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四十一)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四十一)

2013-10-15 02:22 作者:蓝宝宝 阅读量:23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四十一、

人嘛都贪图近距离,贪图个方便,尽管她是镇长老婆。因为在70年代那时候还没小车伺候镇长夫人的规定,大医院都是在大城市,小地方的医院就是为小百姓服务的。你要产前疗养,对不起,要看这妇产科医生接不接纳你了。

文英说道“你不怕她镇长老公报复吗?”

“我怕他什么,这是我职责与职权范围之内,他镇长无权干涉我医生权力范围内的事情。”杨医生说。在那个无知的年代,这杨医生如此的坦率与正直真是令人敬佩了。

我刚刚进院时候,由于疼痛也轻声叫唤过。因为杨医生在工作范围之内,对于生孩子看得太多,太平常了,以至于她对大声叫唤的孕妇产生一种鄙视感。想不到我住院后能受到杨医生特别的关照。因为杨医生的直爽近似于残酷,产妇与家属们见她都有点畏惧。产妇们的疼痛能忍则忍,不然的话被杨医生指着鼻子调侃或训斥的滋味也不太好受。我在三天三夜疼痛下来以后,经过杨医生的检查,分娩就在第五天的凌晨,也就是与杨医生曾经的预产期基本上吻合,没有什么差距,如此准确的测算,真是神医,神机妙算哪。

“我将这个人转院,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我知道你的媳妇,很懂道理,她遭受的疼痛,我很清楚,能理解;如果那个女人不转院的话,她将带给我们医护人员无穷无尽的烦恼,而影响到其他孕妇的正常分娩。这个责任我会把握好的,让她去享受大医院的公费疗养吧,国家养着这批人呢。在我这儿的孕产妇都是平民百姓,我得为这些人负责。”真想不到杨医生与农民——文英说起了知心话,居然成了好朋友。

我在住院第三天的下午,金生赶到了医院,被杨医生指着他的鼻子痛斥了一顿“你是啥男人啊,妻子要临产了,还飚在别处,什么重要,你懂不懂啊?”说得金生涨红了脸,无言以对。当然杨医生不太了解我们的实际状况,但是金生还是感激杨医生对我们的关心。

杨医生晚间值班,第四天深夜,孕妇被推上了妇产科的产台,第五天凌晨产妇包浆水破了,产门已开,产妇痛得晕了过去。文英与金生被杨医生推出了分娩产房,说道“外面候着去。不让你们进来别进来。”娘俩焦急的等待婴儿的出生。

产妇两眼紧闭,黄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滚落至产台头枕边,汗水浸湿了雪白的产台单被,杨医生让产妇两手紧紧抓住产床头枕上方的铁栏杆,用力狠命涨,生出婴儿。并说道“记住我的话,再痛忍着,双手就是一定要抓住栏杆不松手,双腿别乱动。”其实双腿早就被医生控制、“双规”,下身不得动弹,上身被思想“潜规则”,听医生的话,抓住栏杆搏命用力生。到了医院,产妇就得听医生的话,我是个配合医生听话的产妇,没让医生操大心。那时生孩子没有生不出就一刀划开,剖腹产了事的概念,实在难产就是医生用医用剪刀剪一刀阴门,生产以后缝线完事。自然生产分个平产、难产之别。由于产妇的听话、配合,因此就差没有被“五花大绑上刑场”了。

凌晨一点,产妇用尽全身力气涨了二回,眼看着产妇体力不支,婴儿与产妇都有生命危险之时。杨医生在产房内大声呼唤着外面的文英与金生母子俩“快去煮鸡蛋,产妇体力不支。”说时迟那时快,救人如救火。文英以最快的速度煮好了三个热气腾腾的糖鸡蛋。杨医生对着脸色苍白的我说道“把这三个热鸡蛋吃下去,一定得吃,吃了才有力气生孩子,你已经脱水、脱力了。想吃得吃,不想吃也得吃。”然后对着金生说“还站着干什么,喂给她吃,她还有力气坐起来吃吗?”上海人称糖鸡蛋为“糖滚蛋”乍听上去好像是“汤滚蛋”,其实应该解释为“蛋滚他”。母鸡下蛋孵了一会儿,它这个蛋就滚了出来,还咯咯咯的自娱自乐。

我吃了“蛋滚他”,进行第三轮的拼命生,可这个她或他还是顽固抵抗来到这个世上。杨医生的汗水滴滴答答往下挂,这婴儿迟迟不愿出来,大难产。婴儿在母亲身体里时间过分长会被闷死,大人也将发生生命危险。凌晨,护士都还没有上班,杨医生一个人当班接产,没得商量,时间就是生命。她急中生智,用医用剪刀剪开产门,用双手拼命帮助掏出婴儿。那婴儿由于在子宫、阴道内呆的时间过分长,小身体已经发出微微黑色,奄奄一息。杨医生立刻大拍婴儿屁股三下,婴儿才哇出一声微弱的音符。生产完毕后替产妇缝合产门,结束生产程序。与此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施行母婴紧急抢救工作,说时迟那时快,大人婴儿吸氧插管挂水消炎一系列救护工作紧紧跟上。因为旁边没有医护人员,杨医生表现得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杨医生此时无奈只能吩咐文英与金生母子俩进到妇产科产房,帮助实施一系列分娩后续急救工作。婴儿终于平安来到人世,然后文英、金生母子俩将母婴平安推向病房间,那时的医院没有单独婴儿室设备,婴儿需随同母亲,由人照料。

由于难产,母婴身体都非常虚弱,我产后在医院又连续高烧不退,金生母子俩的心又悬在了半空中,急得猫抓似的心急火燎。母子俩是忧喜交加,忧的是小华身体虚弱,炎症凶猛;喜的是宝宝平安来到人世。地区医院医疗水平总算还能勉强应付难产临床症状。经过医院的精心治疗,我转危为安,住了半个月的医院,挂水治疗,平安出院。

按照常理,每位产妇有一份规定分量的计划内红糖供应。因为知青结婚是要得到兵团领导同意决定的,虽然结婚是人身自由,但兵团不同意知青结婚,更不同意迁户口,没得商量,没得研究,我在长三角农村是一个没户没粮的黑人。那时候物资贫乏,供不应求,什么都是凭票计划供应,产妇需要红糖补充身体的虚脱。杨医生为我多开了两份的红糖计划供应票子。妇产科医生开出的红糖票子是一张皇牌军令,烟糖公司不敢拒绝违抗。杨医生顶着我没有户口的压力,非但给开了按照规定产妇应得的一份,而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多开了几份计划内供应的红糖配给。这是妇产科医生根据产妇各人体质情况的不同,充分利用妇产科医生的这个权力,顶着产妇所谓没户口的压力,正直的人干好事。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杨医生成了我与文英的真诚好朋友......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与家族那些人前言(四十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