
让这里的松树奇矮弯曲,
令这里的岩石裸露突兀。
犹如一口带柄的大锅,
倒扣在海上的地形,
极像古人舀水的木勺头,
“木杓”之名不胫而走。
这背山面海的小渔村,
也就成为当时的渔西乡木杓村。
这里,
延伸的木杓山嘴和炮台山岬角,
把形如弯月的木杓沙滩轻轻怀抱,
4万多平米如席铺就的“百步沙”,
袒露着细腻的肌肤,
任风浪之手不时的抚摸和游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几次乡镇、村落的撤并变故,
渔西乡并入了里浦镇,
上洋、下洋、草头、木杓并成了联合村。
这里,是我从童年迈入青年,
整整走过了23个春秋之地。
这里,还生活着
我倍受尊敬的长辈,
情同手足的兄弟,
小时候一起玩耍的伙伴,
同窗五载的学友,
还有捏着教鞭和粉笔一起度过7载的同行。
那时,
我们依偎在松软如毯的沙滩上,
享受冬日温暖的阳光,
沐浴夏日清凉的海风,
等待东方的日出与太阳溜下山岗,
还赤脚追逐上下涌动的白浪。
我们经常在沙滩上放飞心情,
用湿沙围起如窑的炉灶,
安上自制的铁皮锅,
点上纸头和柴禾,
享受一次没有酱油、黄酒、味精作佐料,
还有原汁原味的海鲜烧烤。
我们还在沙滩上捉起迷藏,
把自己埋在沙土中只留下鼻孔与眼眶;
我们曾在沙席上筑起高高的城墙,
为了打胜围歼蒋匪“反攻大陆”一仗!
那时,
我们经常爬上千疮百孔的礁岩,
在充满咸湿和腥味的石缝里,
抓小蟹,捉辣螺、挖生珍、撬牡蛎;
我们还在波光粼粼的海水中游泳,
让追逐与嬉闹与如雪的潮头一起奔涌。
那时,
我们经常赤膊跪立在小舟“独脚飞”上,
在刚落潮的海涂中轻快穿行;
提着网兜在没膝深的海溪中,
欢快无比地捞着鱼、虾;
我们还背着用稻草卷起封口的篾篓,
在海涂中找寻露出的蛏眼、蟹洞、海葵花;
把逮到的海蛳、青蟹、海葵、泥螺、弹涂鱼一并装进篓里。
蔚蓝的天空,翱翔的海鸥,一望无际的大海,
奔涌的海潮,飞溅的浪花,哗哗的涛声,
奇异、斑驳的礁岩,
平坦如席、细腻滑润的沙滩,
还有那鲜美无比的野生海鲜资源,
铸就了一个恬淡、温馨而富有诗意让人陶醉的休闲环境!
木杓,怎能让我轻易将你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